《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46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直到杭州保卫战胜利之时,郑芝龙才隐约感觉到,南明是有希望的。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镇守南京的是名声绝响宇内的洪承畴,可以跟洪承畴有一番较量的人,还是有希望中兴大明的。但是直到此时,郑芝龙还是不愿意出兵,因为出于对时局发展的一种畏惧,即便他觉得南明有希望,但目前江浙的局势仍然不明朗,南明究竟能不能收复南京,郑芝龙也不敢断定。
  其实郑芝龙已经陷入了一个思想的误区,眼下明军在江浙的局势确实是拉锯状态,胜负难分,但是郑芝龙忘了,他自己就是决定天平倾斜的最后一块砖。
  所以最终,郑芝龙还是决定开赌,把赌注押给了大明。
  不得不下这样一个赌注,形势所迫。万一没有自己的参加,明军却北伐成功了,南北对峙,甚至有更好的局面,朝廷安定下来,那么自己倒霉的日子就来了。而即便明军不济,兵败国亡,自己不会因为曾经跟清廷交过手就不被清军所容纳,吴三桂就是例子。
  郑芝龙集结水师一万五千人,巨型战舰十艘,大型战舰五十艘,其余战船一百余艘,于八月上旬出发,十余天后到达长江口海面。下一步就该溯江而上了,这时候,郑芝龙在他们的前方,发现了大批的船队,而且看来,只有可能是水师。

  难道是清军的水师?
  郑芝龙在脑海中闪过这样一个想法之后,立即否定了刚刚的想法。因为清军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的水军,甚至连剿灭太湖水军的内湖水师都没有。
  消息打探确切之后,才知道这是苏观生率领的明军浙鲁水师。郑芝龙这才放心下来,接下来,便安排相关人员,准备组织会面。
  双方在一开始是互致问候,苏观生对郑芝龙前来支持主战表示诚挚的感谢。但是很快,问题便来了。问题是,两支水军既然聚到一起,是联合作战,还是各自为战?双方的观点是,当然应该联合作战。那么联合了之后听谁的,也就是谁当这个水师联盟的老大又是个问题?

  日期:2013-04-17 10:21:45
  =======更新========
  苏观生的职务是兵部侍郎兼大学士督师水军,按照以文制武的一贯原则,自然是苏观生应该当总司令,苏观生自己这么想。但郑芝龙并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是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官居从一品,又是朝廷正式册封的平虏侯,况且他水师的实力十分强悍,而且苏观生并未督师福建水师,自然应该让自己来做这个总司令。
  苏观生有一个特点,特别恃才傲物,很容易轻视别人,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你郑芝龙是海洋之王怎么地,在这里,你就必须收敛,于是,双方争执不下。
  郑芝龙怒了,既然双方商讨没有结果,那就仍分作两部,配合行动好了。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又来了。这一次,不是关于领导权的争论,而是关于战术战略问题的争论。苏观生认为,水师需采取稳重战略,不能孤军深入,待陆地上的军队在苏州取胜之后,就兵临南京,与陆地军队合围南京。
  但郑芝龙认为,清军缺乏最基本的水师力量,应该趁清军主力援救苏州之际,溯江深入,攻取镇江、瓜洲、仪真、浦口、和州等沿江据点,截断清军退路。
  可不管怎么讨论,双方还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坚持各自的观点。
  没办法,战略商议达不成一致,只好分道扬镳。苏观生率军直指崇明,屯兵崇明岛,而郑芝龙则在长江下游江面活跃起来。
  八月二十二,部将郑彩攻克通州,占领狼山清军据点。
  八月二十三,部将李卫攻克泰兴沿江据点,部将施琅攻克靖江,斩杀清军上千人,毁坏清军的沿江江防工事。
  八月二十六,郑芝龙水军到达瓜洲,登陆与清军发生激战,斩杀敌军千人,截断清军用铁链、船只连接而成的锁江防线“滚江龙”,焚毁清军江上木城浮营三座,缴获江防大炮三十余门,使清军苦心经营的江防工事全部瓦解。随后,郑芝龙命郑彩留守瓜洲,大军进攻瓜洲对岸的镇江。
  八月二十八,郑家军在镇江银山登陆,镇守镇江的李率泰调出三千兵力前来阻截。郑家军多携带当时比较先进的滑膛燧发枪,郑芝龙以炮火助阵,前锋部队火枪齐射,最后进行激烈的白刃战。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清军数千人被全歼,李率泰仅率领几十人突围逃走。随后,郑芝龙率军入驻镇江城,镇江收复,南京东面的最后的门户终于敞开。
  所以说,凡事不能害怕,害怕了,首先就会增加三分失败的可能。所以说,凡事就怕认真,认真起来了,许多事也就并不是个事了。
  郑芝龙多半出于一种对清廷畏惧的心态,才拥兵不出。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仅仅出动了一万五千兵力,就从长江口一路而上,连战连捷,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从这一刻开始,郑芝龙,你再也不应该再畏惧清军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将从你以及和你一起共同奋战在江南战场上的千千万万的将士这里打破。
  作者注:1)本情节纯属虚构。
  2)本情节参考1659年郑成功从长江反攻南京的战役情景,其中银山之战是郑成功用铁人军团对抗清军骑兵的精彩一战。
  日期:2013-04-24 17:17:42
  ========更新========
  【决战南京】
  对弘光朝廷来说,眼下的形势比较好,因为收复镇江之后,南京已经成为清军在江南独守的孤城了。
  不是还有个张天禄镇守芜湖了吗?

  很简单,因为得知八旗军在苏州战败,看到李成栋、吴胜兆、刘良佐这些家伙抢先一步投降明军了,得知镇江失守,又得知明军水师已经进入长江,张天禄心里也打鼓了,是继续坚守呢,还是干脆反水呢?
  赵允诚的到来,使得张天禄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后者。赵允诚从宣城来到了芜湖,还带来了号称十万的大军。当然这只是号称,张天禄也知道赵允诚不可能有十万兵力,但是等他登上城楼时,才发现,没有十万,也有个六七万。
  赵允诚宣城一战之后,召集各县团练,每县三千名额,皖南20余县,正好六万人,再加上自己带去的精锐以及宣城的清军俘虏,六七万人是差不离的。
  这六七万人究竟是雄师,还是乌合之众,张天禄不敢确定。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凭借自己现在仅有赵允诚军十分之一的兵力,再逞能也撑不了多久了。何况,赵允诚兵临城下之后,先礼后兵,送来了劝降书。细细想想李成栋那帮孙子倒先降了,而且条件还不错,好汉不吃眼前亏,干脆阴掉满洲主将叶臣,也降了。
  于是,洪承畴的芜湖就这样没了,一起没了的,还有当涂县北的长江要塞采石矶。
  现在的南京,是三面受敌了。
  洪承畴现在已经没辙了。确实没辙了,博洛好几万大军在杭州一败涂地,多铎三万大军也在苏州损失惨重,一群没骨气的伪军全部都墙头草随风倒了,采石矶丢了,镇江丢了,长江被明军水师截断了,还能指望怎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