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30 09:55:09
嬴政顾不得责备李斯,甚至顾不得召唤赵高,径自领着内侍,由羽林卫护送,乘坐銮舆直接奔向了驿馆。因此,当使者获讯令其上殿应答时,来不及洗去一路的风尘,跨马便行,马还没有甩开蹄子,使者又一偏身滚了下来,赶紧跪在了地上。
金銮已经到了驿馆门口,而李斯和赵高也刚好闻讯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如刚过门的小媳妇般扭扭捏捏蹭在了嬴政边上,并偷眼观察皇帝的面色。
皇帝此刻正和颜悦色,他的眼光根本就没从眼前移开,更无从知道李斯与赵高是来了还是没来。天地虽大,黎庶虽多,嬴政眼中却只有使者一人。虽然使者长的并不帅。
何止不帅,已在丢丑。使者的身子忍不住筛糠般发抖了。在嬴政凌厉的眼光威慑之下,没人不发抖。
使者不明白片刻之间,嬴政为什么忽从阳春三月变成了萧杀寒冬,而李斯与赵高却明白,只因为一点:嬴政要开始问话了。
“汝已带回不死神药乎?”看恫吓已起效,气氛已紧张的渗不进一滴水,嬴政慢慢发话道。声音冰冷而干硬。
“启禀陛下,小人没有”。使者虽怕,但毕竟经历过场面,上下牙齿间并没有猛烈地碰击。
“汝为何返回?徐福差遣汝又有何话上禀?”嬴政一挥手,随从们退下,嬴政眼中也终于慢慢发出了贪婪的光芒。
“徐先生差小人提前返回,是为了将此信献于陛下”,说完,使者递向嬴政一封泥封过的竹简,旁边的赵高伸手接过。
赵高看了下封泥完好,遂高捧在手上,伴随嬴政起驾回宫。使者返回驿馆,寸步不离,随时等待再被接见。
徐福的信虽然简短,但意思却清楚无误。嬴政一个人藏身在密殿中,将竹简展开,反复阅读了上十遍,犹嫌不足。他的嘴角挂上了微笑,是那么童真,灿烂,发自肺腑,一尘不染。
“草民徐福百拜始皇帝陛下:草民已顺利登上蓬莱仙岛,找到不死神草,此草正抽穗开花,一捱其落,药性既足,八月末便可返至咸阳,将药丸、药引俱献于陛下。陛下从此得不死之身,光耀千秋,万寿无疆。草民徐福昧死上言。”
嬴政竟忍不住叹了口气,大喜过后,反而平添忧伤,人,谁不如此?苦苦盼了一生,受无尽相思煎熬及无数方士欺骗,心底已投下浓厚的阴影,甚至对信仰和追求都一度产生了动摇。而这一切,现将全部被掀过、碾碎、抛弃,在历史的车轮下,历史被践踏得无处可寻。只有朕,唯有朕,即将创造不老的神话,长生的传说,从人晋升为神。
但,嬴政恰恰忽略了一点,传说之所以是传说,就在于它永远只会是逗人玩的。嬴政此刻还是人,是人,就逃脱不掉这个法则。
嬴政心情大好,面色红润,精神倍增,食欲翻了一番。他要保护好身体,等待徐福满载而归。可是,天偏偏不遂人愿,嬴政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生病了。
开始,嬴政以为只是感染了风寒暑湿,令太医按方诊治,喝了一碗汤药后,病却越发严重了起来,咳嗽不停,嬴政大怒,杀了这个庸医,换人继续。再喝一碗汤药后,嬴政直接撂倒在了床上,下不来了。嬴政气急败坏,再杀,再换人。如此循环,药是越吃越多,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到得最后,嬴政只能平躺在行宫内的床上,命悬一线,气若游丝。
这个时刻,嬴政才终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赵高也是手足无措,若热锅上的蚂蚁,他请求下旨,派人出海看能否迎接和催促徐福快行。嬴政却果断地摇了摇手,并下令,严密封锁他的病情。
嬴政不知的是,早在病势转沉时,为防止发生意外,李斯与赵高已对行宫布控,严令任何人不准走漏嬴政生病的消息,违者斩。
伴君如伴虎,长久在老虎口下谋饭吃,必然能摸透老虎的脾气,并变得比老虎更狡诈,否则怎能生存?李斯不能,赵高不能,徐福更不能。
天底下此刻最焦急的人莫过于李斯了。眼看仙药已成,嬴政却陡然起病,千秋万代的功业将毁于一旦。无论是出于对嬴政的忠心还是维护权利的私心,李斯都要阻止。
阻止的唯一办法只能是将所有太医关在一个屋子里,请他们会诊。会诊的结果虽磨磨叽叽,但终于出来了,仅八个字:病入膏肓,无力救治。
这就是李斯面对的结果,也就是嬴政的命。
悲痛良久,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李斯终于走了出来,重新振作。作为左丞相,大秦国第一重臣,他必须要抛弃个人情感,考虑全局。尤其是嬴政的身后之事,和自己的未来前途。
同时获知太医院结论的除李斯外,还有两个人:赵高,以及嬴政的幼子胡亥。这是一个邪恶的铁三角名单。
如李斯一样,赵高和胡亥自然也不想嬴政死,可嬴政如果不得不死,他们必须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篡改遗命。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赵高偏又与秦帝国的长公子扶苏不善。扶苏为人宽厚敦良,有慈善之心,赵高却因出身下贱,受尽欺凌,并长久浸在权力漩涡中,只擅厚黑,只膨胀私欲。设若扶苏登基,他还焉有命在?
同样忧虑的,还有李斯。李斯与扶苏并无仇隙,只是政见不同。李斯崇尚法家,刻薄无恩,且一生阿附嬴政,不敢矫错进谏。扶苏却秉性正直,敢言敢行,故嬴政对其多有不喜,令其在边境监军。扶苏若登基,李斯只有年老致仕的份了,而把丞相之位让给更加年轻有为的蒙恬。
嬴政尚未死,政治的角逐已激烈展开。只可惜由于信息蔽塞,扶苏、蒙恬一方茫然无知,所以赵高可用尽卑鄙手段,肆无忌惮地进攻。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前210年),行至沙丘时,也即当年赵武灵王被饿死处,嬴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犹如一盏巨灯,它虽照遍了整个华夏,可也免不了油枯之时。在最后时刻,嬴政回光返照,但已知天意不可违,所以他立下了两条遗嘱:一,诏令公子扶苏,与咸阳会丧而葬;二,令秦陵改帝王墓坐北朝南的常例而为坐西朝东,以等不死神药。
第一条被完美破坏,第二条被完美执行。这就是历史给予嬴政的交代。人走茶凉,盖世如嬴政者也难逃此律。魂魄已消,威信又何能在了?只余下一些亲情的悲痛罢了。
第一条是政治遗愿,所以被篡改;第二条是个人心愿,所以被执行。原因无过于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