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答道:“请恕我直言,这个烟筒里火已无多,一旦熄灭则全为灰烬。您即便将来炙手可热,也风光不了多久啊。”
翰林尴尬不已,讷讷地说:“那您看我寿数几何呢?”
李璇摇了摇头,说道:“铜器原可经久,但谁有见过百年的烟筒呢?”
翰林扔下烟筒,悻悻而去。
同时在座的一个郎官(相当于现今部委的司长),顺手又拈起这个烟筒求测,要试试李璇,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李璇说:“这个烟筒火已熄灭,看来您必是坐冷板凳的官。烟筒刚才已放在炕桌上,您必然是曾经受过处分,官职停顿。现在又拈在手上,是有人提携,重新起用。您将来尚有热时,不过得意之后又与前面那个翰林命运相同。”
清朝有名的笔记小说,除了《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外,还有袁枚的《子不语》,所谓“子不语”者,当然都是怪力乱神的故事,里面也有李璇的故事。
在《子不语》中,李璇已经自称“李半仙”,视人一物便能知休咎吉凶。
少詹彭芸楣与翰林沈云椒曾同往占卦。彭芸楣指着一枚砚台问仕途。
(少詹即少詹事,詹事府辅官,辅佐詹事等主官,清时品级为正四品。詹事本掌皇后、太子家事。但清朝除康熙外不立太子,因而詹事府掌经史文章之事,无实际职事。)
李璇说:“砚台石质厚重,形有八角,这是八座之像。”
所谓八座在清代是对六部尚书的称呼,彭芸楣自然有得意之色。
李璇接着说:“只可惜,这砚台是文房所需,并非封疆之料啊。”
沈云椒此时拿起挂在架上的手巾请问终身。
李璇说:“手巾清白洁净,您真是玉堂高品。但只可惜边幅太小,虽然冰清玉洁,总不是朝堂大器啊。”
彭沈二人倒也达观,视之为游戏而已。正笑语间,又有一位云南某同知来占卜。这位通知拿了一个烟管。
又是烟管!
李璇沉吟片刻说:“管有三截,镶合而成,您居官也有三起三落,对否?”
同知说:“对!”
李璇随即说:“您此后为人也须改过,不可再如烟管。”
同知不解其意:“什么意思?”
李璇说:“烟管是最势利之物,用得着他,浑身火热;用不着他,顷刻冰冷。”
同知大笑而去,笑声中掩盖的不知是尴尬,还是惭愧,抑或是沮丧。
三年后,彭芸楣外放学差任满,回京听候任命。而李璇也正好进京引见。彭芸楣故意再拿烟管考问李璇。
李璇说:“恐怕您又要外放学差了。”
彭芸楣问:“何故?”
李璇说:“烟,那不是吃得饱的东西;学差考官,也不是做得富的官。而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督学终年也只为贫寒学子吹嘘点评。所以我断您必将复任学差。”
已而果然如此。怪只怪那彭芸楣大人生不逢时,终究没赶上教育的市场化改革。
同是一个烟管,李璇为四个人占卜,却各不相同。在《梅花易数》中也有与之类似的一个李淳风的案例。李淳风是唐初人,与袁天纲齐名,《推背图》的作者。而外应思想其实由来已久,只是在《梅花易数》中做了系统总结和阐述而已。
话说有一位妇人,丈夫长年客居他乡不归。妇人因不知其生死吉凶,故而找李淳风先生求测。当时老李先生正好不在家。这妇人只能退而求其次,请李淳风的儿子卜测。
此时,妇人手中拿的扇子,扇面忽然落地。
见到此象,小李先生直接说:“这叫骨肉分离,此生你们再不得相见了。”
妇人掩面而泣,伤心而归。
路上恰巧遇见李淳风回家,妇人难免又哭诉一番。
李淳风听罢,不禁莞尔,说道:“不妨。你们不但能够团聚,而且就在今日!”
妇人不禁破涕为笑,直说:“李先生不是在安慰我罢?扇面落地不是骨肉分离么?”
李淳风暧昧地笑了一笑,说:“非也,这叫‘穿衣见父,脱衣见夫’!”
日期:2012-04-24 21:29:18
2.邵雍13:哥只是传说
邵雍的梅花易数如此神奇,以至于他变身为各类民间传说的靶子式人物。咱先讲一些有明确出处的传说。这些传说来自于《梅花易数》的一篇序言,据说是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黄宗羲老先生编撰《百源学案》时所写。
按照这篇序言,邵雍当年虽然“冬不炉,夏不扇”“糊《易》于壁,心致而目玩焉”,但只是精通了易理,却不懂易数。用咱通俗的话说,就是还不知道怎么算卦。
有一天,邵雍正午睡呢,忽然不知从哪儿窜出一只老鼠,邵雍抄起枕头就砸了过去。
枕头能打老鼠?您可别犯嘀咕,那时流行的是睡硬枕,枕头是陶瓦所制。
结果老鼠没砸着,枕头被砸破了。
邵雍正满腔怒火呢,突然脸色大变,诧异不已。枕头里竟藏着一个字条!
打开字条,上面赫然写着:
“此枕卖与贤人康节某年月日某时击鼠破枕”
(由此可以肯定此文不是黄宗羲老先生的手笔。因为“康节”是邵雍死后的谥号,这就像在某些电视剧里博尔济吉特氏自称“我孝庄”一样,属于穿帮镜头。)
邵雍看了字条,不禁惊叹,“物皆有数!”
根据这条重要线索,邵雍本着顺藤摸瓜的精神,首先排查了卖陶枕的商户。
据经营陶枕的商户反映:曾有一可疑老年男性顾客憩坐在所售陶瓦枕上阅读《周易》,具有重大嫌疑,而且该男子已很久未出现。该商户同时表示,他认识此老年男子,可以与邵雍一起上门走访。
可惜他们来晚了一步,等到他们上门之时,那位老人已经过世。
老人遗书一册,临终时对家人特别交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有一个读书人来造访。可将此书送与他,他可以帮我办理身后事。”
于是,这本附有诀例的《周易》秘笈就落入邵雍之手。通过反复研习,邵雍领悟了易数卜算之法。
(秘笈是此类国产俗套故事的永久桥段,就像西方故事里的藏宝图一般经久不衰。懒人不爱动脑筋,但总会为自己的技不如人找理由。别人卦理精是因为有秘芨,写字好是因为毛笔好。其实邵雍又何尝有什么秘笈,只不过比常人多一些天分和努力,多一些专注和思考,多一些对人生的观察和领悟罢了。)
通过卜算,邵雍终于发现了这一切安排之后的惊天阴谋!
原来老人在世时藏了一些银子,准备办后事用。这一连串丝丝入扣的缜密安排,只是想让邵雍学成之后,通过卜算,告诉自己的儿子,“其实你爸爸生前预留了一笔丧葬费,就埋在睡床西北角地下。”
(就像某些拙劣的国产电视剧,情节完全逻辑不通。丧葬费直接交给儿子就行,又何必如此七弯八绕。难道是想委托邵雍做第三方监管?)
且不表这一家人挖出银子,安排了后事。单说那邵雍秘笈在手,从此成为一代易学宗师。观梅折枝、马踏牡丹、老人食鱼、少年喜色这些案例都只是小试牛刀。有一天闲来无事,邵雍开始推断起家里一把椅子的寿数。推定之后,就将其写在了椅底。
到了该把伟大的椅子寿终正寝那天,正好有位陌生道士来访。一屁股坐下,椅子土崩瓦解,开枝散叶。这位道士不禁一脸羞愧惶恐,连声道歉。
没想到邵雍不但不以为意,还有点得意,说“物之成毁都有定数,又何足介意呢!”
(如果人人都有如此心态,世上又少多少烦恼!)
邵雍又说道:“不过我知您老是神仙,请换把椅子坐下,为我开示赐教。”
(知道是神仙,还请人家坐破椅子,邵雍可够坑的)。
道士连忙矢口否认,邵雍笑而不语,只是反转椅面,但见椅底书写着:
“某年月日当为仙客坐破”
道士大愕,如见鬼魅,疾步夺门而出,倏忽之间就消失不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