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王》
第2节

作者: 鹿林12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日,熊恪只瞥了一眼乞丐的背影,却觉得此人似曾相识,潜意识告诉自己此人是很重要的人。几日来,熊恪总是不由自主地去回忆此人的身份。现下两人面对面相见,乞丐一双精亮的眼睛一下子将熊恪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熊恪心下惊疑,暗道难道真的是他?熊恪凝目看去,脑海中努力搜索着昔日的影子。其实熊恪与此人已经二十年未见了,基本上已经记不住此人的面貌,不过不知为何却隐隐感觉是他。
  熊恪试探性地问道:“可是史兄?”来者微微一笑,轻轻点头。熊恪心内不知是悲是喜,忙侧过身,请来者上车。自己却对侍卫嘱咐一番,不许声张,车队继续前进。
  熊复跟随父亲坐进车厢,心下疑惑,只是见父亲脸色凝重,不敢发问。
  熊恪心想传言此人不知所踪,看他现在这幅模样,应是活的很悲惨。熊恪心念一转,问道:“难道你想报仇?”来者再次苦笑:“往事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早已经不再有报仇之想了。”
  来人正是史学,嘉阑关守将史可的小公子。当年华君下全国动员令,援救嘉阑关,熊恪与父亲奉命前往。熊恪也正是在当时与史学、张盖结交的。而后三人在嘉阑关之战中相互扶持,立下了赫赫战功。大战期间,史学谋无不中、攻无不克的智慧,令熊恪与张盖敬佩万分,三人也因此成为了生死之交。不过,嘉阑关之战结束后,史可一家却因功高震主,而惨遭灭门,只有史学趁机逃了出去。因而,熊恪才担心史学是来向华君报仇的。

  熊恪打量史学半晌,见史学心平气和,面容平静,多了一份恬适,少了当年的那一股逼人的英气。熊恪心想,或许史学的确也无复仇之念,毕竟二十年过去了,一切伤痕都已经平复了。熊恪又问道:“史兄,今日来找愚弟有何事?”
  史学微微一笑,目光越过车窗,看向窗外的天空,似在沉思,又似失神。过了半晌,史学低叹一声,略带悲哀地说道:“在下漂泊半生,行乞渡日,受尽了辛苦。今日听闻旧友到此,前来投靠,还望旧友收留。”
  熊恪见了史学现在的样子,心里很难过,这可是当初叱咤风云,令夏国闻风丧胆的豪杰,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当初在史家一事上,确实是华君做得过分了,自己就曾上书为史家求情的,可惜自己身份低微,没起到任何作用。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想来也不会有人再追究此事,收留史学也无妨。不过,熊恪心中担心的是,史学为人坚忍勇毅,难道真的会忘记如此血海深仇么?还是投靠自己别有所图?

  史学见熊恪沉默不语,知道熊恪必是担心自己有所图谋,于是笑道:“如果恪兄怕了,也便罢了,今日只当你我没见过面。”
  熊恪摇头苦笑,自己就是这副强硬的性子,当年史学就总是利用激将法来激自己,自己每每受激不过,便中了史学的计谋,不想二十年过去了,史学还是如此看待自己。不过,熊恪仍忍不住说道:“既然史兄愿意,留下又何妨。”熊恪说完,忍不住苦笑。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日期:2013-07-05 19:07:15
  一路无话,熊恪一行人昼夜赶路,用了二十多日来到子乾城。
  子乾城是上华国的都城,也是上华国内第一大城市,占地万余亩,城高五丈,用大青石修建,雄伟无比。子乾城南行百余里,便是南关,是阻挡山戎的重要关卡。当初华君将都城修建在此地,就是为了镇守上华国南部边境。
  进了子乾城,熊复才知道什么是富庶之地。有人言:“一进子乾城,遍地金满贯。”熊复虽然出身豪族,也未见如此繁华。青石修建的笔直的街道,街道的两边是各色店铺,鱼米油盐、绫罗绸缎、胭脂水粉、令人目眩。来往的香车宝马,饰银修金,极显富贵。士农工商,熙熙攘攘,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年纪轻轻的熊复竟然叹道:“如果咱们山令城能有如此繁华,该有多好!”史学在旁边接口道:“数十年前,山令城强盛殷富,不弱于今日的子乾城。山令城今日虽然困顿,但只要施政得当,未必不能再兴。”

  熊复听了,睁着两个大眼,看着史学,问道:“伯父此话当真?”熊恪称呼史学兄长,熊复便称呼史学为伯父。史学微笑一下,却不说话。

  熊恪等人来到驿馆时,天色已晚。熊恪不便投递名帖,只好先住了下来。熊复小孩心性,当晚便要去游逛子乾城,熊恪拗不过儿子,只好与史学、熊复等三人换了便装,来到街上游逛。史学建议道:“棋馆是士子名人喜欢清议时政所在。”熊恪点头称是。三人问明白了路径,一起来到子乾城最大的棋馆,承恩棋馆。
  熊恪等人进了棋馆,要了楼上的一个雅间,这里既可观看大厅的议论,也少了他人骚扰。三人刚坐下片刻,便见,大厅里一个年约二十左右的青衣士子大声言道:“人人都说上华国南邻山戎,虎视眈眈,北部与大夏国交界,战事频繁,此都是上华国大患。然而我却觉得这不过是疮疖之患,不足为惧。真正令我担忧的是下一任华君人选。先夫人不幸去世的早,世子也不幸去世,储君尚空。现下华君诸子中,论长应是荆文公子,论贤应是荆武公子,两位公子明争暗斗,夺位甚急。子乾城官员有的忙于投机,有人远离朝堂图个清静,只是无人理会朝政,这才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啊。”有人问道:“阁下以为谁人有可能继任?”青衣士子见有人问,更显得意气风发,沉吟道:“论当前的形势,我以为还是荆武公子继任的可能性大。”

  正此时,人群中有一女子走上台来,女子年约十六七岁,已经出落成绝色。
  众人眼前一亮,没想到竟然这个青衣士子竟然能够引得季雯出场。季雯是这家棋馆老板的女儿,也是子乾城公认的才女,清议时政的士子都以能得与季雯谈论为荣。

  只见,季雯走到青衣士子面前,轻轻施了一礼,笑道:“这些都是你以为罢了!天意莫测,是你能预料的?况且,你谈论这些不怕惹祸上身么?”青衣士子猛然惊醒,自己说得有些多了,忙借口事忙,离开了茶馆。
  熊恪远在边城为侯,对宫廷之事不甚了解,求教史学。史学沉思一会,道:“在下这几年隐姓埋名,浪迹上华国,巷谈街议,杂事听得多了,对此事倒是略有了解,说出来,做一笑谈。”
  日期:2013-07-05 19:07:49
  原来,本代华君于十五年前继任,继任时年近四十,继任后几年,夫人李氏因病而亡,留下一个儿子,被立为世子。华君夫妻情深,对儿子也极其爱护。但世子毕竟没有亲娘,过得也极为惨淡,数年前,因病也去世了。世子一死,华君极为伤心,再也没有立下世子。眼看,华君年事已高,世子之位尚空,子乾城群臣数次上书请华君早点决断,华君都不予理会。因而,世子的人选也成为了子乾城内第一件大事。华君子嗣虽多,但有资格立为世子的不过两人,长子荆文和四子荆武。荆文为人仁厚,不过少了治事之才,荆武倒是颇有才干,不过为人却多了些傲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