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吉思汗在1202年左右和王汗闹翻,因为势力弱小,被王汗打败逃走,只剩下几千人,被迫喝脏水,吃马肉,没有备用马匹。实力已经微不足道。这在蒙古秘史多少有记载。当时王汗部队可能多达十万,根本不再担心铁木真称霸。可第2年,铁木真轻而一举战胜王汗,按照蒙古秘史说法,王汗喝酒误事。蒙古草原那么残酷怎么可能这样当儿戏?
3。金史记载了1203年金朝边境发生大乱,金被迫派左右丞相去边境打仗。一个蒙元史学家(好像叫宝音)认为,这是实力最强大的王汗在和金打仗。可是过了几个月,两个丞相都回大都了。边境和平了。这是刚好是铁木真消灭王汗的时候。
4。金史和蒙古秘史都没有记载,铁木真向曾经朝拜进贡。见过永济王。可是元史则知道他说过“我还以为中原皇帝是天上神仙做的。原来是永济王,呸”。铁幕真怎么认识用济王?因为以前进贡。所以永济继承皇位,是需要统治铁木真的。
5。金曾经给过王汗大批物资,帮助他称汗,曾给给铁幕真一个节度使官职。游牧民族进贡是和资助草原贵族称汗,是一定要当作流水帐纪录的。可是金史统统没有,显然被脱脱删去。只有王汗的译音没有被看出来的时候,才流在那里。那铁木真进贡呢,也被删除了。为什么要删除?因为怕蒙古人知道他是勾结金来制服王汗的。类似,怒儿哈赤给明朝当官的纪录也被从明史中删除。
6。铁木真刚被王汗打败,有几千兵力忽然把王汗制服,王汗又在这个是严重危险金的安全,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金象扶持王汗一样扶持铁木真,草原上的大汗可没有什么民族主义。中原来的财富和武器是他们称霸的关键。当金扶持塔塔尔时,塔塔尔就能称霸,塔塔尔厉害了,到金地抢劫,金就支持王汗(那时候铁木真是他的部下)。最后王汗到中原抢劫,金就扶植铁木真。只不过,这些都是秘密交易就是了。铁木真所谓复仇,不过是激发部下的士气,根本没那回事。还需要后代的蒙古民族主义分子帮助他圆谎。
永济王登位是在铁木真灭乃蛮以后。是否铁木真灭乃蛮也是从金那里得到军用物资?
如果对此结论有怀疑,怎么解释为什么成吉思汗进贡和得到的赏赐不见记录?而王汗被封王铁木真被封节度使和招讨使去打塔塔尔在金史里也不见记录。而王汗的赏赐是在写错译名的时候才没有删除的?
●●●●●●●●●●
对于这篇文章
我是挺认同(2)跟(3)的
毕竟铁木真落到只余十九骑同饮班珠泥湖水的地步,还能够奇迹似的翻盘成功,显然有些超乎常理
我过去看过一些论点:
比如,所谓的“十九骑”并不是真的只有剩下十九个人跟随铁木真,那十九骑实际上是指十九个小队长(可能是十户或百户),因此铁木真当时应该还有几千人。另外,铁木真的情报工作比王汗好,他早一步跟失散的弟弟连络上了,王汗却还不知情,才给了铁木真可趁之机。
又比如,当时王汗虽貌似强大,但是内部的对立分裂势头已经相当明显,王汗早年与诸叔父、兄弟不合,晚年与儿子闹矛盾,还有一直想借王汗之刀杀铁木真并复兴札答兰部的扎木合在其间煽风点火。在王汗顺风顺水时,这些矛盾都被掩盖了,而当王汗一失败,所有内部的矛盾乍然爆发,那就后果相当严重了!
不过即使上面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总还是觉得铁木真对王汗的绝地大反攻也未免太神奇了吧
又或者是史书上对王汗的兵力势力有所夸大!
(就像赤壁之战,三国演义把曹操的兵力夸张成八十三万)
这篇文的(3)的观点
可以说还算是很合理的
前面也说了
铁木真的情报工作很到位的
他能早一步找到他弟弟
那么他未必要跟金朝勾结,也有可能打听到王汗刚遭到金朝重击,所以才决定趁王汗尚未回过气来的空隙,反戈一击
要不然要是让王汗恢复过来,就很难再有机会翻盘了
除了(2)跟(3)我是赞同的以外
(1)我勉强可以接受
至于其它的
我则存疑
待蒙金史专家去可究吧
日期:2013-06-23 22:49:12
(中)
当朝中为了应该怎么和南迁的金国相处而商透脑筋之时,安丙则在远离朝堂的地方过着平静的日子。
然而,平静的只是表面。
不平静的,则是他的心。
当年,他因为朝廷杀害韩侂冑并将韩侂冑的首级送去金朝求和一事,而发表了返为议论,遂被朝廷贬官。
公元1210年,安丙任湖南路安抚,倡导兴学、种植、养猪、改榷等事,均有建树。4年后还乡,回到四川,定居永兴故宅,潜心著作个人文集。
这段时间,不像之前镇四川之时经常戎马倥偬时有金兵边患。然而,就算是这样,他的心依旧——不平静。
不知道谁说的:人,难的不是做一件好事,而是做一辈子的好事。
也不知道是谁说的: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
还不知道是谁说的:权力,容易腐化人心。
最后,还听人说过:痛患难,易;共富贵,难。
尽管安丙确实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事,然而,他也并不是一个“高、大、全”而于道德全然无亏的人。
无法知道他是否后悔,是否感到于心有愧。
能确定的只是,当他午夜梦回的时候,这些潜藏内心深处的回忆将会勿时窜出成为他挥赶不去的梦魇。
事情还得从当年开禧北伐期间的吴曦僭位降金说起。
当时,安丙虚与委蛇,暗中与杨巨源、李好义等合谋诛逆。
安丙探知杨巨源等欲诛吴曦,便与杨密谋。
安丙哭道:“目前兵将我所知,不能奋起,必得豪杰,乃灭此贼(吴曦)则而无复忧”。
杨巨源道:“非先生不足以主此事,非巨源不足以了此事。”
随后,两人便约人草密诏,并与李好义共谋诛曦。
吴曦伏诛之后,众推安丙暂时代理四川宣抚使,稍后,朝廷正式命安丙为四川宣抚副使,兼知兴州并加封端明殿学士。
安丙镇四川之后,对外抗拒金人南侵,对内整饬军政,使界地得以恢复安宁。
然而,在这正面光辉的形象之下,却也隐藏着黑暗幽阴的一面。
诛杀吴曦实为安丙与杨巨源、李好义合议共谋,然而安丙向朝廷奏本之时,却说全是他的功劳,而支字不提杨巨源、李好义。安丙一人窃取了平叛功绩之后自然担忧害怕败露,随后,安丙又看到李好义、杨巨源在抗金前线捷报频传,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说不清是因为争功、争权、妒嫉,还是怕“欺君”之罪败露。
安丙竟寻隙置二人于死地,制造出“李、杨冤案”,谋杀了李好义、杨巨源。
由于安丙做了这个见不得光的事,许多人对于他做出的贡献便一律予以否定。
比如:诛吴曦之事,有人就认为完全没有安丙的事,都是杨巨源跟李好义的功劳,而安丙抢走了他的功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