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安丙于吴曦伏诛之后镇四川拒金兵的事,也有人说完全没他的事,而是杨巨源跟李好义以及另一位四川将领张威的功劳,安丙不过因人成事,坐享其成。
这样的评论就又太极端了一些。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沈括陷害过苏东坡,可是这并不妨碍沈括写的《梦溪笔谈》的价值。
历史上,不少所谓的“坏人”或“奸臣”,他们在早年也曾胸怀大志、为国为民,也不能骤下断定说他们早年的表现就都是伪装。
前面也说过:社会是个大染缸,权力腐化人心。
面对诱惑,有的人难免行差踏错,有的人则依旧坚持原则。
在官场宦海闯荡多年之后,有的人会变,有的人不会变。
但是,还有一种人,他们是那种虽然已经变了,却又不时想起原来的自己,有时想着变回去,又舍不掉现在的这个自己。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痛苦的。
安丙就是这种在变与不变之间排恛,在午夜低回时不时想起自己一生难得污点的人。
谁也不清楚:
——他是真的知道错了?还是只是在意自己的名声?
——他要骗的是世人?还是要骗他自己?
南宋著名文学家、资政殿学士、太师魏了翁,是蜀中名士,也是安丙好友。魏了翁曾以收复中原勉励安丙:『北征西略公余事,应念同胞百万生。』
安丙亦以此自勉。
——也许只有以此自勉,安丙才能转移注意,不再想起杨、李二人之事。
——也许只有成就不世大功,他曾经的错误才能够被掩盖住。
总之,这几年,他除了不时想起杨、李二人之事以外,他最关心的就是北方的夏蒙金三国间的局势。
公元1210年,安丙任湖南路安抚。
在前一年,西夏跟蒙古刚进行了一场主力对战,西夏名将嵬名令公虽一度拒阻蒙古于克夷门外,却最终仍无法阻止蒙古军长趋直入。西夏向金朝求援,金主完颜永济却说出:『敌人相攻,是我国之福』的话来。
于是,西夏降了蒙古,断了同金朝的盟好。
在安丙任湖南路安抚的第二年起,蒙古军开始征伐金朝。金军接连于乌沙堡、野湖岭、浍河堡战败,蒙古人更进围中都,迫使金国决议南迁都城。
公元1212年,金朝南迁开封之议一出, 安丙即致书南宋宰相史弥远:对金“兴问罪之师”。
《宋史?安丙传》载:“ 谍知金人迁汴,关辅豪杰款塞愿降者众。丙以此正冉闵告晋之时,乃与宰臣书,谓当兴问罪之师。 ”
不过,南宋高层的态度是:如果金朝主动来犯,我们当然是要坚持抵抗到底的;但是,我们自己却绝不能主动出击。
这次的构想虽然无疾而终,但是,北方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仍为南宋带来巨大的机会。
当时蒙古崛起北陲,不断南下攻掠西夏和金朝。西夏在蒙古和金朝的侵逼下,多次主动与南宋联系,“夹击金人”商议事宜。
就连蒙古也听说了“宋金世仇”之事,而遣使至南宋请求合作。
蒙古和西夏皆主动约请南宋夹击金朝,这确是南宋百年难遇的收复中原机会。
安丙对此认识颇深。
接着,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金朝派完颜赛不南征,与南宋的孟宗政展开长达三年的激战。
在这场三年战争的最后一年——公元1219年——金朝下了大血本,除了完颜赛部依旧进攻枣阳与老对手孟宗政死嗑之外,金朝还加派了东路跟西路两路大军。
金朝东路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采石杨林渡(安徽当涂),距离南宋老朝临安已经不远了!
这时,南宋跟金朝境内的反抗组织『红袄军』接上了头。
当时,金朝派大将仆散安贞进剿『红袄军』。『红袄军』的首领杨安儿兵败身亡,『红袄军』的棒子则由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与杨妙真的丈夫李全两人接手。
金军东路大军因为以为『红袄军』已不足为虑,更因连胜而骄,战线越拉越长,遂被李全从斜里杀出,宋军趁机反扑。至此,金朝东路军先胜后败,不得不班师。
至于金朝的西路大军则是一路打到洋州(陜西洋县)的时候,遇上宋将张威的阻击。
开禧北伐期间,张威奉命收复四川州郡,奋勇杀敌,屡败金兵,收复西和州,于是远近闻名。
公元1219年,金兵分道入蜀,宋军连连失败。利州路(今四川广元)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急忙派人招张威发兵救蜀。张威夜半调兵遣将,急行赴蜀救援。当张威兵行至蜀,首破金人于金斗镇。金人虽败而未退,张威亦按兵不动,却密遣部将石宣带兵偷袭金军,于是大破金军。
在东、西两路接连兵败之后,完颜赛不一路与孟宗政的战争,也消停了!完颜赛不终于退兵回国了!
在金都南迁至完颜赛不与孟宗政的三年战争期间,南宋与金朝双方都出了新一个世代的人物,他们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在『开禧北伐』与『泰和南征』期间涌出的英杰更要对其国家民族来的影响深远。
金国方面脱颖而出的是——仆散安贞。
仆散安贞出自金国名门,为金国的驸马。红袄军乱起,仆散安贞统花帽军,击败杨安儿于益都城东,杨安儿最后堕水死。
南宋方面脱颖而出的是——孟拱。
孟拱是孟宗政的儿子,他在金军攻枣阳期间随父于军中。他曾预料到金军的动向而建议其父预先准备,还曾于孟宗政陷于金兵重围时,以少数兵力奋勇救出其父。
仆散安贞、孟拱,在多年后将会成为金与南宋最后的希望。
日期:2013-06-27 22:39:18
在寻找开禧北伐与泰和南征的数据时,找到下面的资料
后来绝定舍弃,不引用
主要的原因是这跟本文的主线没太大的关连
再写进去
怕就真的成了拖沓、啰嗦了
次要的原因则是
虽说下面的叙述纯粹只是描写当时的真实情况
不过我还是很怕遭遇到“河中的螃蟹”
所以就没在正文中引用了
(那个,我绝没把主要原因跟次要原因写颠倒,请绝对别怀疑!)
宋、金对峙时期,双方都以华夏正统自居。南宋一方,由于遭到金的侵略,退处半壁江山,因而爱国主义高涨。而在金朝内部,伴随着整体性汉化的趋势,同时因为证明其统治中原地区合法性的需要,也产生了“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这种思想意识在金代文学中有着系统而鲜明的表现。
金熙宗、海陵二朝,汉化的开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催生了华夏正统意识,这种意识一产生,便在诗文作品中有所表现;金世宗、章宗二朝,汉化的完成和“文治”盛世的出现,使得华夏正统意识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自居华夏正统而视南宋为“蛮”、“夷”的极端思想,这些思想意识在当时的代表性作家那里有鲜明的反映。
把这种以华夏正统自居的意识表现到极端的,是刘昂的一首作于所谓“泰和南征”(即南宋的“开禧北伐”)期间的《上平西.泰和南征作》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