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
恃洞庭、彭蠡狂澜。
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
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
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
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
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
这首词的作者旗帜鲜明地崇金反宋,他可以说是把金人的“自称‘华’而目南朝为‘夷’”的思想意识推向了极端。
词中将金统治区定位为“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亦即华夏正统)之所在,视金朝为“***”,称金兵为“天兵”,反指汉族王朝南宋为“妖气”。
这个辱骂性的用语其实比“蛮夷”、“丑虏”、“孽宋”之类更带歧视性,因为“夷”也好,“虏”也好,毕竟都还是指“人”,“妖”则为妖魔鬼怪,非人类矣!
分清历史上民族政权之间斗争的是非得失和所谓“华夷之辨”谁对谁错,并非本文的任务。
在这里引用这首词的目的,主要是想证明:金代文学中的确存在着极为浓重的以华夏正统自居的思想意识,而且这种思想意识在世宗、章宗朝开始染上了十分偏狭的色彩。
日期:2013-06-29 23:46:35
(下)
公元1219年,在金朝与南宋,都有人的命运出现了转折,甚至是——终、结。
完颜赛不,即使假设《金史》中对他进攻南宋的三年战争的描述都是真实而没有夸大过誉,那样仍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胜利”。
从根本上来说,金国之所以要南征,就是要把他们从蒙古那儿失去的,从南宋那边讨回来。
所以,不管完颜赛不在军事上缔造多少胜利,不管他杀伤多少宋军,也不管他掠取多少战利品,如果他不能达到最起码的“收支平衡”而在抵销金朝出兵的成本外获得收益利润的话,那么,他所获取的“胜利”就都算不上真正的胜利。
至于孟宗政,就算《宋史》为贤者讳、为尊者隐的夸张了他的战绩,即便在他的手上有成千上万的宋军将士丧命,只要他能守住枣阳,让金人无法获取“两淮之储”而道实其自蒙古来袭以后衰弱的元气,那么,即使他在军事上真的“失败”较胜利更多上许多,也仍算不上真正的失败。
完颜赛不,掠取的战利品抵消不掉金朝支应出兵南征的成本,亦未能攻取枣阳而掌握两淮之储。此外,完颜赛不对南宋(或说孟宗政)长达三年的战争还导致了一个恶果。
那就是,金朝内部的一些反动份子趁着完颜赛不把金国重兵带出去南征而国内空虚的机会,又开始搞风搞雨了!
金朝虽有仆散安贞这一新兴将星,但在国中重兵多随完颜赛不南征的情况之下,金朝应对如此局面亦不免焦头烂额。
至此,金朝也只能在勉强还能算是“收支平衡”的情况之下,把完颜赛不召回。
自此之后,完颜赛不再也未跟南宋交手了,他的余生都在金朝国内为平定国内各地的反动事件而到处奋战。
从金朝的泰和南征到进攻枣阳结束为止,完颜赛不与南宋之间长达十余年的征战倏然画下了休止符。
然而,同样是在公元1219年,在金朝,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则是生命画下了休止符。这个人就是——朮、虎、高、琪。
朮虎高琪于金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为金宣宗所诛杀。
史书中对此多表示是因为朮虎高琪贪赃枉法、骄横揽权之类的权臣普遍有的坏习惯而招来杀身之祸。
然而,朮虎高琪死在金朝调回完颜赛不南征军的这一年,难道只是个巧合而已吗?
另外,史书中也表明金朝决定南征是在朮虎高琪的大力推动之下而成行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朮虎高琪的死与金朝南征的不顺遂也有些关系呢?
朮虎高琪会成为权臣,原本就是一个意外、一个偶然,他本身并没有主掌一国军政大事的能力,却又贪恋着成为权臣后的利益。许多人对他早就已经很不满了,恰好南征导致了金朝的局面更加糜烂,于是便有人以要朮虎高琪为作出南征之错误决议负责的名义串连起来促使金宣宗诛杀朮虎高琪。
以上,可能才是史书之外的真实过程。
另外,必须要注意的是,推动南征之议的绝对不是朮虎高琪一个人而已,在前文已经提过金朝虽然态度摇摆,但是有意南征的人却也不少。
——毕竟在许多金人的眼中:要南宋杀岳飞,南宋就照办;要南宋将韩侂冑的首级奉上,南宋就真的献上来。这样,也难怪金人会看不起南宋了!
不过金人却忽略了:让南宋人主动进攻,是每次都会出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要是让南宋人防御,则十次有八九次吃亏的都是主动进攻的那一方。
所以,这些人可能也怕秋后算账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们头上,因而连合起来把朮虎高琪推出去顶上以便解脱责任。
公元1219年,完颜赛不在之后便完全转而负责国内事务而不再用兵对外,权臣朮虎高琪则迎向了生命的终结。
同样是在这一年,在南宋,安丙再度回镇四川。
前面提过,在公元1219年,金朝花了大血本,除了以完颜赛不进攻枣阳之外,并另遣别军进取西路四川陜西一带。
金人再度兴军大举入川,当时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有两个南宋军士张福、莫简,他们是陜西的溃兵。他们在以红巾为号,起兵造反,称红巾队,攻入四川。
公元1219年,张福、莫简率领红巾军入利州(今四川广元),杀总领财赋杨九鼎,四川制置使聂子述遁逃。张福等进而攻略阆(今四川阆中)、果(今四川南充北)二州,四川大震。
这时,安丙已经离开四川5年了!已经解甲归田的安丙,当时正在家中安度晚年。
朝廷闻四川惊变,上下一片恐慌,朝臣普遍举荐安丙再度出山平定叛乱。
南宋朝廷遂起用安丙为四川宣抚使,掌握四川军政大权,统兵镇压四川红巾之乱。
安丙当年虽然因谋害杨巨源、李好义而使得原本对金国有利的战局再度恶化,使得他遭到不少人批评他的度量以及——能、力。
不过,安丙毕竟还是有兩把刷子的。
这一年六月十七日,张福率众攻克遂宁(今四川),进兵普州(今四川安岳),守臣张已之弃城逃走,张福屯军于普州茗山(今四川安岳西)。安丙则與安癸仲(安丙之长子) 自果州率军入遂宁,令诸军合围。
另外,之前在金军进犯陜西四川之时表现杰出的张威也奉安丙之命出兵。
张威素來以勇见称,其临战之時,每至战酣则更加精神抖擞,两眼皆赤,故时号:“张红眼”,又号“张鹘眼”。在勇猛之外,张威带军纪律严整,行军时都衔枚而进,罕闻其声。
張威出兵後不久便破红巾军于普州(今四川安岳县)茗山。
张福只得率殘兵退入茗山,據險而守。
此時安丙等諸軍亦開至茗山會合,將張福軍圍困起來。
安丙一方面圍困張福,一方面遣軍進剿紅巾軍其他的部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