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48节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日期:2015-05-19 12:24:25
【伏击刘勋】
再说回刘勋,他也实现了想要达到的目的——攻夺上缭,但和拿下庐江,且满载而归的孙策相比,刘勋此行的结果却是收获寥寥。
原来,当庐江大军刚刚抵达海昏县之时,上缭的宗帅们就已经准确地掌握了刘勋的动向,并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全面坚壁清野,将粮食能藏的都藏起来,藏不完的全部转移他处,反正原则上就是坚决不给庐江抢粮队留下哪怕一颗稻米,最后甚至连普通百姓也逃了个一干二净,结果使刘勋得到的,只是一座人去粮空的废城。
这时的上缭对于刘勋来说,变得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后在极度的失望与愤恨中,刘勋怅然无功而返,可当他的轻装之师路经彭泽时,忽然遭到大股不明之敌的埋伏,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正是孙策专门为回师的刘勋准备的一份大礼。
这支仿佛从天而降的部队,共约八千余人,由孙贲和孙辅两兄弟指挥,当孙策率两万主力奇袭庐江的同时,他们也到达了彭泽,并选好地势守候多时,只为等着海昏方向的那条大鱼自投罗网。
在猝不及防之下,刘勋所部被迅速冲散,继而又被分割成了数段,导致首尾不能相连,不多久便显露出了败迹。
刘勋见势不妙,主动撤出战斗,带领余部遁走楚江,企图不顾一切向皖城靠拢,然而行至寻阳(今湖北黄梅)县一处名为置马亭的地方时,他才得知孙策已趁虚袭取了皖城,断掉了自己的归路,刘晔之前的那番劝告,不幸成了事实。
日期:2015-05-19 17:36:51
庐江已非己有,天地之大,何处才是容身之所?
刘勋叹息着向西撤退,进入到荆州地界,他沿途又收拢到了一些散卒,并将所得之兵聚于西塞山(今湖北大冶以东)附近的流沂城,妄想筑垒自守;接着便派出快马向襄阳的刘表告急,请求其调发守备江夏的黄祖所部,前来救援。
刘表和孙策本为世仇,加之考虑到与刘勋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自然不希望看到相邻的扬州各郡就这么逐一被孙策攻占,于是他一改平日间优柔寡断的性格,极为罕见地果断作出决定,同意调江夏之兵支援势单力薄的刘勋,而且还从襄阳、江陵等地抽调部分精锐部队,交由其侄刘虎和将军韩晞统领,以作为支援黄祖的第二梯队。
接连动用了黄祖和刘虎两支部队,对于一贯奉行保境安民政策,不喜争强斗胜的刘表而言,决心不可谓不大,而他心存的想法无非就是希望通过这次的救援行动,正儿八经地和孙策过过招,试试近年来在长江下游兴风作浪的那个年轻人,到底都有哪些能耐,居然可以鲸吞连袁术等老牌军阀也啃不动的江东之地。
随着刘表大张旗鼓的展开救援行动,庐江战事的规模迅速升级,原本只是涉及扬州本土的局部兼并战,现在已俨然变成了地跨荆扬的两股最强势力间的一场大规模的争霸战。
而战况扩大到如此程度,其实也是孙策所乐意看到的,毕竟在其内心深处,仍始终保存着当年那份为父“报仇雪耻”的原始信念,这份执着的信念,正是他能够孤身一人克服千辛万苦,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精神支柱。
荆州,久违了!
我曾经发过誓,一定会再来的!
刘表,黄祖,别来无恙?
可还记得当年那个扶柩而去的少年吗?
日期:2015-05-20 12:27:41
【大破黄祖】
荆州与江东两大集团的这次对决,史称“沙羡之战”。
双方的首度交锋,是围绕着刘勋所固守的流沂城展开的。
先看荆州方面的动作,自接到刘表的指示后,江夏守将黄祖马上派出长子黄射,先期率领五千水军乘舟船东援刘勋,当然,仅凭这点兵力,肯定是不足以应对孙策那支强大的江东军团的,估计黄祖也没打算让儿子真拿这些人去和孙策硬拼,只是希望能先加强一下刘繇的防御力量,待自己率江夏主力及襄阳方面的援军一一赶到后,再集中兵力与孙策进行决战。
可惜,黄祖根本不清楚此时纵横江淮的江东军团所具备的超强战斗力,黄射的部队刚刚与刘勋残部汇合,便遭到了猛烈进攻,在孙策一阵狂风骤雨般的攻势下,流沂城被攻陷,五千江夏兵马悉数尽墨,只剩下黄射一人得以幸运逃脱。
此役战果颇丰,令孙策欣喜不已。
因为除了俘虏刘勋的两千余名士兵外,还缴获各类战船一千多艘,虽然而今的孙策,身家已经相当厚实,军队的数量即使多上这两千来人也不过算是锦上添花罢了,但兵士易得,舟船难求,孙策真正在乎的是那一千多艘大家伙,这些东西实属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贝疙瘩,它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毕竟在河川纵横的长江中下游作战,最不能缺的就是船只。
黄射遁走的同时,刘勋自感无力回天,也和弟弟刘偕脚底抹油——溜了,兄弟俩一路往北狂奔,径直逃归曹操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