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遗恨》
第44节

作者: 小丐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17 10:28:53
  李悦也站起来,却不出来,仍然呆在原处。只见暮色中,一个穿素白缎箭袖的人同着一穿暗蓝长袍人中年文士及三四个人有说有笑从山上走下来。那白缎箭袖的人看见众人,一路走一路拱手大声笑道:“对不住,来迟了。告罪、告罪!”
  岳震先上前与那穿白缎箭袖的人见礼,口称“师兄”。彭岑一把携住岳震,含笑问道:“雨辰,几时到的?”说话之间来到众人面前。
  杜良臣和彭岑极熟,笑着道:“就怕你不来了——你一向是难请的!我们就没等你了。”彭岑笑道:“有事耽搁了,见谅、见谅!”
  说着与众人笑语寒喧了一番,看见程方,道:“怎么你又在这里!”
  程方嘿嘿一笑。

  那穿暗蓝长袍的中年文士,面容清矍,颌下三绺美髯,手持羽扇,态度恬然。彭岑对众青城弟子道:“雨辰是见过了,你们还没见过,这位就是陆先生。”
  众人施礼,那中年文士连忙回礼,道:“不才,在下陆归舟。”
  杜良臣笑道:“这里风大。我们到里面喝酒去。”
  众人围拥着杜良臣、彭岑和陆归舟走进松风亭。那彭岑身量不高,五官长得很精致,双目炯炯有神。彭岑刚踏进来,看到屋内还站着位姑娘,有些诧异,盯住李悦打量了她一眼。那锐利的目光仿佛穿身而过,看得李悦心里打了个突,立刻低了头,心“砰砰”直跳。
  众人说着话,重新归座。早有杜良臣手下的人重新安排了席面,替陆归舟和彭岑加了座椅。杜良臣让彭岑,彭岑却让陆归舟。谦让一番。最后杜良臣先坐了,陆归舟这才坐下。大家重新做好。彭岑大剌剌坐下了,立即拽了拽衣领,卷起了衣服袖子,拿起手里的扇子使劲扇个不住。

  立刻有人给彭岑上了茶。
  杜良臣笑道:“我们刚才还议论你呢。”
  彭岑喝着茶,笑道:“喔,说我什么?”
  日期:2013-07-17 10:31:27
  杜良臣道:“大家都琢磨不透:你的酒量是深藏不露呢,还是真的滴酒不沾?今天索性当面问问你!”
  彭岑“哦”了一声,笑道:“原来是这事!我自幼既不胜酒力,稍饮即醉,实非矫情。”
  彭岑一开口说话,着实让李悦吃了一惊:这样一个人,却带得江南的俣侬口音。

  杜良臣道:“你这番回家,家中令尊、令堂可好?”
  彭岑放下茶杯,皱了皱眉道:“家父托庇还康健,只是我母亲身子不大好——不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情形了。”
  杜良臣笑道:“别怪我把你从家里催出来,害得你不能在家里和父母兄姐过个团圆中秋。”
  彭岑笑道:“就算不来老兄你这儿,我也不会在家里过节。我自六岁离家去了莆田山南少林,二十年来只在家里过过两个中秋。我心里从来没有‘中秋团圆’这四个字,家里也习惯了没我,多了我才不像一家子团圆了。”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彭岑端起茶杯,问陆归舟:“陆先生,京里有什么消息,说来给我们听听。”
  陆归舟道:“听说金兀术有意要再攻宋,刘豫放言要发兵助阵。”
  众人都是一惊。彭岑微微冷笑道:“刘豫和粘汗这般绸缪,金国发兵,怎么有不肯奉承的!”
  杜良臣道:“刘豫这厮,朝廷的贰臣,父母的逆子!”
  陆归舟道:“不其然,刘豫有此番做作,他心里是怕的。要是没有金人给他撑腰,他这个伪皇帝如何坐得稳。”
  彭岑道:“刘豫占尽两淮、山东膏腴之地,始终是心腹大患。”
  程方插言道:“早就该收拾他了!不明白为什么迟迟不肯出兵,让这鸟人苟活到现在!”
  陆归舟摇着扇子,笑道:“不急,张德远这番任相,朝廷必然要有一番新气象。伪齐的日子快要到头了!不出今年年尾、最迟明年年初,朝廷必然要发兵收拾刘豫。”
  彭岑脸色慢慢阴沉下来,冷笑道:“张浚这厮,志大才疏!又惯于自以为是!”

  陆归舟道:“张德远力主抗金,非他人可比。”
  彭岑旁若无人似的,只管喝他的茶,一边道:“他要是老老实实呆在朝中,不四处乱走,指手画脚,那就烧高香了!”
  青城弟子周仿等都道:“我们川中的人对张浚印象都太坏,建炎三年张浚亲自到川中督军,导致富平之战惨败,川陕人至今记忆犹新!
  日期:2013-07-17 10:32:40
  周仿道:“当时在富平开仗,曲端、王彦都竭力反对——吴玠也反对。除了主将,大多数参谋官也反对!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就一贯有那些惯于吹捧的,忘了靖康的惨痛,奉承张德远,说‘只要五路兵马齐聚,就可以把金兵一扫而光!’
  宣抚司有个办干公事叫郭奕的人直言说:‘这一扫,是怎么个扫法!是用笤帚扫还是用扫帚扫。’张浚执意要在耀州富平开仗,把反对的曲端拿下大狱,王彦调离秦州,以熙河路帅刘锡为都统制,在富平会集了全陕的物资、兵将二十万人,马匹七万,钱帛粮食堆积如山,全部围绕军营堆置。不断还有川陕乡民响应,运送粮草物资,源源不绝。随后张浚亲自前往富平督战。他看到将士、军需如此盛壮,十分高兴,说:‘打了这一仗之后,就可以一路打到幽燕了’。”

  彭岑打断道:“大战之前,将素有谋略又有人望的王彦和曲端,一个调离,一个下狱,犯了兵家大忌!这是伏败的第一笔。”
  杜良臣“嘶”地倒抽一口凉气,道:“我是个粗人啊,不懂带兵作战,也没彭岑懂那么多,不过两军开仗,未曾赢应当先料败,把那么多钱帛粮食堆积在那里,那还不使金人眼红?平白无故,金人是来干什么的?不是来抢东西的?”
  陈讷言道:“我们听说那时宋军在富平,金军在下垓,两军相隔只有八十里,而金军主帅娄宿却远在绥德军。既然一定要打,就应该赶快。众将都劝张浚尽快出击,抓住这一好时机偷袭敌人。张浚却非要给敌人下战书,约定时候开战。一封一封的战书送到金军,金军根本不理睬,一面却报知娄宿火速前来。
  等娄宿赶了来,仍然不理张浚的战书。张浚不知道娄宿是在抓紧时间布置,还以为娄宿害怕了!在军营张贴大字文书,说谁活捉娄宿,就是没有一官半职的白身人也授于‘节度使’的官职,而且还要赏银万两,绢一万匹。娄宿听说,也在自己军营张贴大字文书,说谁抓住了张浚‘赏驴一头,布一匹’。”众人听了,想笑却笑不出来。”

  杜良臣摇头道:“金人对宋军主帅轻视如此!宋人要败!”
  唐炯把身子往椅子下一蹭,萎在椅子上道:“要说把张浚迂腐得不可救,还写信告诉河东的粘罕。粘罕当时并不知道宋军要从西面攻金,得书信之后吓得急忙命在江南六合的兀术星火赶来与娄宿会合——要说张浚要蛮干,他也有机会,但是他人蠢,把大好时机白白错过了!”
  周仿道:“在富平的宋军数倍于金军!宋金战营之间是一片芦苇塘,对骑马的金军很是不利。宋营的小寨,易攻难守,若是张浚趁着娄宿没来,突袭金军,说不定真可以一路打到幽燕了。
  娄宿带人登高辽望宋营,一看,心中了然,随令金人的骁将折合带领三千金兵,用沙土袋在芦苇塘里填出一条通路来,径自冲向小寨,小寨里的乡民根本抵挡不住,四散奔逃。金人占据了小寨,等于包围了宋军。宋军全然没有料到,立时慌了。张浚先就骑马跑了,又一路逃回川中。”

  陈讷言道:“四十万宋军顷刻间分崩离析。巴蜀屯积了五年的赋税钱米,全被金人不费吹灰之力拿走。富平惨败,致使陕北五路大多州郡皆陷于金人之手,陕南和川北都在金人眼皮底下。”
  席间一片沉默。最后杜良臣道:“书读多了,就是这个样子!”
  日期:2013-07-17 10:33:29
  陆归舟道:“富平之败,不单单是秦川五路的十几个州县沦陷,山南川北危急!你们那时年纪尚小,殊不知当时金人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江南一片糜烂。娄宿在攻破了李彦仙孤军坚守一年零八月的陕州,长驱进入关中。金人从淮南退军后,更是倾全力要拿下川陕。金人立伪齐刘豫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替他们守住淮东、淮西,他们好腾出人力全力攻川陕!——绕过淮上,由川蜀入荆襄,再由两湖得江东!金人的盘算不错,亏得后来有吴玠吴玠、吴璘两兄弟出头,率川陕军死守要害关隘,并力逆战,才使得金人始终没能过仙人关——巴蜀得保!巴蜀一旦失守,大宋亡国只在旦夕!没有吴玠,没有我们今日!”

  杜良臣道:“真是万幸,大宋气数还在!”话未说完,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问在座的青城弟子们:“听说蜀中有位名将叫曲端的,还是吴玠的顶头上司,屡次抗金立下战功。后来被张浚冤杀。川中百姓都为曲端鸣不平。你们可知道这话?”
  曲江见杜良臣似乎对杨成俣格外青目,觉得自己也该说几句,便道:“曲端的将才应该不亚于吴玠。曲端任泾原军统制官的时候,吴玠就是他的属下。”
  陆归舟道:“中原的将帅那样无能——不是望风迎降,就是弃城而逃,川陕军则不然!金人打来,各地抗击立时如风起云涌,没人降金。熙河(路)帅张深率先遣刘惟忠带三千兵马迎敌。刘惟忠驻军熟羊城,自己带一千八百骑连夜赶赴新店,大败金军,杀死金帅黑锋。结果娄宿不得不从巩州撤军。曲端召集流民溃卒,所过的人都供给粮草,一时人心安定,道不拾遗。关师古要投金,他自己属下二万将士无一人愿意跟从的,最后关师古一人单骑降的金国。”

  日期:2013-07-17 14:52:54
  曲江接口道:“想必关师古的部下念追随他多年,放他一条生路,不然关师古人在大宋,要杀他有何难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