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滕大江,54岁,北京人,中等学历,百货商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在几乎没有什么俏货可卖的今天,打折促销成为商家经营的主要手段,对于这一特定的市场现象,您怎么看?”
滕:“我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本身,在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里,降价大约商品必然的命运;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强调必须赚得利润的说法都是在自欺欺人,如果缺少了流动性,即使有利润的企业也会很快陷入危机之中。为此,我可以忍受一些亏损,却不能忍受缺少流动性。毕竟今天的商人和过去的商人在处境上已经完全不同。”
记:“能否说得具体些?”
滕:“比如,对于过去的商人来说,好货就是好货,该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可对于今天的商人来说,好货同样是好货,只在该值多少钱的地方却变成了还有多少降价空间。所以,你要想理解今天商人的行为,就不能去追踪他们过去的行为,甚至不能只盯住他们现在或此刻的行为,而必须放眼他们未来的行为。”
记:“您说得有理。可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呢?”
滕:“我个人有个观点,估计可以消除你的部分困惑,即:在商业经营中,好的商品不等同于好的价格。这就像是在说‘一’不能是‘一’那样,它若是‘一’时,则‘一’小于‘一’(等价贬值)。无论我们经营什么,事情不过如此。”
日期:2012-11-04 23:44:17
七十四、是什么使我们最具人性
(人物:殷燕生,46岁,北京人,留美博士,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您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获得过极高的荣誉。企业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将是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但我还是想知道:您在管理上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殷:“身为企业的领导人,我经常思考玛丽?帕克?芙丽特的管理思想。正是在商业这个以获利为目标的领域里,她讲过一句著名的话,‘是什么使我们最具人性?’长久以来,一直震撼着我的心,使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表面上看似与企业经营无关的问题,其实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企业家们理应反躬自问,这句话对于他们正在从事的经济活动究竟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无论对什么样的商人,这句话都将是他在管理上遇到的最大难题——无法回避的问题。假如他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能使他们和他们事业的参与者们更富有人性,他们个人的经验和智慧也无法使自己在一个运作模式中谋生。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样如此。要是我们不能更具有人性,所有的商业活动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日期:2012-11-04 23:45:42
七十五、经济美学
(人物:罗雨,36岁,北京人,大专学历,画廊经理。)
记:“我知道贵公司在艺术品销售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特别是在针对普通消费者方面。你们的画廊也因此有别于其他同业,即使是在熠熠生辉的展示壁上,也不见有名家的踪影——何以如此?”
罗:“我以为,售卖一件独一无二的‘宝贝’不需要任何智慧,但是作为一个商人,我宁愿退而求其次;在人们很难给艺术品合理定位的方面,我将之改造成一件件用途明确的商品,并冠以‘卧室画’、‘客厅画’、‘书房画’、‘走廊画’等等的具体名称,从而保证了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与严格定义为艺术品的那些东西有所不同。所以,你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就是开画廊的,我开的是画品的商场。”
记:“这是你们在市场上的日益兴旺的原因吗?”
罗:“应该说,我从商业的角度理解艺术,结果发现,在收藏家们不屑一顾的地方,存在着一个广大的艺术品市场,不同的是,他们看重作品本身的价值,我则看重相关市场的需要。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鉴赏者,像许多对艺术品一知半解的人一样,对于画布上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图案更有兴趣。我甚至因此发明了一种精美绝伦的画框(有些消费者就是冲着这个画框才买下了一幅作品),它的完美之处刚好符合一位观赏者的要求,除了赏心悦目,没有其他目的。相应地,作为买家的消费者,看重的也并不是作品本身的价值,而是相关趣味的所在。我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此不再受限于作品的艺术定位,而身为商人,我也一向认为,把艺术品按照艺术品的价格来出售的情形总的或多或少有违商业原则。
“与其他同行们的想法不同,我个人非常乐意强调作品的非艺术性特征。作为‘赏心悦目’这场游戏的一部分,凸显的便是其中的商品性。”
记:“但是这样一来,相关的质量又如何保证呢?”
罗:“我聘请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将随意创作的方式改变为预先设计的方式,令一般缺少灵感但又技艺不凡的画师从此不再困惑于他们的创造力,质量与数量也得以彼此兼顾。结果,当绝大多数画廊至今还停留在原地的时候,我们则大踏步地走进了家装市场,从前象牙塔里面的玩意,自此受到了普通人士的青睐。不同的是,创作者的思想被换成了设计者的思想,相关技艺的要素则被单独抽取出来,终使二者在‘创造性本身’的意义上得以互补,却又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若从商业化角度看,甚至更有市场前景。
“由此,我理解一种‘作品’的价值,在它无法复制时,注定与市场无缘。创作如此,经商亦然。”
日期:2012-11-04 23:46:56
七十六、支点问题
(人物:毕海洋,38岁,成都人,大本学历,媒体策划有限总经理。)
记:“从您职业的角度看,若要引人关注,炒作是不是一种必然?”
毕:“未必!虽说我不否认炒作的价值,但是自以为,为‘炒作’而炒作的结果从来都不似人们预先设想的那般有效。在这件事上,自作多情不同于借助事件,它的杠杆作用不能仅仅体现在杠杆本身,如果缺少了支点,炒作就是炒作的问题。在我看来,更类似于一招废棋,就像用自己的手拍巴掌一样。”
记:但我们又该如何获得‘支点’呢?”
毕:“惟一的方法是寻找共生价值,即:如果一瓶白酒注定是很一般的话,放入一棵人参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同的是,大部分人的目的却是为了炒作这瓶白酒,而非瓶子里面的人参,以至于露出了破绽。
“在我看来,越是急于炒作的人越是应该慎而行之,因为那正意味着他准备炒作的东西本身存在缺陷,谁要是这么不识时务,硬要把黑的说成白的、方的说成圆的,就会重蹈科利华公司当年炒作《学习的革命》一书时的境遇,表面上有多成功,实际上就有多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只在能炒作的题材上面才炒上一把,除此之外,绝不奢求更好结果。”
日期:2012-11-04 23:50:52
七十七、超逻辑现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