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5-20 13:03:26
初辅新主
(3)
曹丕用君临天下中有带有些许慌张的眼神瞄了一眼司马懿,司马懿坚定而又执着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他,千万别自毁长城啊!
可曹丕把头一抬,嘴里冒出一个字:撤!
曹丕终究是听从了众人的建议,决定撤兵进行战略防御,曹丕谋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可下命令时态度是果断的,也是坚决而有干脆的。
史料记载,驻守襄樊的曹军大将曹仁很坚决的执行了曹丕的军事精神,不仅撤了兵,还坚壁清野,把襄樊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曹仁的襄樊大军开始大规模的向宛地退却。
写完这段文字后,本人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至少是对这段史料有些许怀疑。
襄樊地区的战略地位对曹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曹军丢失江陵以后,此地成为曹魏南下的最佳前沿阵地,可谓是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当初襄樊之战打的最激烈时,曹操为了保住襄樊,先派于禁、后派徐晃,最后不惜和孙权共结同盟,又抽调原本对付孙权的淮南张辽兵团支援襄樊,几乎是举全国之兵。
而当时的曹仁呢?在洪水围城,关羽兵临城下,自己士族死伤严重,援军一开始又突不进来的恶劣环境里,他能与城池共存亡。
怎么此刻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之下,只因为对面的孙权稍有动作,就弃守和焚烧用鲜血换来的襄樊二城呢?
日期:2015-05-20 21:31:51
初辅新君
(4)
最主要的是曹丕撤军的理由更为蹊跷,仅仅一句襄樊无粮草,不易据守,便放弃了父亲用巨大的代价巩固的成果。
那么是不是曹魏的后方出了危机,以致于曹丕在左右权衡之下进行战略收缩,从而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呢?
史料显示,曹魏的内部没有足以影响撤走襄樊军力的大规模暴乱。只有当时的河西四郡出现了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叛乱事件,可被曹丕派的苏则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后来到五月时就被彻底镇压了。何况边陲落后地区的一城一地,似乎也不足以让他紧张到襄樊大撤退吧!
再者就是占据上庸一带的孟达和刘封似乎也有威胁,可实际上,经过襄樊失败,刘备已无法在短期内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刘备还怨恨刘封、孟达二人不救关羽,加之刘封、孟达又不和,这个可能性也可以排除了。
那么曹丕为什么要撤军,真的是因为怕孙权吗?
还是后世写历史者为了夸大司马懿的谋略故意篡改了历史呢?
呵呵,闲话扯多了,是要挨砖头的。
好了,继续言归正传!
日期:2015-05-20 21:37:41
初辅新主
(5)
曹仁的行动很突然,突然的让江东的孙权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这块曹操曾不遗余力死守的要地,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正常一点的人都会怀疑。
孙权在没摸清情况之下,当然不会去占这个便宜。何况刚刚斩杀了刘备的小弟关羽,刘备兴许正在集结兵力要打他,这样以来,目前是不能得罪曹丕的。
面对孙权对于肥肉的无动于衷,司马懿的预言再一次成真,曹丕后悔的要死,但事实却无法改变。
抛开这段文字描述的真实性,单就司马懿对于曹丕军事部署的态度来看,他的观点是很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的。
襄樊一役,孙权以后背偷袭的方式取得胜利,并且还斩杀了关羽。致使刘备在荆州一带的地盘几乎丢失殆尽,也使隆中对里的战略蓝图彻底胎死腹中。先别说刘备是否为关羽报仇而起兵,就凭荆州的战略地位,刘备也会不甘心失败。
刘备报复性的反扑是极有可能的,至少以孙权当时的处境来看,这个可能性很大,剩下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日期:2015-05-20 21:41:18
初辅新主
(6)
为防止刘备,孙权不得不在荆州调集兵力加强战备,他不可能进攻曹丕,也没有那个实力,孙权之前极力奉承老曹的来信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这一现象被曹丕发现后,却认为是孙权要对襄樊地区实施军事进攻,因此才有了前面的大撤军。
写到这儿,本人不得不再次对这段历史进行梳理。
《晋书》里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是曹丕以粮草不足,撤离襄樊,司马懿极力劝阻,结果未被曹丕采纳,最终孙权没有进占襄樊,曹丕才感到后悔。
而在《三国志》里的描述却是另外一个版本,当得知曹军撤离襄樊后,孙权便命部将陈邵乘机引兵占据襄阳。曹丕得知襄阳被孙权占领后,有急忙令早已扯到宛地的曹仁率军与徐晃合兵一处,重新夺回了襄阳。
曹丕这样闹腾到底是为了什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