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历史上的硬碰硬之战》
第12节

作者: 月城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17 10:35:27

  经过多年征战,到1680年代,噶尔丹大汉已统一西蒙古各部,领有新疆全部、外蒙古西部,哈萨克东部,西藏的喇嘛教政权也在他的武力保护之下,维吾尔和哈萨克的伊斯兰封建王公,都被他压服,唯命是从,这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之后的又一个草原霸主。他有雄心张志,也有实力。
  噶尔丹的下一个目标,是统一蒙古各部,重建成吉思汗的伟业,复兴蒙古帝国,站在蒙古人的角度看,这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他们民族利益的,无可非议。
  要统一蒙古,第一个目标是漠北蒙古,因为漠南蒙古和清朝关系密切,暂时不能动他。

  而在北京的中国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密切关注着噶尔丹的一举一动,这个枭雄的霸气,严重威胁到了清帝国的安全,这是康熙决不能容忍的。
  幸运的是,噶尔丹时代的清帝国,正处于上升时代,他有勇猛善战的八旗骑兵,有汉地十三行省的人力物力做后盾,有最杰出的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这是中国的幸运,是噶尔丹的不幸。
  两强相遇,谁才是强者?中国要再次出现一个蒙古王朝吗?
日期:2012-08-17 10:52:07

  1690年,康熙36岁,噶尔丹46岁,都是年富力强的阶段,两人都是各自世界的绝对霸主,
日期:2012-08-17 11:01:13

  我常常想,噶尔丹时代的中国,如果是一个汉人王朝,例如明朝,以长城为帝国北界,旁观草原,那么噶尔丹的统一蒙古的大业,将毫无悬念。
  西蒙古的人口,只有全部蒙古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尚且如此彪悍,如果任由噶尔丹统一漠北漠南蒙古,南窥汉地,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是怎样的?
  这个笃信喇嘛教的蒙古人,这个对汉文化一窍不通,也没有兴趣的枭雄,会把中国引向何方?
日期:2012-08-17 11:29:01

  康熙二十六年,沙俄的东进部队与喀尔喀蒙古发生冲突,沙俄使者建议噶尔丹与沙俄联手进攻喀尔喀,久已等待这一机会的噶尔丹立即组织兵力,于康熙二十七年,率领3万大军,越过杭爱山,向漠北喀尔喀蒙古地区进攻。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噶尔丹自新疆对漠北地区的进攻,正好与沙俄自贝加尔湖向南的进攻构成钳形攻势,使正在与沙俄作战的喀尔喀军腹背受敌,喀尔喀首领土谢图汗难以抵挡两面攻势,只能撤回在北线与沙俄作战的部队,沙俄随即由贝加尔湖向东大幅度扩张,这直接导致尼布楚谈判时中方做出巨大让步,最终确定以尼布楚为界的结果。
  收缩防线的喀尔喀军也试图进行抵抗,土谢图汗集中兵力在今乌兰巴托以西地区与噶尔丹进行了会战,但力量差距过于悬殊,经过三天的战斗,全军溃散,喀尔喀蒙古各部最终决定内附清朝,遂向南撤退,进入今内蒙古境内。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春,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率军进入了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对附近多个部落进行了袭击和劫掠,随后,转向南进,进入了今锡林浩特地区,这里距离北京不足千里,已经威胁到了帝国的心脏地带,这是中央政府难以容忍的。

  康熙大帝皇城布阵噶尔丹南侵的消息传到内地,北京市民首先有了反应,城内外商铺大多关门停业,“米价至三两余”,似乎准噶尔军很快就要攻至北京一般。
  皇城中的康熙帝,刚刚完成了收复雅克萨、签订 《尼布楚条约》 的工作,此时三藩已定,台湾亦已统一,三十七岁的康熙帝经过几场内外战争与常年政治斗争的历练,已经成为了一位非常老练的政治家与战略家,他接连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开始准备解决准噶尔部问题。
  首先,康熙帝派人到俄国,与沙俄交涉,防止沙俄干涉此战,由于此前几年,中俄之间有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的历史,沙俄清楚中国的实力不可小视,故在中方交涉后,始终未向噶尔丹提供任何兵力上的援助,武器和财物的援助也极为有限,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了原定向噶尔丹出售3000支滑膛枪的决定,这对后来的战事影响颇大。
日期:2012-08-17 11:37:30

  噶尔丹与历史上的其他草原大汗不同的是,他竟然拥有超越中国的武器装备——西洋火枪,而清军基本上是一支冷兵器部队,清军的火炮,是明朝末年葡萄牙人制造的,已不能抗衡最新的欧洲大炮,所幸的是,噶尔丹是一支轻骑兵部队,没有携带大量的新式西洋火炮,但有不少的欧洲滑膛枪,乌兰布通之战中阵亡的康熙舅舅,就是被滑膛枪击中的。
  当时的欧洲,已经凭借先进的火器开始征服全世界,乌兰布通之战的胜利,没有引起清军对欧洲火器的应有重视,直到百年之后,1790年,乾隆还对英国送的火枪置之高阁,或用来打猎。近代的悲剧,这时候已开始了。
日期:2012-08-17 11:42:16

  断绝了可能的俄援之后,康熙帝又从分裂准噶尔部的内部着手,通过利诱,策反了噶尔丹随军出征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策氏在噶尔丹前往乌兰布通时,带五千人返回了准噶尔部起家的伊犁河流域,击败了噶尔丹的追兵,“尽收噶尔丹之妻子人民而去”,这等于端掉了噶尔丹主要基地,使噶尔丹自此失去了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来源。

  在进行政治外交筹划的同时,康熙帝也深知,与噶尔丹的恶战不可避免,为此,康熙帝调动各地兵力,向可能的决战地集中。当时,噶尔丹如果突进内地,可能的进展方向有三,第一是进入辽宁,第二是袭击北京,第三是进攻山西北部。由于晋北多山贫瘠,实际上可能的进攻方向只有前两个。
  4月,康熙帝命令从鄂尔多斯、归化(今呼和浩特)、内喀尔喀右翼等地调6800人,携16门火炮,由理藩院尚书阿剌尼和兵部尚书纪尔他布率领,前往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驻守,此后,又命科尔沁亲王率领各路集结的近两万部队,前往科尔沁草原一带建立防御。这样,就防止了噶尔丹率部从蒙古直插辽宁,避免了清朝关外“龙兴之地”受到威胁。
  在调兵的同时,康熙命令从古北口开始,向各路北方部队设立驿站,动用大批骆驼队运输军粮,保障了后勤和通讯的畅通。
  在得知噶尔丹已经进入内蒙古后,康熙帝下定决心,在内蒙古地区会集各路部队,争取围歼噶尔丹军。为了防止噶尔丹北逃,6月22日,康熙帝派使者前往噶尔丹军中,令使者对噶尔丹“婉言相慰,羁縻其前行,勿怒而激之”。另一方面,则通知阿剌尼,如果噶尔丹退兵,则努力阻止,若噶尔丹强行北逃,再发兵追击。

日期:2012-08-17 11:46:30

  7月26日在乌尔会河,清军前锋部队噶尔丹主力接战,此时噶尔丹有2万骑兵,而清军仅有不到9000人,且阿剌尼严重轻敌,只带了200蒙古勇士和500喀尔喀兵向噶尔丹军进攻,结果“未及战,诸扎萨克及喀尔喀兵争取其子女牲畜,阵动不能止。”而噶尔丹军在两翼使用火枪交叉射击,将清军主力击溃。当时在噶尔丹军中的俄国使者回忆,噶尔丹“大杀中国军队……缴获大车五百多辆以及全部辎重”。阿剌尼等人被迫率残部逃回。

  初战不利的消息传到北京,康熙帝极为不悦,他于8月5日强调,各路军会合前不得与噶尔丹交战,“大兵陆续前进,朕亦亲征,姑勿与战,以待各路军至齐发,毋致失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