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18节作者:
罗衾不耐 西事渐平,但董卓却已尾大不掉。朝廷想掳夺董卓的兵权,于是调他出任中央政府的少府。对于这个九卿之一的高位,董卓并不稀罕,更不想离开军职,于是抗命说部下阻拦不能赴任。很多年以后,袁世凯也是用这招搪塞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死活不去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总是喜欢不断地重复,有时相似得让人感到恐怖。朝廷还不死心,一心要董卓离开西凉,于是又把并州牧的位子腾出来让他做。并州也属边地,而且董卓曾经做过并州的纪委书记(刺史),这回实在找不出理由不去了,除非直接造反。但董卓还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做并州省委书记可以,但他要带上自己的三千亲兵。为臣子的竟然明目张胆地同皇帝讨价还价,真是匪夷所思。不过谁让灵帝曾经那么大力推动商品经济呢?董卓无非是照葫芦画瓢而已。朝廷软弱,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制裁董卓。于是董卓带着三千亲兵兴高采烈地前往并州赴任,这又开创了东汉帝国的一个先例。
关于董卓为何戏剧般地突然出现在少帝小哥俩的面前,《三国志》和《后汉书》各自的记载都不统一。不过,董卓蹲在洛阳城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始终在等待最佳的出动时机。自然,他不是要替何进和袁绍卖命,而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显然,董卓的弟弟董旻是他在朝中的眼线,董旻那时在洛阳做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奉车都尉,在洛阳政变中也表现活跃,不过干的也不是什么正经事,何苗就是他伙同何进的家将杀的。
初到洛阳的董卓,军力并不强大。那时,西园八军、两将军府的残兵剩将、丁原率领的并州军、袁绍的部队、鲍信和张辽招募的军队,加在一起也有数万之众。作为一个军人,董卓对政治不太明白,但玩军事的确有一套,很快就在洛阳城给公卿和百姓们上演了一个武装游行秀的好戏。他让部队在夜间悄无声息地调出城外,然后等到白天再鼓乐喧天、浩浩荡荡地开回城中,而且每隔四五天就来这么一次,疑似西凉兵正源源不断地开到洛阳。洛阳一哥袁绍被这么大的阵势搞蒙了,不敢动手收拾董卓;而别的军官从军人的角度不禁对“兵强马壮”的董卓肃然起敬。于是,何进、何苗的家兵投奔了董卓,吕布杀了上司丁原,领着并州军马也投到董卓帐下。吕布的同事和老乡张辽,一看勇猛如吕布者都归顺了董卓,于是带领所部千把人也投了董卓。吞并多家武力之后,洛阳城中的董军已经一头独大是了(《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京师兵权惟卓为盛”)。
本来是洛阳城中一哥的袁绍,此时却毫无作为。《三国志》和《后汉书》一致说:“绍畏卓,不敢发。”强人鲍信回到洛阳后,就不信这个邪,指出董卓外强中干,于是力劝袁绍趁着董卓立足未稳,发动突然袭击,将其拿下。可惜,袁绍被董卓三天两头开进的人马搞得晕头转向,遂不敢发。鲍信是一个杰出的人,后来与曹操并肩作战,只可惜早早战死。
但袁绍其实并不惧怕董卓本人,只是担心董卓那令人生畏的武力。当董卓就废旧立新问题征询袁绍的意见时,袁绍坚决不同意。董卓大怒,手按佩剑,大声骂道:“你这个小兔崽子!天下事的决定权在我不在你,我要做的事情,谁敢说个不字?难道你怕我手中的宝剑不够锋利吗?”在这一刻,袁绍的怒火也终于爆发,很像一个纯爷们似地反唇相讥:“你以为天下就你一个强人吗?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敲!”随即也把佩刀一横,拱了拱手,摔门而出。随即袁绍离开洛阳,逃奔冀州,转过年来即揭起讨董大旗。显然在讨董问题上,袁绍也不急于一时,这到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袁绍一走,董卓凭借并不强大的武力,成为洛阳城的一哥。这段历史最为诡异的是,懦弱的屠家子何进手握重权却不敢对付几个手无寸铁的宦官,而实力并不雄厚的董卓却敢作敢当,擅行废立,把皇权玩弄于股掌之间。在北芒阪下,董卓就曾同少帝刘辩和刘协小哥俩都谈过话,那时刘辩虽已14岁,但对朝中事却糊里糊涂,前言不搭后语。而陈留王刘协那时虽只9岁,说起话来却有条有理,甚是可爱。因此,董卓生了废立之心。当然,董卓并不是喜欢一个聪明人做皇帝,而是同历史上所有权臣一样,不过想借废立一事给自己的权力增添更重的砝码。
臣子董卓废掉了天子,驱逐了何太后。他给少帝加的罪名是:天姿轻佻,没有帝王应具有的威仪,在服丧期间,怠慢懒惰。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亲自解下少帝的玺绶,九岁的陈留王刘协被立为新君,这个聪明的孩子成为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其实,在他登基的那一刻,东汉的历史已经终结。
士大夫们在董卓主持的百僚大会上保持了沉默,似乎愿意承受董卓的淫威,但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很快,两个名士主动投靠了董卓,一个是尚书周毖,一个是城门校尉伍琼。事实证明,他们是士大夫集团派出的卧底,后来死于非命。在一段时间里,董卓被这个两个人,同意了周、伍二人的建议,并让他们重新组建新一届政府。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小子的主意,还是董卓酷爱作秀,一天董卓带领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杨修的爸爸)身上戴着重刑给小皇帝上书(“俱带锧诣阙上书”),要求给窦武、陈蕃以及党人们平反昭雪。也就是说董卓连命都可以不要,也一定要还党人一个清白。估计是周、伍二人拿董卓找乐,连小皇帝都是他立的,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让他演这一出戏。
周、伍二个卧底,越俎代庖地替董卓做了两件事:第一征辟名士,像郑玄、荀爽、申屠璠、蔡邕、陈纪、韩融、郑泰、何颙等人都榜上有名,看上简直是何进幕府的翻版。对于天下名士荀爽,仅仅在九十五天的时间里,就从一介布衣(处士)被提拔到了宰相(司空)。周、伍这两个嘎小子,还让何进的第一谋士、袁绍挚友的何颙做了卓府办公室主任(长史)。二是,他们把有名的士大夫派往各地,收揽实权。结果,尚书韩馥做了冀州刺史,侍中刘岱做了兖州刺史,骑都尉张邈做了陈留太守,孔伷做了豫州刺史,张咨做了南阳太守。这些人从董卓那里拿到实权,后来却无一例外地都站到了讨董的队伍里。你说周、伍这俩小子嘎不嘎?
在董卓行废旧立新之际,许多京官已经意识到上山雨欲来,纷纷弃官而逃。但最让袁绍担心的是袁氏兄弟和曹操。他们都没有往家乡跑,而是别有目的。袁绍北上逃往冀州,而他的铁哥们韩馥“刚好”在那里做刺史;袁术南下荆州南阳郡,而他的铁哥们张咨“刚好”在那里做了太守;曹操跑得最辛苦,在中牟差点遇难,但最后跑到了兖州的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而他的发小张邈“刚好”在那里做太守,而他的另外一个哥们刘岱则是兖州的刺史。显然,他们的逃亡,也是周、伍两个卧底的杰作。
这时的董卓还睡在梦里,还想着息事宁人。名士们说:袁家四世五公的家底,把袁绍逼得反了,那可是一呼百应。董卓一听,心眼也活动了,于是让袁绍做了渤海太守,还封了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