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23节作者:
罗衾不耐 歼灭叛军主力,但胡汉结合的叛乱并没有彻底消除,显然光靠军事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公孙瓒不是擅长搞政治的人,这时朝廷派来了东汉帝国最有威望的一个人来做幽州牧,他就是刘虞。刘虞是刘秀长子刘强的后人,祖、父都担任过高官,来幽州之前任汉室宗亲内部事务管理局局长(宗正)。这个职务是九卿之一,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在名义对皇帝都能行使管理和监督的权力。刘虞以前在幽州也曾做过纪委书记(刺史),在政治上很有一套,并且很会与少数民族打交道。刘虞到达幽州后,采取怀柔政策,派人到乌丸人那里晓以利害,责令他们献上张纯的首级。丘力居等乌丸头领也早知刘虞的大名,于是纷纷派出使者商谈归附事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也就是在石门大捷不久,东北叛乱的罪魁祸首前离休干部张纯被他的门客宰了,首级也送到幽州省委。乌丸叛乱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刘虞因如此大功被授太尉之职。不久,董卓又封他为大司马,老董自己接过刘书记的担子做了太尉。这其实又是老董没文化了,太尉和大司马本是一个职位,只是叫法不同,根本不能同时出现。老董那里当然不是没有明白人,肯定是慑于他的淫威而不敢提意见。事实上,连“初平”的这个年号,也是一个笑话,估计那时朝中的公卿就是要看董卓把丑出到底了。不过这个董卓对刘虞还真是推崇备至,在劫持小皇帝西迁长安的路上,还不忘加封老刘为三公之首——太傅,这是人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职位(不是爵位)了。
但刘虞对待叛军的怀柔做法以及受到朝廷封赏,使已经被封为奋武将军、蓟侯的公孙瓒大为恼火。公孙瓒认为平定叛乱的功劳是自己打出来的,而不是刘虞谈出来的。现在即使乌丸归附,也主要是靠自己打出的威势。结果到最后,自己唱了红脸,反倒让刘虞唱了白脸,做了好人,又捡了大便宜,不仅乌丸人对刘书记感恩戴德,朝廷也大加封赏,甚至连乱政的董卓也大给刘虞面子。你说公孙瓒能压住性子吗?同时,刘虞的做法也有些过分,开始卸磨杀驴了。就像当年朝廷担心董卓尾大不掉一样,现在刘虞也开始担心起公孙瓒。于是刘虞上报朝廷将公孙瓒的庞大部队和军事基地裁撤殆尽,只给公孙瓒留下了万把人。
公孙瓒不能不与刘虞结下死梁子,甚至就是在这个时候动了杀心。不过,公孙瓒还顾不上人民的好书记刘虞,面前更凶恶的敌人是挡在南下路上的袁绍。袁绍和袁术哥俩早已是不共戴天的死敌,袁术与公孙瓒结成战略伙伴,袁绍则拉着曹操。公孙瓒的堂兄公孙越带着一千多骑兵在袁术手下打工,结果在帮孙坚攻打袁绍的部将周昂时,中箭身亡。因此,公孙瓒有理由去攻打袁绍,为兄报仇嘛。做着大汉的官,却因私仇而大兴兼并战争,这也是三国时代的一个有趣的事情。但其实这也仅仅是表面因素,公孙瓒假如继续南下扩张,唯一的敌人就是袁绍,不打他打谁呢?没有这个理由,他肯定还会找出有别的理由。而且,在很多时候没有理由也不是不能兴兵。
初平二年(191年)12月,也就是董卓死的前一年,公孙赞上疏朝廷,历数袁绍十项大罪,决议发动对袁绍的全面战争。当时的战争檄文都些得很帅,这篇檄文也是一个经典。此外,就是后来陈琳替袁绍写的伐曹操的那个檄文了。后来直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人们才又有眼福看到如此奇观。公孙瓒还拿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架势,同时任命了严纲、田楷和单经分别为冀州、青州和兖州刺史,以下郡县也各有任命,看来是准备全面接管袁绍和曹操的地盘了。
公孙瓒此时为什么这么牛气冲天呢?原因是,他刚刚在东光县(河北省东南部)以两万骑兵大破正匆匆赶路的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斩首三万,收降七万。其后他又紧追不舍,在他们渡河时半济而击,又杀了好几万人。公孙瓒是一个直来直去的帅哥型阳光大男孩,在辽西与胡人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靠的就是勇敢无畏的作风和直来直去战术。在与黄巾军交战时,那令人恐惧的巨大冲击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让黄巾军将士们的神经彻底崩溃,不战自败,任由屠戮。不过,这种简单的战术最终无法适应更残酷和复杂的战争,再往前走一步,等待他的也许就是失败。当年董卓带兵在复杂的山地地区平定西羌时是一把好手,但在大平原上面对黄巾却无能为力,就是一个例证。以后我们还将看到一个宿命,那就是几乎所有大规模的攻势作战都遭遇失败的下场。由北往南依次是:公孙瓒南下没打过袁绍,袁绍南下没打过曹操,曹操南下没打过孙刘,简直成了一个怪圈。
现在,公孙瓒还不知道这些,挟大破黄巾之余威,立即南下讨袁。初平三年(192年)正月在界桥(河北威县之北),公孙瓒大军与袁绍的前锋部队遭遇,于是引发了三国时代第一次诸侯大决战。这场大决战其实只是一场历时很短的遭遇战,但就场面上看,比以后的官渡、赤壁和夷陵之战似乎还要帅得多。那时,双方部队都训练有素,并都以三万步兵居中,一万骑兵布在两翼,所不同的仅仅是双方前锋的配置,但也正是因前锋的差异,战斗很快就分出了结果。
公孙瓒的前锋,就是那闻名遐迩令任何对手都要恐惧的“白马义从”,现在已经扩展到数千之众,由“冀州刺史”严纲亲自率领。这些骑着白马勇猛无畏的战士,是与公孙瓒哥们相称的患难之交,在他们的马蹄之下没有踏不碎的敌阵。而袁绍的前锋却是步兵八百,强弩千张,先锋官是久经战阵的麹义。这个麹义和他的部下,事实上都是来自西凉能征惯战的老兵油子。他们不但在平定羌人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八年前也正是在这附近的广宗,曾经协助皇甫嵩取得了歼灭黄巾的决定性胜利。事实上麹义是一个比公孙瓒还要见多识广的将领,但麹义的名字对公孙瓒来说,甚至都没听说过。而麹义的那点人马,似乎用马蹄子就能碾过去,于是公孙瓒想也没想就下令骑兵实施突击,而没有像往常那样边射箭边试探性地前进。但公孙瓒显然过于轻敌了,他不知道面前的敌人跟以往的不一样。这时数千白马义从和一万骑兵,惊天动地、山呼海啸般地冲了过来,大地都在颤抖,而麴义却命令他的部下躲在大盾牌下纹丝不动。等到公孙瓒的铁骑距离麴义还有几十步的时候,麴义方才从容地站起身,右手轻轻一挥,顿时两翼弩兵千箭齐发,正面的八百步同时抛掉盾牌,挺起长矛,把锋利的矛头对准风驰电掣般驶来根本来不及勒住马的骑兵。在漫天飞羽之下,公孙瓒的骑兵浑身像刺猬一样纷纷倒地,侥幸冲到麴义阵前的也像穿羊肉串一样直接扎到了长矛之上。“冀州刺史”严纲落马被俘,公孙瓒的骑兵何时吃过这种亏?他们可以坚忍不拔地跟随公孙瓒在冰天雪地里苦守数月,不过却从没把乌丸放在眼里。今天的事情却太窝火了,于是他们纷纷撤退。步兵一看骑兵都撤了,他们更没有撑着的必要,于是也纷纷后撤。界桥之战,最终以公孙瓒的完败而告终。
但这次战斗,并没有伤公孙瓒的元气,更没有让他一蹶不振。情况恰恰相反,在此后的两年中,公孙瓒节节胜利,把势力稳步扩展到青州。
现在,公孙瓒不仅需要能够带领弟兄冲锋陷阵的武将,同时还需要能够建设新根据的地方干部。于是,作为“南下干部”之一,刘备在这一刻出现在公孙瓒的队伍里。
公孙瓒派田楷的做青州解放区的刺史,而公孙瓒的小老弟刘备捞到了一个平原县令。来到平原,刘备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本回的第二部分。
周舆(罗衾不耐)于天津蛰居斋
2008年4月12日下午
日期:2008-04-17 23:03:08
第八回、平原发迹(2)
从黄巾乱起,刘备成了大哥,不做小弟已经很久了。不过现在又不行了,不投奔党校校友公孙瓒同学一时还真没地方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