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发达国家的优秀生活的迷雾—我在英国的经历一二》
第9节作者:
tuboseng
总之,我的剑桥生活几乎恰恰是北京生活的反面。
生活环境不同,人的需求和崇尚的东西也随之不同。在北京时,我的生活也远算不上奢侈,但是我的确喜欢和热爱香车美宅和一线品牌的服饰这些奢侈的东西,生活里的很多快乐甚至激情都和虚荣的物质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在剑桥则是“节简”———节约的消费和简单的生活。在剑桥,物质方面的欲望被一点点涤荡干净,因为物质更多地回归到了物本身的属性:它们满足的是人饱暖、居住和代步等切实的需要,而不是带有价值判断的附加值,比如说,宝马车比福特车好,但是如果福特足够满足代步,绝大多数买得起宝马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多花钱买宝马,虽然英国的奢侈品较之中国还是便宜得多,一辆新的五系宝马也就是2万英镑,还不到在中国市场价格的一半,因为没人会因为你开宝马而羡慕你;反之,别人没戴江诗丹顿手表不见得是买不起,可能只是趣味的选择而已。简单地说,物质的优越不能使你高人一等。在北京,幸福如同装饰品,是给人看、给人艳羡的,而这衡量幸福的尺度,往往是物质方面的,比如说,财富和成功几乎混淆。
以社会大众的眼光看,你不让人羡慕,你的幸福似乎就很暗淡,一来二去,你自己也怀疑起自己的幸福,至少是打了折扣吧。多数人毕竟是凡夫俗子,很难超越置身其中的强大的社会的统一话语。而在剑桥,幸福是一样消费品,是拿来用的,不是摆设。大家都没有多少互相比较,甚至攀比的兴趣和风气,日子各过各的,穷人并不那么羡慕富人。多数人都有房子住、有车子开,吃喝不愁,只是房子大小、车子新旧的差别,多数人都不愿意为这在他们看来不太重要的差别而奋斗。
人的多少痛苦是来自买不起一块手表?痛苦大多是买不起名表。当手表只是用来看时间,并不标明你的身份和身价,谁要花十几万、几十万买一块手表呢?
这是我喜爱剑桥的地方,它使物质回归本来的朴素的使用价值,使生活简单纯粹,使人从虚荣和欲望以及由此而来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不会改变的是你的胃口和口味。对中国人来说,西餐固然也有好吃的东西,然而,真正能够对胃和嘴都起到切实的慰安作用的,还是中餐。真正爱看的书、电影,爱听的歌,甚至经常浏览的网站,依然是中国的。这也是胃口和口味的问题。读英文报纸,一是为了长进英文,二是为了跟鬼子聊天的谈资,其实英国发生了什么事,对一个中国学生来说,都是隔靴搔痒。穿着晚礼服光彩照人地去参加派对当然是一种快乐,坐在有500年历史的饭堂里听院长用拉丁文诵祷当然是一种骄傲,手端着红酒或香槟跟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闲谈当然是一种优雅,跟爱人享用曼妙音乐里的烛光晚宴当然是一种浪漫,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对中国学生来说,所有这些英国式的enjoyment当中,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要融入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努力,是另外一种“功课”。其实,客居海外的中国人真正受用的乐趣,就是一帮常来常往的中国朋友在某一家聚会,一番煎炒烹炸,热火朝天地大吃一顿,席间交流些国内流传的小道消息,明星绯闻、政坛轶事什么的,然后支起牌局,打拖拉机,打得大呼小叫、妙语连珠,一直打到“主钩抠底”……
最爱的就是这没追求的境界!
日期:2005-11-25 17:38:22
迷雾之十三------一个统一的英国?
英国的中文称呼是习惯, 但并不正确, 我们所泛称的英国其实是不列颠(BRITAIN), 或者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这是一个由四个行政区域组成的国家, 能各自派足球队去世界杯的, 总人口5800万左右, 英格兰:不到5000万, 苏格兰: 800万左右, 威尔士: 300万左右, 现在的北爱尔兰(过去爱尔兰): 不到300万,(没去过也不太了解情况), 没有和平统一, 万心归一的神话, 只有征服与反抗, 讨价还价的历史. ENGLAND是大家所知道的英国的大部分,他们是主体民族, 别的是少数民族, 以英语为官方语言; 其实别的民族的本体语言曾经也很发达, 但随着英的文化入侵和强制剥夺, 现在使用越来越少. 如今的米字国旗就是有英国国旗(红十白底)和苏格兰国旗(斜蓝十字)混合而成的.
先讲一下威尔士, 位于岛屿西南的一小块, 他们的祖先是凯尔特人, 以放牧和矿产著名, 和英国人打了几百年仗, 历史上的国王和王子们被ENGLAND人杀完后, 大概十三,十四世纪(1300, 1301)英王爱德华一世(EDWARD I) 册封自己的儿子为WALES的王子, 这就是后来英国的王储称为威尔士亲王的来历. 英国为了彻底统治, 沿边界线修了一系列漂亮的城堡, 又漂亮又结实, 组成一个铁圈, 以体现英王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 今天是大家的主要观赏景点; 英人为了消没他们的文化, 谁叫他们说着很奇怪的语言,改说英语, 从娃娃抓起, 如学生在学校说了WELISH的话, 在教堂要用英语的BIBLE, 否则就是进行体罚, 这个法令一直到了1960年代才取消. WALES人很倔, 少部分进了北部山区成了山匪, 坚持游战, 而普通人则采用自己的方法, 经过二战后的几代人的努力,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罢工和警察的冲突, , 以及全球民主化的推广, WALES人从1970年代争得了自主权, 可以在公开场合使用自己的语言, 有本民族语言的电视台, 有自己的议会. 而且如今的法令规定, 在公共场合, 交通标志, 店铺招牌可以单独出现WALES语, 但不能单独出现英语, 最多的自然是两种语言合用, 所以去那儿旅游看不懂招牌是不奇怪的, 招工的话, 不能以不会说英语,只会说WELSH为理由.不过由于历史原因, 靠海岸的南部发达地区,地区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英语, 当然有浓重的本地口音和用词, 只有北部还坚持着自己的语言. 今天的本地议会还管理着所有WALES地区的内务, 只有外交和军事,全国性的法令由LONDON的威斯敏斯特负责. 不过由于历史的移民, 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虽然还有少部分人提出独立, 但这已是不可能的镜中月了.
有个笑话, 讲二战时, 德国飞行员被击落, 掉在了WALES的山区里, 被牧民押到镇上去, 德国人为了拉近乎, 用英语谈自己如何欣赏英国文化, 历史上大家的亲缘关系(英国人的部分祖先ANGLO和SAXON人和德国人都是日尔曼民族) 等等, 牧民挥舞着手中草叉说到, 我们不是该死的英国鬼子, 德国人你再说, 就把你扔下山去.
苏格兰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勇敢的心也讲的不少了,大家也知道当初勇敢的心在爱丁堡首映结束, 苏格兰人集体起立高唱苏格兰国歌, 据说有些苏格兰人还特地跑到LONDON去看勇敢的心, 好当着英人的面唱国歌. 苏格兰比威尔士的骄傲是我们不是被英人打败才征服了, 是大家只有一个国王才合并的(SCOTLAND JAMES VI, 也就是英国的JAMES I.) 然后又是一系列长达几百年的冲突和镇压, 许诺与欺骗, 血腥的宗教改革, 大规模的禁止使用本民族语言, 到如今苏格兰只有不到数千爱好者和专家还在偶尔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但绝大多数都已经不会说了,只会说浓中口音的英语,有些细微差别, 这里有个笑话, 说是一个说威尔士英语的人和一个说苏格兰英语的人聊天, 需要一个说英语的英格兰人做翻译, 夸张了些, 不过假如三个人在PUB里喝酒的话, 倒也不算夸张, 因为当你采用自己的里语时, 估计英格兰人也翻不了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