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发达国家的优秀生活的迷雾—我在英国的经历一二》
第10节作者:
tuboseng
不过他们保留了自己的姓和部族特有的格子呢花色, 来证明自己的源头, 即使是移到了美国的SCONTLAND还保持这一苏格兰人习惯, 很多电影里都能反映.大家都见过苏格兰裙, 很漂亮, 也很适合牧民们在蒿草过膝的地方高原中跟随羊群前行. 和威尔士人很相似, 但有些不同, 英国政府聪明地大量的利用彪焊的苏人为士兵,又让不安分守己者离开自己的家园, 又能靠勇敢者到处掠夺, 其实还有德国人, 法国人也这么干, 很多苏格兰家族以世代相传当职业兵和雇佣兵为特色, 他们高举着米字棋走遍了整个世界, 也能从他们的军史上看到我们所熟悉的那些中国城市的名字. 到如今英国几个精锐陆军军团还是苏格兰军团, 虽然裁军也裁到了他们的头上.历史发展也和WALES后来差不多. 70年代, 北海的油田给苏格兰带来新发展和政府的大量补贴, 而这些补贴让英格兰人和苏格兰都不爽, 一个是这点人要了中央政府那么多的钱, 一个是我们的石油都运到英格兰去细加工, 假如我们独立的话, 光石油工业就够吃的. 由于民族情绪高涨, LONDON政府在1979年答应如果苏格兰全民投票投过40%, 就给苏格兰自己的议会, 一任苏格兰出身的LONDON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在临终前念念不忘, 苏格兰人民有权要一个自己的议会. 在1998年,投票终于过了, 苏格兰在近500年后又有独立议会, 独立主义者高呼, 下一步是一个独立的苏格兰, QUEEN的脸色很不好看, 当然独立苏格兰在今天是不可能的了. 在爱丁堡修新议会大厦, 原来是3年3000万镑, 后来花了6年2亿多镑, 一倍的时间, 7,8倍的花费. 又成了苏格兰的一大新闻, 议员在新议会中呼吁道, 苏格兰人民要自己的议会, 但没说要这么贵的一个议会. 前些日子, 又有些新闻, 欧盟的法令文件要给每个国家按不同的语言分类翻译制作, 威尔士有自己的独立威尔士语翻译件, 而苏格兰的和伦敦拿到的是一样的版本, 苏格兰议院不满了, 为什么我们没有苏格兰语的翻译件, 我们有独立的议会, 独立民族, 不是英格兰人的奴仆.不知道后来如何, 但假如有了苏格兰文的话, 议员们估计还要再翻成英文或读伦敦的版本, 因为大家实在看不懂啊, 一个失去自己主体和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敏感的民族.
鸡肋的北爱尔兰—因为从来没去过北爱, 了解实在不多, 基本凭看的书和记忆写成,不象上面的资料和感受多些.
想当初全盛的大不列颠是包括了整个爱岛的, 但爱尔兰人经过几百年的抗争和不下几百万人的牺牲, 知道土豆难民的人都能知道当时LONDON和地主们的剥削到了什么程度.
民族冲突, 宗教矛盾, 利益之争, 爱尔兰一拨又一拨的军事起义, 各种谈判, 挟洋自重--法国, 德国, 美国, 爱尔兰为了独立几乎求遍了所有可以利用的列强, 与汝皆亡的恐怖袭击, 炸议会, 医院,火车站, 后来的共和军还保留这个习俗,终于在1949年换来了大半个独立, 虽然在爱尔兰说本民族语言也已成了上层的一种时尚, 但大部分普通人都还是说着英语, 这个出过王尔德的民族可以夸耀的竟然是, 我们的英语说的比殖民者的英语还要棒, 当然王尔德也是用英语来写作的. 但为什么就不能让北爱也和爱尔兰统一或独立呢? 知道今天爱尔兰政府的地图还包含着北部6郡. 英国政府在数百年的殖民中只来得及变化北边的小小颜色, 大量的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移民到北部爱尔兰繁衍生息, 使当地的人口成分有了巨大变化, 现在信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已经不在是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而部分爱尔兰人改信新教, 大量从大岛迁来的人口控制着更为重要的经济命脉. 于是民族间, 宗教间的暴力冲突不断, 爆炸连连,爱尔兰政府怎能放弃先祖的土地, 和选民的呼吁, 但英国政府又如何能抛下自己当初迁去的百万子民呢? 又如何面对议会的质询呢? 于是不尴不尬, 不死不活地拖着, 也许只有平心静气,或者时间才能减缓这矛盾, 给一个最终的也许不合理又不合情的解决方法.
英格兰就没那么奇怪了, 反正打了几百年仗, 动了几百年脑子, 该见的也见了, 该有过的也有过了, 如今就是在家里想着昔日的荣光, 和在当初小兄弟带领下一起合作发财. 因为不是介绍历史, 否则光这四个国家的关系,估计写个几十万字不是难事,只是说明一下背景, 进行初级普教也算不上.
日期:2005-11-25 20:11:01
迷雾之十四------平等的天堂? 哪里来的歧视? (1)
这可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又有挑战性, 可能把正反两方的极端人群都给得罪了.
很多去发达国家旅游商务的人, 也有部分留学生说起来, 西方如何没有歧视, 待人谦和, 彬彬有礼? 我不排除他们确实没经历过明显的歧视, 进出出租, 私车, 穿着光鲜, 花钱大方, 去各种景点和饭店, 交往不是HOTEL的WAITER, MANAGER, HOME STAY的阿姨, 就是学校靠你发工资的老师. 人家就算想歧视你,也不敢歧视钱啊.
他们的歧视确实没象中国的很多时候显的外张和暴力, 没有孙志刚事件, 没有挂横幅的请某省人走. 但别忘了最近PARIS的骚乱. 有些高尚人士骨子里透出的藐视, 还是仍让你不寒而栗, 而冲锋在前的表达者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下等阶层而又无出发泄怨气者, 他们只能向更眼中的弱势者呈威.
个人认为, 只要有人的地方, 就有社会, 有阶层, 有利益冲突, 就会有歧视, 地球上是不可能没歧视的, 种族歧视, 性别歧视, 阶级歧视, 教育歧视, 地域歧视, 歧视无处不在. 而且歧视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 好象按心理学来说, 只要是在你由于别人的种族, 性别, 阶级, 贫富, 地域等个别原因而使你无法以正常的心态对待他/她, 就是一种歧视. 不管这种对待是看来残酷还是礼貌, 所以高考给少数民族的加分是否是一种歧视?美国给黑人的大学入学比例是否是一种歧视呢? 其实就因为有以前的种种歧视和不平等的累加, 所以不得不用这种歧视来弥补一下, 我想黑人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天生就不如白人吧, 但现实的状况使他们在各种条件下无法平等竞争, 只能依托外在的力量来配平, 若大家都正在一个平等起跑线上, 又和来这样补助. 其实很多歧视的根本还是围饶在一个贫富(是广义的资源问题, 有物资和文化的)上, 而大多数情况你的肤色和语言就代表了你贫富状况. 在这个西方中心论的今天, 你说现在日本有钱了, 西方人其实还是看不起他们, 但至少比对中国人高看两眼, 因为日本更为接近西方的生活和社会方式.
中国所谓的地域差别和歧视, 在英国也有ENGLAND人看不起SCOTLAND人, WALES人, SOCTLAND人和WALES人也仇视ENGLAND人. LONDON人最看不起别出来的人, 他们的那种冷漠和高傲是从骨头里渗出来的, 而且从穷到富都如此,
他们被称为COCKENY, 象公鸡般的傲慢, 尤其是些饭店的门童和写字生, 对看不惯的外人的是从下往上打量的. LONDON音是特殊的, QUEEN’S皇家英语又是特殊的. 他们藐视一切外来者.而最高傲者, 是最礼貌者,是围在LONDON周围东南小镇上的富裕者,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是势力的, 自然也少不了虚假的过分的客气与周到, 但以自己为中心的脾气是改不了的. 而且奇怪的是美国人确特别吃这一套, 尤其是东部老十三州, 新英格兰的居民崇拜英国的文化的让人目瞪口呆, 地名要用英国的, 茶点要传统的英式的, 实在羡慕英国人的那口音, 女王是他们心中的偶像, 上层间攀比着历史上贵族的血脉关系, 有钱的英国人是圣诞前去美国东部采购(美国的东西便宜不少), 有钱的美国人是夏季到英国来享受贵族的生活. 而即使在别的地方地域歧视也是可见的, 如西南的最后重镇, 市民们对于最西南的省份(CORNWALL)来的人是统一看做农民的, 那是一个没有城市只有小镇的郡; 除了, 农业和旅游业, 连所大学也没有. 当然高阶层者不会, 至少会保持客气, 因为他们在CORWALL往往有自己的别墅.在GLASGOW, 低地人也会看不起从山区来的高地人, 他们将市中心的火车站称呼为”BIG UMBERLLA”大伞, 因为当初山区来高地穷人都在此躲雨和露宿, 他们会用可笑的姿势来模仿高地人戴帽子和背背包的样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