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
第39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21 17:13:06
  【66】
  第九章  多尔衮进京(9)
  但多尔衮毕竟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他在摆出一副亲民爱民的姿态,屡施善举的同时,也做了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那就是薙发令:
  “凡投诚的官吏军民,都必须薙(ti)发,并改换满族人的服饰。”
  薙发,俗称剃头,是满族人的风俗习惯之一,就是把脑袋四周的头发全部剃光,只从头顶向后留下少量头发,梳成辫子,垂在脑后,那形状真像英文字母中大写的“Q”,故此鲁迅先生后来才天才的创作了小说著名《阿Q正传》。
  其实,山海关大战获胜后,多尔衮就命令山海关城内军民立即剃发。进军北京途中,一路迎降的明朝官民也都被迫剃了发。在多尔衮看来,“薙发”是归顺的象征,归降了但不剃头,就是心存观望,不是真心归顺,只要是大清的臣民,就必须薙发垂辫。
  这道奇特的法令在汉族官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感。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可都是孔圣人的教诲呀!
  汉族人的习惯都是束发,他们平时从不剪发,而是精心梳理成发髻,戴上冠帽。这就是大汉民族的风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髡(kun)刑,就是把罪犯的头发全部剃掉。在当代社会,犯人被抓进监狱,第一件事也是先剃成光头。头发并非无关紧要,它代表着脑袋,代表着尊严,所以才有三国时期曹操的“割发代首”,**时期给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剃“阴阳头”。
  多尔衮的“薙发令”下达以后,被剃掉头发的汉人全都臊得不敢出门,有的见人就哭诉:“我究竟犯了什么罪,造了什么孽,竟被剃掉头发,遭受髡刑!”
  清军占领区内特别是北京城里,一时民情骚然,有的地方甚至蠢蠢欲动,出现了叛乱的苗头。
  多尔衮嗅觉敏锐,感觉情况不对,知道自己立足未稳,不能不照顾汉族人的情绪,于是马上改弦更张,下达了一道自圆其说的命令:
  “以前因为归顺的百姓不容易辨别,所以我下令薙发,来区分顺民和逆贼。如今听说薙发十分违背百姓的心愿,这不是我的本心。从今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各随其便。”
  看,话说的多巧妙,真是个聪明人啊!
  发现制定的政策不适应形势能立即更改,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对于能够改变的事情努力去改变它,叫做勇;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学着接受它,叫做智。多尔衮就是这样的一个勇者、智者。
  了不起!
  ★★ 盛京还是北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因“薙发令”引起的不良影响尚未消除,京城内外又开始哄传:大清兵很快就要回关外,在东还前要挥刀屠城,杀光老年人和青壮年,只留下年轻女子和小孩。
  一时间又人心浮动,许多人纷纷外逃躲避。
  日期:2013-05-22 13:03:48
  【67】
  第九章  多尔衮进京(10)
  ★★ 北京还是盛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因“薙发令”引起的不良影响尚未消除,京城内外又开始哄传:大清兵很快就要回关外老家,在东还前要挥刀屠城,杀光老年人和青壮年,只留下年青女子和小孩。

  一时间人心浮动,许多人纷纷外逃避难。
  多尔衮十分懊恼。他决定立即迁都,把大清国的都城从盛京(沈阳)迁来北京,也许这样能够安定人心,消弭流言。
  迁都是多尔衮早就确定的计划,因为“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但这个想法刚提出,就遭到英郡王阿济格的反对。阿济格牢骚满腹:
  “汉人跟我们不会是一条心的。过去我们占领辽东时,不随便杀人,结果呢?我们的人反而被汉人杀害不少。现在我们占领了北京,就该汲取教训,放手杀戮,妇女财富任取,让将士们都满载而归。”
  多尔衮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天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阿济格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满族将领的心声。他们不适应北京的水土,留恋故乡,都撂不下放牧喝牛奶的生活习惯。
  他瞟了一眼一奶同胞的亲哥哥,冷冷的问道:“然后呢?”
  “然后?然后就留一位王爷在这里镇守,大部队返回盛京,并派重兵把守好山海关。只要山海关在我们手上,辽东就有了屏障,大清国再没有后患。”
  在阿济格心目中,这里不是他的家,他的家在盛京,北京只不过是曾经占领过的一座大城市。
  多尔衮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轻蔑的说道:
  “鼠目寸光!出兵之前我反复强调,这次出兵与以往不同,不再是抢掠人畜财物,而是夺取中原,君临天下。先帝生前也多次讲过,若得北京,立即迁都,以图进取。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安定帝都,让她恢复昔日的繁华,然后请皇上移驾北京。这是先帝的宏愿,也是我们下一步进取中原,挥师南下,统一全中国的需要。”
  多尔衮的话语重心长,句句在理,特别是抬出先帝皇太极来,使阿济格闭住嘴,终于不再说话了。
  迁都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多尔衮一方面向京城内外军民发布谕令辟谣,一方面修缮被李自成烧毁的宫殿,同时派人前往盛京迎请顺治帝福临前来北京登基坐殿。
  多尔衮的眼前不禁又浮现出皇太后布木布泰漂亮可人的脸蛋。
  迁都北京,远在盛京的小皇帝福临蹦蹦跳跳的倒没什么意见。郑亲王济尔哈朗请示皇太后后,大家立刻忙碌起来,做着各种迁都的准备。
  八月二十日一早,顺治帝福临一行正式起程。这支队伍中不仅包括皇室宫眷、诸王贵族,还有众多大臣、八旗兵及其家属,加上各种辎重器物,车马道路,络绎不绝,绵延几十里,浩浩荡荡,真像举国大搬家。
  他们行动非常缓慢,用随行的朝鲜人的话说,就是“寸寸前进”,从盛京到北京一千六百多里路,他们整整走了一个月。

  前方,辉煌的前程在等待着他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