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21 10:49:17
第二日,静华夫人于后花园宴请荆武,静华夫人故意用花粉洒在自己的头发里,引得蜂蝶围绕着静华夫人转个不停。静华夫人笑道:“请世子为我驱蜂。”荆武从命,华君于远处观之,好似荆武调戏静华夫人一般,华君大怒,拂袖而去。静华夫人遥见华君离去,便散了宴席,哭着来找华君。华君怒道:“我当废了这个逆子。”
静华夫人深知华君这是一时怒气,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如要华君以此驱逐荆武,到头来华君必定不忍,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反而会打草惊蛇。但是自己却可以趁机削弱荆武,想必华君激怒之下定会应允。静华夫人于是苦劝道:“君王岂可因一妇人而行废立世子的大事?况且,如果因此而行废立之事,于君王面上也不好看,不如将世子遣出子乾城,贱妾也可以稍避其害。”
华君点头称是,第二日便下令荆武到南关巡视军事,但旨意之中却不提归期。总理大臣子玉,心下大惊,华君身体如风中残烛,而此时令世子远离京城,这是大大的不妥。于是进言华君,收回成命。华君不理。子玉本是个治事之人,不想卷入这些争斗,不过是进了本分去劝阻华君,但见华君不理,也没有再次进谏。
世子接令不敢犹豫,当即便离开了子乾城,去往南关。时隔一月不到,恰逢山戎进军,荆武率领军士大败山戎,荆武报捷,希望能够重返都城。华君接到奏报后,心下大喜,也有心召回荆武。静华夫人却进言道:“贱妾听闻,世子到南关之后,大施仁政,收买军心,军士都愿意为他卖命,此正可见一斑。贱妾又听人说,世子外表宽厚而内心坚忍。世子多次说道,君王您被贱妾所迷惑,国家被妇人干政,早晚必会生出大乱,世子在准备以清君侧为借口,杀入城内,取了你我性命。此事国人尽知,只有君王您还不知道。贱妾即将祸及君王,君王何不杀了我,来打消世子的口实。”
华君愕然,问道:“世子岂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擅杀君父?”
静华夫人说道:“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华君一位是上华国最大的利益,世子虎狼之人,岂会顾及一时的骨肉情分?”
华君站起身来,说道:“夫人所言正是,然则本王应该如何做?”
静华夫人回道:“君王现在可做的,唯有杀了贱妾,自己退位,或者可以保全性命。”
华君怒道:“我乃是上华国君主,岂有杀妻退位而求苟活的道理,夫人你不要惊慌,此事我自能料理!”华君恨恨离去。
日期:2013-07-21 19:37:34
此时华君虽然未对荆武动手,然而内心已经深信荆武意欲谋反,只是华君生性柔弱,一时不忍下手罢了。
数日后,静华夫人盗取华君印玺,假传旨意,令荆武归国献捷。荆武不敢耽搁,带了二千人,押着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辎重,回到子乾城。子乾城内诸官员不知道荆武入城的缘故,心下吃惊,就连子玉也大惊道:“荆武想谋反乎?”华君听闻世子带着兵马回到子乾城,大惊道:“世子为何带兵入城?”静华夫人说道:“将以杀你我也!还请陛下尽快谋之。”华君急忙令翁勇召集军士,袭击荆武。荆武本以为是入城献捷,哪里有准备?被翁勇一夜杀尽,荆武也死于乱军之中。
荆武死后,华君尽诛荆武余党,将荆武生母遣出王宫,幽禁在别院。
同年,荆文被立为世子。一年后,终有世子心腹臣子将当日静华夫人假传旨意令荆武入城献捷的事情告知华君。华君本已经疾病缠身,命不久矣,听此消息后,心下恚怒,恨声道:“本王迷惑于谗言,害死武儿,实在该死!我死后有何面目见武儿?”说完,吐血而亡。华君死后,荆文继位,立静华夫人为王太后,大肆提拔月氏一族。因翁勇功大,封为军机大臣。立李易为总理大臣,罢黜子玉。秘密诛杀原军机大臣李柯。李易推荐言召智谋多端,是个人才,荆文乃与言召化解恩怨,封言召为内政大臣。虽然三大臣中,有两人是荆文心腹,但军权却掌握在静华夫人一族手中,加上月氏一族本就强势,所以,名义上荆文是上华国君主,实际上上华国真正的主宰确是静华夫人。
言召担任内政大臣后,痛恨西门庵进谗言陷害自己,借剿灭荆武余党的机会,尽灭西门一族,唯有西门庵的儿子西门良逃出,不知所踪。
日期:2013-07-22 08:26:12
熊恪回想往事,又看着堂下的三个儿子,心中一阵烦躁,挥手止住众人的争论,说道:“此事明日再议,散了吧。”
熊恪一个人闷闷地回到后花园,时值花开,熊恪想借赏花疏散下心情,熊恪信步所至,来到后花园的怡心亭,见史学正在独自饮酒。史学看见熊恪,说道:“熊侯,还不来陪在下喝上几杯?”熊恪本来想独自清静一下,既被史学瞧见,便索性喝上几杯。
史学见熊恪面有所思,便遣退了所有侍从。
酒过三巡,史学笑问:“熊侯似乎有心事啊?”
熊恪长叹一声:“正要向史兄请教。”史学微微一笑,示意熊恪说下去。
熊恪说道:“此事涉及我熊氏家事,本怕牵累了史兄,但熊恪智弱,不得不求助史兄的智慧。”
史学笑道:“我得熊侯大恩,万死难报,熊侯有话但说无妨,史学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熊恪又叹一声,道:“还不是为了这三个孽子!我年纪渐老,身体日差,感觉活不了几年了。但是我死之后,这大好河山,留给谁呢?”熊恪虽然对别人自称本侯,但面对史学却只以你我相称。
史学笑道:“侯爷心中必有人选,否则何至于如此犹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