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
第7节

作者: 怀旧船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文王被姜尚深深打动,恳切地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姜尚答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拥戴。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来投。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莫敢不从。

  日期:2013-07-19 10:31:51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高瞻远瞩,义理精微,遇先生是姬昌平生之幸。先君太公在世时曾说,将有圣人到周地来,帮我们周族取得天下。太公盼望先生已经很久了!姬昌请求拜先生为师,请先生教我治国救民之道。
  姜尚自此出山。也因为这个缘故,后人称姜尚为“太公望”,又由此有吕望、姜望、太公、姜太公等称谓。而同来的太子姬发,看上了邑姜。文王巴不得加亲以笼络太师之心,就命太子娶了邑姜。
  姜尚与文王讲的这些道理,是极高的智谋,因为姜太公看到的是全局,而不是针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谋划。说到底,还是太公看透人性,看透名利。对于天下人而言,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就如同一个公司只会画饼,不给员工实际好处,很快就会散伙。四川简阳的“海底捞”火锅开遍全国,顾客宁愿排队等餐,其核心就是两条:让员工得到好处,让顾客享受服务。他们的员工都是来自农村,并没有多少教育背景,但他们能享受比其他饭店更好的福利,有做人的尊严,有较高的收入,有较好的居住条件。员工有尊严,就会真心服务顾客,生意自然就好。

  反观那些天天画饼的老板,对员工吝啬到极致,把员工当牛马使唤,只给勉强能活的草料,断然难以长久。而有些企业让员工成了主人,参与入股,共享企业带来的利润,自然就不愿跳槽到处去冒险了。

  日期:2013-07-19 10:55:06
  姜尚认为要赢得民心,就得设法让纣王免除此刑。文王深知,残暴的纣王对如此刺激的游戏痴迷不已,想让他放手千难万难。姜尚出了个主意,让文王把洛西那片肥美的土地献给纣王。纣王得了大片土地,自然高兴,问西伯有何要求,一概答应。文王说臣下别无所求,请大王废除炮烙之刑就可以了。纣王心头虽然不愿,但这笔买卖无疑太划算了,就下令废止炮烙刑罚。天下人闻知,都暗自称颂文王的仁德。

  纣王得了土地,文王得了民心。
  姜尚让文王“割肉”给纣王,就是饵。而要钓的大鱼,就是民心。古往今来,凡事都是“交换”,但事情经过交换的变化,就赋予了新的意义。表面上看,文王失去了大片土地,但周室最终得到的是整个天下。
  当然,姜尚最清楚,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就如同伊尹策划的“网开一面”一样,其目的是让天下人知道西伯是个仁德的国主。牛人们能举一反三,极少原搬前人的招数,而是通过变化加以应用,但其目的是一样的。
  日期:2013-07-19 11:17:01

  达到宣传效果之后,姜尚开始在小小的周地施行“修德”之举。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其根本体现在土地之争上。土地之争,大在国家疆界,小到田间地头。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那时刚刚包产到户,按人口分了田地。有的人家想多争田地,又不能明着来,就在春耕前在坡坎处往深里挖。春雨一下,土质注水松软,坡上的泥土就垮下来了,而坎下使手脚的人的地自然就拓宽了。村里干部来调解,也没办法,归结为“自然垮塌”,坡坎上的人家只能自认倒霉,坡坎下的人家暗自窃喜。

  这是农民的算盘。寸土必争。
  西周时期的农民亦是如此。争田边地角本来就是无师自通的。
  姜尚在基层混了几十年,这些道道自然了如指掌,深知仅是劝说是无效的,就制定了新的法纪,用税赋的手段来调节这一矛盾。具体的做法是:凡是有争议的田地,谁主动退让,谁就可以减少租赋,政府还有精神嘉奖。争几尺土地不过是多种几株庄稼,退让还能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双丰收,谁都愿意干。于是西周治下,民间皆谦让,无田土争端案件发生。
  姜尚动用宣传攻势,把这一成果宣扬成西周人民尊礼崇德,是贤能的西伯教化的结果。
  日期:2013-07-19 14:48:22

  这件事看似微小,实际上是普遍现象,各国之间的争斗也主要因为土地。当时有两个小国——虞国和芮国,因争夺田地经常聚众械斗,国与国斗,族与族争,血流成河,两国国君不能制止。听说西周境内一片祥和,就相约前来观摩取经。到了西周地界实地考察,果见百姓相互谦让,譬如两户人家盖房子,居然相互让出数尺,成了一条道路。虞芮两国首领经数日查访,深感惭愧,回去后互相推让所争之地。

  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更加敬慕文王,认为只有遵循天道的君子才能施行这样的仁德,都纷纷派人前来参观访问学习。不到几年,先后有四十多个小国前来归附。文王自然成了精神领袖。
  西周具有了今非昔比的凝聚力,姜尚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选拔和任用人才。选人是古往今来最麻烦的事,因为用人不当导致崩盘的事实在太多了。考评、鉴定人才,后世出了两位杰出的人物,一是三国时期的刘邵,著有《人物志》一书;一是晚清的曾国藩,继承和发扬刘邵的学说,著有《冰鉴》一书。但是,姜尚在辅佐文王时就提出了用人的六条标准,是后世识人、用人的法则,直到今天仍然不过时。

  在文王问及如何用人时,姜尚以“仁、义、忠、信、勇、谋”六字作了概括。他认为,一个人有钱有势而不作恶犯法,即是仁;给他社会地位而不骄傲横蛮,即是义;委他以重任如果能坚定不移地完成,即是忠;让他出任在外如不欺上瞒下,即是信;观察他身临险境而不惧怕,即是勇;看他处理复杂的问题而能随机应变,即是智。
  日期:2013-07-19 14:49:00

  姜尚提出的“六守”,是通过实际的行动去考察人才的操守和能力,而不是仅凭长相去判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任用人才,要通过客观的考察而非主观印象。
  姜尚还提出了奠定国家基础的“三宝”,即农、工、商,并认为三者并重方可使国家富强。后世重农而轻工、商,致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而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工业商业,才融入世界潮流,可见姜尚的远见。
  这些发展经济、治理国家的方略非本文重心,一笔带过。现在还是重点来看太公的韬略。他认为,战胜敌人最末等的办法才是兵戎相见,上等的策略是“文伐”,具体有十二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