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落寂:品读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第3节作者:
余楚颜 这一首《忆江南》,将纳兰词中那一种轻清之境写得令人心骨柔软。读来便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缱意绻。初读即知是一首闺情词,以他笔写她之思,如此理解自然稳妥。但又或者,纳兰容若写作此词之时,本身即是心恨渐浓,自抒情思。
日期:2011-10-20 10:35:23
读了纳兰容若的《忆江南》,再读别人的《忆江南》,总觉缺了几分声香火色的人间情意。即便是有,也总觉得不如纳兰容若写得入微,荡人心肺。
词牌《忆江南》有一些别称。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谢秋娘》等。大约只有《花间集》里温庭筠的那一首《梦江南》可拿来对照一读。那一句“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写得极是令人心醉。真真是往事不能再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一句“山月不知心里事”倾倒后人无数。花间词自有它婀娜不尽的美。纵是写情之憾恨,也是繁丽更胜,婉转更胜。就好比温庭筠的《梦江南》词婉丽过纳兰容若这一首《忆江南》,却不及纳兰情切,不及纳兰词情真。这个“真”字,说的是一种诚坦、省净、洗炼。
纳兰词多是写一种意,一种情,一种境。读纳兰词,你终将得知,情始情终,不过来去二字。纳兰容若这一首《忆江南》不过尺幅小令,却能写得如此意兴流连。
纳兰容若是个心思柔细、情深意切的男子。擅短调小词。词风幽深,凄婉,隽秀,空灵。所作情长之词,皆有一种落寞和孤寂在。且是与旁人完全不同的一种心气。是那种与生俱来的人生领悟,在世间蹉跎之后呈现出来的一种幽独。
日期:2011-10-20 10:36:44
只自怜(赤枣子)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纳兰性德《赤枣子》
这一笔,容若写的是怀春少女。
少女怀春是寻常事。娇羞,新艳,蓬勃郁芳。婉丽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年岁,单是立在某处,周身便就有一种气韵在流转的。会莫名成为一道令人悦目的风景,引人注视。纳兰心细如尘,思维敏锐,将少女怀春之心迹,一字一句都写得温柔又到位。
彼时,天方破晓,她尚在眠睡。却忽听更漏一声惊,便从梦里慌乱乱醒来。侧目不见异动,神色却已微微不安。似是孩童,却又已然褪去了幼嫩,有了自制力。不愿因这惊而露了怯。便克制住。
日期:2011-10-20 10:37:12
古人以漏壶计时。中国古代的漏壶也被称作“更漏”、“刻漏”。起初,漏壶是在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来托﹐使之浮于水面之上,称之为“箭漏”。水流出或流入壶中之时﹐箭会下沉或者上升﹐借以指示时刻。水流出者,为泄水型漏壶﹐叫作沉箭漏﹔水入壶者,为受水型漏壶﹐叫作浮箭漏。箭漏便分为这两种。
另有以滴水重量判断时辰的﹐叫作“称漏”。亦有以沙代水的“沙漏”。
唐代李肇曾在《国史补》里有如下记语:“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这说的便是唐代铜制漏壶,言其计时准确。
开篇一字“惊”,即写出了一道如画风景。动静相宜。少女惊梦,是一种美。因晓漏而惊,却能因势按捺住心中微慌,侧身辗转,以护春眠。自幼便听得春困一说。一句“春眠不觉晓”,也隐隐便能窥知那春眠之好。于是,这一醒来,她竟怜惜起自己来。可惜了这本欲好眠的良辰。
又有“娇慵”二字写少女。将少女内心之娇嗔、慵懒刻画鲜活。似于纸间便可见她婀娜仪态,动人心魄。唐诗人李贺亦有诗作《美人梳头歌》用到“娇慵”二字。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日期:2011-10-20 10:37:51
一句“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语罢,犹见她清妩又媚丽的梳妆模样。再说回纳兰这首词。词至下阕,便是另一番风景。少女何以娇慵何以自怜。也不过就是心中涟漪泛泛,有了情意。
也因是这隐秘情意,纵她在这日光盛盛的下午自梦里被漏声惊着,继而醒来,只看一眼窗外春花,却也觉得,好愉快、好自在。
那句“寄语酿花风日好”最是妙。忽一刹那,少女春眠又惊梦的画面便灵动起来。但见,她对春花私语,催花绽放,幽幽开口说着深隐的私房话。那是属于她的私密的少女心事。
却又是难以尽言。到底是她心有意,花木却无情。无奈之下,她便只能将一心琳琅美人意诉诸于那把妙音的琴。女子亦有少年时,但那隐秘心事唯有自己一人知。清落落的少女心思,再妖娆,质地也终归是云清水淡的。
曾几何时,他身边也曾有一个这样如水似花的她。
日期:2011-10-20 10:40:04
耐寂寥(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纳兰性德《忆王孙》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夜读《离骚》。读出一心难耐孤楚。纳兰如是。也是时为三秋。窗外西风吹荡了一整夜。风过芭蕉林,声声入耳成苍凉。本已是凉时,又有呜咽风声,午夜梦回时分,他便觉心中愈加寂寥。
是有一种幽愁暗恨在心底。于是,他便夜夜孤坐对青灯,难以成眠。入了秋,四下里皆是枯色暗调,黄叶天黄叶地,看在眼里,更是别有一番忧愁滋味在心头。
素有“借酒消愁”一说。是为男子,执一壶酒,抛却世景之萧疏人情之寡淡,倒也姿态潇洒。却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因他心中郁结深久,那愁便也似住在身体当中,难以消却。于是,他便想索性去读书,以此来清定内心。
却不想,一纸文章是《离骚》。字里乾坤尽是“国恨”二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日期:2011-10-20 10:40:34
是为“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这愁,他大约是躲不过,避不及了。一壶酒,一本书,一阕《忆王孙》诉尽纳兰心底愁。
他写愁,是不隐蔽、不晦涩、不内敛的。他是肆意跋扈地去写。毫不留情地去写。赤情裸意地去写。虽不是句句有愁,却又果真是字字皆有愁情愁意。不管迎拒,吟在口中,便有一种萧索黯然在心头。那丑,他逼迫你与他感同身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