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9.tianya.cn/photo/2010/6/18/23424718_38784197.jpg
第一话,前言
一晃今年35岁了,大学工科学士毕业后工作了13年,其中后12年是在一家公司,一直做工程师,分析机器的故障,从最初的面对客户的基层技术部门做起,到现在一个类似全球运行维护专家组的部门。多年来工作上遇到很多坎,但总的来说,同事领导都好处,靠大家的帮助我一路走了来。但是,在内心里我一直喜欢历史,一直对古文字很感兴趣。3年前结婚后回到成都,重拾以前的梦,回到川大报了个中文系研修班。交钱以后被告知,没有课程,不能使用学校图书馆,有的只是一个导师,学期两年,没有答辩,没有学位。老婆一家很反对,认为我应该去读有钱途的课程,比如MBA,又能拿学位,更重要的是能有机会结识经济领域的人,对我以后出去做生意挣大钱有帮助,我执意要学这个,他们又一次流露出对我的失望。见过导师,谈到我喜欢的两样东西---古文字和《山海经》,担心《山海经》太偏重历史而为中文系所不容,还好,老师要我放弃一切框框,按自己的兴趣尽量往前走,他会尽力帮我,从专业的角度,引我入门……两年嗖的一下就过完了,期间老师也忙我也忙,前后见了四面,书倒是杂七杂八读了几本。
《山海经》以前买过一本,很随意的,按老师的说法版本不好,给我推荐了好的,我也没记住,仍然用这个岳麓书社的普通版。以前买得有扶永发老师的《神州的发现》,很喜欢扶老师的新视角。老师后来推荐了一些书,也借了些给我,但凡我读着觉得好的,立刻在上面贴满标签,待到下次见老师要还书时,我就到二手书网上买了新的还给老师。其中吕子方老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我感觉获益最多,其他的《山海经》著作,不论是大学者,大教授,基本都是建立在错误的方向上,愈行愈远,这也让我萌生了要写这篇文字的意念,我要通过这篇文字将《山海经》的来龙去脉尽量弄清楚,将夏以前的中国历史的方向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我不知道谁会读到这篇文字,读到的人,不论专业人士或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人,读到这里多半会笑我颠妄。但是---我知道我在写什么,我坚信我的方向,那是建立在我对历史的了解,对实物的考证,以及我多年的逻辑思考方式上的)。
古文字方向,最初老师推荐的照例是《说文解字》,我认为此书太不好,没兴趣看这胡编乱造的东西,老师接着推荐大康老师的《文字源流浅说》,这本对了我的胃口,我是好好啃了这本书,作满标签,这是我古文字的入门书,大康老师的书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讨论,但是他的方向我认为对,和许慎那本闭门臆想兼为儒家礼教吹嘘的《说文解字》截然相反。只是大康老师一生草根,连个教授都不是,多数时候靠刻章糊口,所以在影响力方面,大康老师的著作和与封建礼教结合而为政权所推崇的《说文解字》完全是天壤之别。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也是草根,反正我是以大康老师著作为学习教材,以《说文解字》为反面教材,以这种方式在走。能走多远,不知道,下一步的计划是研究金文和甲骨文拓片,结合郭老的书,走走,不过,我发现好像我对古文字的兴趣在慢慢淡化,能不能走到下一步,难说了。
以上都对我这篇文字有益,除此外,我脑子喜欢胡思乱想,喜欢听人吹牛,特别是我一清华的同事,吹起牛来,我不得不服,清华的就是厉害,他的吹牛给了我很多启发。还有,我还喜欢青铜器玉器,虽然目前还在真伪辨识的初级阶段,但不得不说---实物,在研究历史面前,永远凌驾于任何文字的东西。
打算开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的女儿还没有出生,今天她都10个月了,我还没有写完,我承认我是个很拖沓的人,当然我也有借口,带女儿忙,还有,家庭这一年也让我经历了太多的东西,我的心在这一年经历的磨砺注定会改变我后半生的行事,不过人生本身就是经历,不知道苦哪能知道甜,不经历磨难哪能知道珍惜……反正我在写,在这样的日子,我也坚持在写,写得慢,我也着急,我不妨也学学帮主,用连载,先发一部分,如果有人看,有人鼓励当然好,没有的话,我也会慢慢写。
废话到此,请看正文:
解读山海经的钥匙
总述
《山海经》对于华夏文明,正如《吉尔伽美什》对于两河流域文明一样,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是揭开文明源头的最古老的线索。所不同的是,《吉尔伽美什》被尘封了4000年,重现天日以后却能被正确地解读,而我们目前所读到的《山海经》,自汉代被发掘整理出来后,却被曲解了将近2000年。值得庆幸的是,生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坐在家里,一边品着清茶或美酒,一边浏览储藏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藏书,慢慢比较保存在各个博物馆甚至是私人藏家手里的实物。在这样的基础上,重读《山海经》,重读前人对《山海经》的分析。越读我越坚信,在前人眼里荒诞不经的《山海经》非但不荒诞,恰恰相反,她记录的是真实的历史和地理,而且是以极其严格和认真的态度记录地真实的历史和地理。两千年来,太多太多的曲解使她蒙尘蒙羞,也许今天,是还她以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虽然屡经战乱破坏,但在仍然遗存下来浩如烟海的书本中,如果有一本书能揭示夏代以前华夏文明起源的话―――那只能是这本《山海经》。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喃?简单地说,她是对从黄帝起一直到大禹这样一个国家雏形的建立和传承所做的记录,是对这一段历史时期国家疆域内山川物产的详细调查报告,这段历史是我们文明的开端,是我们的根―――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匍匐在这本书的面前,细细研读,用心来感知我们祖先的灵魂和足迹。
是什么原因造成后世对《山海经》的不理解和曲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山海经》在她诞生的年代,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来准确记录她
有学者认为,最早的《山海经》是以语言内容+辅助图画的方式代代流传,图画就是所谓的《山海经图》,这一认识符合历史背景,就目前考古对文字体系的整理来看,在《山海经》诞生的时代最多有图语符号,并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最初的《山海经图》应该就是以宫室祭庙壁画或青铜器上的图案(据载大禹曾铸九鼎,在九鼎上描绘九州的山川地貌和出产)的形似存在。虽然当时没有文字,但是用于交流的语言应该是有的,《山海经》的内容,应该由国家政权核心的人物(国王或祭师)口口相传。保障上古历史地理记录的传承,应该是夏商周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在传承当中,用语言口口相传是主,图画是辅。但是,战乱和都城的迁徙会很大程度上干扰这一最古老的历史地理课本的传承。屈原大夫的《天问》,内中很多问题,和《山海经》的记录相关。以三闾大夫之职却对历史充满种种疑问,这说明在春秋时期楚国可有能还部分保存了画图和部分传言,但核心的内容解释却已经蒙昧不清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