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经:“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
我们把这些对神的描述文字,用小学生造句的方法抽出共同的主干:
“XXX里,到XX山,神XX居之,其神状XXX,(司XX)”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
往某方向走路若干里路,来到某山,某神(大多还有名有姓)住在这里,这神长啥样,(除分管这片山外)还兼有什么职务。
这样读来,那么我们《山海经》的“神”是每一个原始部族的祭司。每一个部族有各自不同的图腾,祭祀仪式上,“神”就得穿戴打扮,尽量装得像。(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人类能够制造较好的工具之前,人在自然界是很弱小的动物,没有虎豹的凶残,没有牛马的脚力,没有鸟的自由灵巧,人类对这些动物的特长是很羡慕的。以动物为图腾,或加工创造些半人半兽的图腾是全世界人类在漫漫原始期共同的文化特征。)
日期:2010-12-07 00:46:53
中山经:“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
这种“人面鸟首”的神的形象三星堆有,我们来看张图片先:
再看一个非常奇怪的滇文化青铜腰扣上的形象:
这个腰扣被定名为“二怪兽铜扣饰”,195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但是,让我们仔细看看这“怪兽”,这俩家伙似乎左右手都戴着有领玉璧,似乎左右耳朵都有耳环。这个腰扣锈蚀较重看不太清,是吧,不着急,咱们另外看个清晰的图:
上面这是199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71号墓的叠鼓型贮贝器下鼓侧面的阴刻画面描摹图。这人和上面腰扣塑造的是一个形象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个化妆成兽的人,他两手都戴着有领玉璧,两耳戴耳环,嘴上似乎还含着獠牙。有砖家把这看做狩猎方式,我认为这也许正是《山海经》所描述的一种“神”模仿动物的祭祀行为。
提提西王母―――他也是某一原始部落的“神”。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对西王母的描述来看,西王母也是个神。但是请注意,我认为,这“王”并非指后世的君王,“母”也并非说她是女性,更不能想象成美女。“西王母”只是个名字而已,和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意思没有区别。
再顺便说说《穆天子传》,如果的确所载是周穆王的故事,那么穆王作为西周第五代天子,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依《竹书纪年》判断大约于前976年至前922年在位,那么他遇到的这位冒牌“西王母”比《山海经》描述的夏代前的这位西王母至少晚了1000年。这显然不是一个人,估计穆王深居禁宫,对外面的精彩世界充满幻想,某晚听了某御用添油加醋把西王母描绘为绝色美女的故事,就像打了二两鸡血,一晚睡不着,天一亮把国事交代了就立即启程西行,非要一见,苦了那些编故事,只得走一步编一步,开公路爱情电影导演之先河,最后,也不知哪儿找了个美女冠以“西王母”的头衔,好生接待,终于让舟车劳顿,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穆王满意而归。(我们看电影一般都着迷于男女主角,殊不知幕后的导演才真正是影片的灵魂,这周穆王和“西王母”在这个西行故事里只是男女壹号罢了,真正了不起的是围绕在周穆王周围把故事变成现实的幕后英雄们。)
日期:2010-12-07 00:48:17
怎样理解“神话”:
我们理解了“神”,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神话”了。“神话”一词最初的意义是指祭司口述的故事,《山海经》给我们讲述的很多关于华夏先民起源和传奇生活的内容,这正是来源于祭司的“神话”,这样看来,把《山海经》归入“神话”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十二话完。
日期:2010-12-08 10:51:08
解读山海经的钥匙―――第十三话,《山海经》杂谈,怎样解读“怪”
2.怎样解读怪:
2.1怪兽:
2.1.1不常见的动物:
南山经卷一:“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斑马吗?红尾巴有些奇特。
“有蛇焉,名曰肥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六足四翼,典型昆虫特征,不知这究竟描述的是什么动物,跟蛇有什么相像处吗?
2.1.2有很多是误传和误解,有一些是表示某种特殊意义的符号,有些是氏族部落图腾的标志。 举两个例子:
对量词的错误理解:
南山经卷一:“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上图是日本人画的,日本人听了中国人的误传,在他们的神怪作品里也频繁描写九尾狐仙)
九尾狐―――现实世界里有九只尾巴的狐狸吗?
现在资讯发达了,我们能够凭借媒体知道全世界个个角落里的奇闻怪事,联体婴儿有,基因缺陷造成的五条腿六条腿的猫猫狗狗时有报道,多一两只尾巴是可能的,但是多到九只,从概率学的角度是不可能的。这九尾狐是困惑我们的地方,历代文人骚客倒是不断发挥想象,添油加醋,把个九尾狐炒作成狐妖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可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山海经图是记录山川地理出产的,某座山是狐狸窝,我要表示这里狐狸多,是 重复画9只一样的狐狸来表示喃,还是用某种简略的表示方法―――用一狐九尾来代表?
就像某人姓“万”那个故事,难道我非得写上一万横才能表现“万”字?
我就不能创造了另外的字代表万?要知道,“尾”它的确还是个量词,而且我们现在还在沿用:虽然现在不说“一尾狐狸”了,但还有“一尾鱼”的说法。这《山海经》也许就是“尾”作为量词的根源。是不是这种解读方式更合理些?
对特殊的符号或代表特殊的意义的图像的不理解,非指怪兽:
南山经卷一:“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専][讠也],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
我们不明白这图形的意思,不妨暂时把它们当成特殊意义的符号放到一边,没必要自己吓自己。
2.2怪人,大多类似前文讨论的“神”的形象: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
2.3怪国名,人名: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