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博弈华尔街 -- 写给不甘贫穷的男人和女人们》
第4节

作者: 税尚楠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同一门课的几个师兄妹都不是省油的灯,一旦落入他们手里,参考书在书架上失踪,可能十天,半月不会再露面。无奈之下,为了在期中考试前两天保住一本关键的参考书,我试图将其放在书包里带出图书馆。反正“偷书不算偷”,用完了退回去就更无过错了。结果,在跨出图书馆大门的那一刻,铃声大作,众目睽睽之下,我被管理员们抓住翻包搜查。
  “无地自容”是我当时最合适的写照,而出丑,丢脸却是因为没钱。
  需要钱,还有更大的理由。太太来美国本来也是读书的,但为了支持我通过资格考试,转而去一家快餐店做收银员,一天打工6小时,周末休息一天,扣税后一月能赚500元。除了补贴家用,还有点积蓄。虽然我住医院虽说医疗保险报销了绝大部分,但自付部分近4000元,这样所有存款用来付账后,还同医院签订了每月付账还清余额的计划。还有,考虑到儿女还是跟着父母长大的好,而且现在也快上小学,所以想尽快将女儿接出来。而要把女儿接到美国,别的不计,我们现在住的这种睡房,厨房和客厅合成一间房的“高效房”(Efficiency)至少要换成一室一厅,房租每月至少增加100元。太太也不该再打工,该开始攻读她的硕士学位。在面临债务,减收和增支的严厉现实面前,即便是“俗气”,也要设法赚钱来实现新的财务平衡。

  我现在资格考试通过了,应该出山赚取金钱了。
  人们的大小抉择,几乎都受身边人行为的影响,模仿和追随我们身边人是我们大多数人行动的起点。
  日期:2013-06-24 15:51:51
  三.餐馆跑堂
  我们学校大约有30个中国大陆来读研究生的同学,凡是通过了资格考试的,除了数学系的一个“牛弟”被系里聘为基础课讲师外,大家都在打工。这个牛弟是从北大数学系硕士班退学来的,来了一学期,就闹着要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好心的同学都劝他谨慎行事,因为资格考试的机会只有两次,要不能通过就只有走人。但他不依不饶,数学系竟然破例让他参考。结果牛弟一鸣惊人,打破了数学系成立100多年无学生在资格考试取得满分的纪录,得了满分。系上大奖他5000美元,还聘他为讲师,所以牛弟不参加打工行列。

  由于签证类型的限制,大家工作的时间和地点都有限制。比如,当时我们的F1签证,如果打工,一周不能超过20小时。加上人生地不熟,所以大家打工多是“劳动密集”,无须说话太多的行业,如学校的小卖部,食堂,附近的超市,加油站等。也有几个校友在中餐馆跑堂。
  同学中打工最亡命的当属一位上海来的彭校友。他学化工,写论文主要靠自己的实验,所以在时间上很自由。他每天早上3点开车到指定地点领取100份当地日报,装进塑料袋里然后分投递到订户家。5点回家吃过早餐,到学校做实验,下午4点到中餐馆跑堂。他的目标很明确,要赚够20万美元回上海。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他介绍的。

  我资格考试通过宣布的第二天,他找到我,先是恭喜,然后要我周末跟他去中餐馆跑堂,因为一个跑堂的突然因家中老母病重,辞工回台湾了,一时找不到人替班。
  我有点犹豫:我从未做过,不知能做好吗?
  他鼓励我说:这是简单劳动,一看就会,到时我会关照你。
  日期:2013-06-24 16:07:27
  博士生餐馆跑堂要在国内说起来,肯定丢份。但在我面临的环境,生存是第一性的,赚钱绝无高尚和低贱之分,更重要的是周围的人都做,模仿和追随是人们自然的,很少去质疑的行为过程。
  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这个中餐馆以提供自助餐为主,客人交了钱就自己去拿喜欢的饭菜,我们跑堂的主要工作是送汤和送水,接客人要酒和其他饮料的订单。汤有三种:酸辣汤,蛋花汤和混炖汤,本来是可以摆在外面的,但为了增加跑堂伙计的服务内容,所以虽然是包在自助餐费里的,也由我们来送。此外,跑堂还要保证客人冰水杯子的水不下半杯线。
  一个周末下来,经彭校友的指点,送水送汤,我已经不再慌乱了。事先把冰水准备好,见到客人坐下后,立刻献媚笑,加问好,再奉上冰水。随后,送上菜谱,等候客人决定。因为多数客人都会选择自助餐,所以接下去是按客人的要求送汤。客人用餐过程中,及时收走空盘子,不忘问问客人“还有什么需要?”所有的行为和语言,都集中在讨好客人,目的很单纯:客人高兴了,可能多给点小费。

  在中餐馆跑堂,我们的底薪是一小时一美元,早上10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中间有2个小时休息,休息的2小时没工钱,但吃饭免费。这样,赚钱就主要靠小费。中午自助餐每人4.99美元,晚上5.99美元,在这样的价位下,客人一般只会留50美分的小费。所以,客人的数量多少,是跑堂收入多少的关键。

  彭校友就最喜欢客人多,他一次可以同时送6-7个客人的水和汤,还绝不会冷落任何客人。所以,一般一个周末下来(周五和周六),他都能赚到80 - 100 美元的小费。我最好的一个周末也只赚到65美元,平常一天就20多美元。虽说一月4个周末仅能赚到200多美元(小费加工钱),但对于改善我们当时的经济状况无异于雪中送炭。
  日期:2013-06-24 16:18:10
  餐馆的老板是个早年从台湾来的华人。当初是读书到美国,读完硕士进了公司做事,然后办了居留,最后成了美国公民。此后,就是和很多在公司不得志的华人一样,“辞职下海”。那时,开中餐馆是美国华人一个相对容易的选择,一是初始投资不大,租店,装修和购置厨房设备等,在中小城市10万美元就能搞定,二是因为食品和材料成本低,保本很容易。而且,地点要选择得好,两三年就可以回本。在我们学校所在的市,大多台湾和香港早年来的,和老板经历相似的华人,“下海”多开中餐馆。

  老板对我们表面上是一付敬而远之的样子,但骨子里既有傲慢,也有畏惧。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金钱是人生的支柱和杠杆,因此有“富裕使人高尚,贫穷让人堕落”之说。老板他们到美国10多年了,加之当时台湾经济发展也不错,所以相对于我们,他“很有钱”。开着新车,穿着名牌,加上是老板,所以言谈之间总有一股盛气凌人。不过,因为他自己也是过来人,深知在美国混硕士和攻读博士功底的差别,所以,对我们2个博士候选人还是敬畏几分。人生的未来从来就是未知数,在美国这种“是金子就可能会闪光”的社会,能干,聪明的人出头的机会很大,因此对我们也还是比较客气。

  有时候,老板也和我聊天。当然,主要是吹嘘他富足舒适的日子,大概是因为他只读了硕士,所以要用显摆阔气来压我们一头。知道我是读经济的之后,也和我聊他的投资。他的所谓投资,除了开这个餐馆,还买股票。虽然我也修了几门金融课程,但因为金融理论和股市实际运动和参与股市的具体操作差别很大,加之毕竟我是外国人,又生活在校园,和现实隔核很大,所以对他讲股市感觉很新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在被扫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