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博弈华尔街 -- 写给不甘贫穷的男人和女人们》
第7节作者:
税尚楠
世上太多的俗人,追逐和喜好“桃花运”,而一旦撞上了,又常常乐而忘形,什么狼狈为奸的勾当都干得出来。约翰和阿米就成了这么一对“运上的人”。在餐馆跑堂主要靠赚小费,而小费的多少取决于客人的多少,和客人的慷慨程度。我们店也有那么几对慷慨的回头客,几周来一次,他们的小费也总是比一般客人多一倍。所以,我们几个跑堂的都喜欢服务这几对客人。约翰和阿米“勾兑”上后,这几对客人就成了阿米的常客,开始还遮掩一下,有意让他们等待阿米的轮值,后来就毫不掩饰,直接往阿米的服务区带。更让人不满的是,生意清淡时,我们几个跑堂的闲得发慌,阿米却忙得不可开交,因为约翰把客人都带到她的服务区。
日期:2013-06-27 15:39:10
我开始不平衡了。周末不复习功课,不出去游玩,来这里跑堂就是为了赚钱,结果坐冷板凳无所事事。而随着生意日益冷清,过去一个周末至少能赚到60多元,现在连30元都赚不到。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不再沉默,在晚上的总结会上突然对约翰发难。
我的语气很强硬,措辞充满定论,指责也很明确,很象终极宣判:“约翰带位不公平”。
我是有备而战的,这几周末我都私下记录了约翰带给阿米和我们其他几个跑堂的客人的具体数目,我自以为证据确凿,我一定会占上风,因为俗话说有理走遍千家,而美国是有名的法制国家,就更是“以理为大”了。
我发难完毕,以为约翰一定会抓狂,但他却一脸平静,平和的反驳我道:我是给阿米带了客人,但那都是客人自己的选择,他们喜欢阿米的服务。这简直是“半两拨千斤”,立马将我推入尴尬之中。
大家都盯着我,而我无言对答。约翰转而不依不饶了:“今天就有几个客人投诉你,说你服务不周到,还送错汤,忘了加冰水。”
本来我是原告加法官的,结果被这小子轻而易举地送上了被告席。我沉不住气了,开始高调对抗,继续指责他不公平。但是,没有人挺我,就连带我入门的彭校友也不吭声。最后,老板插话了:你们不用争论了。并对我说到,“你回家前把帐结了,下周你不用来了。”
我委屈极了,想自辩但被彭校友制止住:“走吧,没用”。陪我走出餐馆大门,他对我指点到:“你还是中国的思维,所以犯了顶撞直接上司的忌讳。”随后给我讲起了他最初打工的一段经历。
日期:2013-06-27 15:58:42
刚到美国,因签证的限制,只能在学校打工,在哀求和撒谎有建筑工作经历后,终于被为学校学生宿舍刷墙队“录取”。计时工资,一小时5美元。好容易找到份工作,虽然工钱低,但聊胜于无,所以工作特别卖力。头几天因为不熟悉,虽然很卖力,但进度平平。一周以后,熟能生巧,加上一心想挣表现,工作量翻了番。下班前工头来验收,他乐颠颠的跟在后面,不断的吹嘘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 早上工半小时,中午没休息,……一心等着被夸奖啊。结果是工头的训斥:“干的什么活?全部返工,重漆!”
明明是努力工作,提高了效率该奖励,结果却遭致惩罚,工头怎么可以如此不讲理。他心想美国是众所周知民主国家,在中国工厂当工人时,有道理时和班组长,甚至车间主任争几句绝无“杀身之祸”,民主的美国,就更不会委屈真理了。所以就和工头论起理来。没几个回合,工头就“拂袖而去”。他当时心里得意洋洋,在民主国家,真是有理走遍天下啊。第二天,一早去上班,但一到工地,同组的一个黑人兄弟递给他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是一张200美元的支票,还有个短信,他被工头解雇了。据“知情人”说,因为工头是按日算工钱,不喜欢提前完工。
他当时决定抗争,不信民主的美国会这么黑暗,立马去找学校维修部的经理,还报告了工头的“狼子野心”。但被告知,他们支持工头的决定,因为他的问题是“不服管理”。后来,几个美国同学告诉他,要不服,可以到法院去申诉,不过,需要请律师。打电话到律师事务所,对方告诉他,电话上不谈,可以预约到律师所谈,一小时起,收费250美元。如果谈后要委托此案,律师费再议。
这就是美国,你的直接上司很容易让你下课的。所以,你可以骂总统,但不能顶撞直接上司。说到这里,他随口说道:“你不是学经济的吗,怎么不去股市赚钱,我一个在纽约读金融的亲戚前几天打电话告诉我,一天赚几百元很容易。再说了,我们也该靠智力赚钱。”
对彭校友的建议,我很不以为然。
日期:2013-06-28 14:28:59
六。有效市场
我主修经济却不投资股市,都源于我在金融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有效市场理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有效市场”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路易斯?巴舍利耶(Luis Bachelier)的研究。他从统计学随机过程角度研究了股价变化的随机性,提出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将来事件都会反映在股票市场价格上,这充分显示了股市在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非常有效。他据此提出了“公平博弈”(Fair Game)的股价变动的“基本原则”模型。
在他之后的几十年内,各种相关的研究,包括1930—1940年间的奥肯,克利斯和约翰(Working,Cowles和Jones)对股价行为的研究等,都集中在理论探讨而无实证。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运用,1953年肯达尔(Kendall)做了个计量模型,研究英国和美国的商品价格和证券价格,发现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后来,罗伯特(Roberts),奥斯伯恩(Osborne)等都从实证的角度发现金融市场上价格变动的随机性。而萨谬尔森等则进一步建立了“公平博弈”模型和“随机漫步”(Random Walk) 的金融市场价格间的数学联系。
1970年5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在《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长文,题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此文标志着“有效市场”理论的系统建立,以致后来不少人将有效市场理论,说成“尤金?法玛假说”。文章长达30多页,还有许多计量模型和仿真结果,但核心的理论很简单,主要有三点:
第一, 参与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此,金融市场上所有的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对公司未来的获利进行评估,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来决定股票的价格;
第二, 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经济人对股票供求的平衡;
第三, 股票的价格变动充分反映公司利润好坏的预期,因为“信息有效且透明”,所以当影响公司利润的信息发布后,股票的价格会立刻涨或跌到其均衡的价位。
总之,金融市场是有效的,所有的信息都不受扭曲的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这个理论看起来不痛不痒的,但对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人却含义深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