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凤和鸣》
第6节

作者: 稻穗麥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喂,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你猜,谁来的?”古先生没作声,古太太也没耐心等他,马上就揭开了谜底:
  “是徐老师。她还寄了张圣诞卡来。没想到,国内现在也流行这个了。她倒是常情,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同事。听说她家柳春业到现在还是单身。算起来,四十岁怕都有了呢。高不成,低不就的。当然了,老是拿陈雨思做参考。跟你说呀,过了这个村,可是再也没那个店了。”
  古先生忍不住了,他翻过身,低声央求道:“我的好太太,你就饶了我吧。答应了老板,明早十点开工。我给炒了鱿鱼,你连这个鸽子笼都没得住。”
  古太太缓缓地放平了身子。她嘴巴虽然闭上了,脑子却一点儿也没闲着。心里想:这帮男人,没点儿眼光,还在那儿硬充大头鬼,端起个一家之主的臭架子。想那柳春业,千载难逢的这么个好机会,生生让她爸爸给葬送了。她脑子咕噜咕噜飞快的转动着主意,忽然一拍额头,大叫了一声:“嘿!有了!”正想跟丈夫商量商量,古先生却已经一高一低的,打起了呼噜。
  日期:2013-03-06 13:35:43

  (3)
  吴太太一早就接到了姐姐打来的电话。姐妹俩嘀嘀咕咕地商量了老半天。挂上电话,她进卧室唤醒了丈夫,悄悄地交代了几句话,拿起手袋出了门。
  乍一离开温暖的屋子,迎面的冷风一激,她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人顿时精神了起来。抬头一望,万里无云,绝好的一个晴天。一盆盆圣诞红不知什么时候摆在了道路两旁,在这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显得越发鲜艳夺目。这一切,仿佛都在告诉人们:华南地区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已经来临。
  菜市场照例已经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常了。中国人不知道是不是前世跟猪结过冤仇,就这么个普普通通的街市,一天不知道要卖出多少只。地下东一堆,西一片的摊着好些煺了毛开了膛的大白猪,铁架子车依旧源源不断的运来它们的同伴。
  一年到头汗衫短裤的肉档伙计,嘴里叼着香烟,一面忙着跟熟识的顾客打招呼,一面手起刀落。一只好几百斤重的大肥猪,眨眼之间就肢解完璧,挂上肉案,手法十分干净利索。这种大庭观众之下的分尸,不但没有恐怖的意味,反而很有一种太平盛世的感觉。
  相比之下,牛肉案就显得冷清多了。今天突然降温,多了不少人来买肥牛肉吃火锅。伙计们因此分外兴致勃勃,不会象平常那样闲的无聊。广东人有冬天吃枝竹羊腩煲御寒的风俗,为了验明正身,肉贩们单在杀好开片的羊尾巴上留下一小撮黑毛,表明他们不但不会挂羊头卖狗肉,而且卖的是真正的东山黑草羊。
  华南地区跟北方有好些地方真正是南辕北辙。比方说,猪是白的,羊却是黑的。如此说来,北方人常说的歇后语:“老鸹落在猪身上——只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就说不通了。还有那个脍炙人口的谜语:“白手巾,包黑豆,一边走,一边漏。”,广东人大约很难猜得出,谜底是羊吧。
  今天最热闹的地方,是蔬菜档和卖豆腐鱼丸子粉丝的档口,人挤人,水泄不通。近几年,天气全球变暖,这种适合吃火锅的天气不容易碰上,弄得主妇们买菜做饭也有点儿为难。

  (4)
  做姑娘的时候,吴太太最怵菜市场。一看见这种湿漉漉,脏兮兮,人头涌涌的地方,头皮就发麻。她父亲是个白手起家的生意人,母亲又非常能干。别说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就是弄个三四桌的酒席也难不倒。强将手下无弱兵,何况她老人家手底下还有两个非常得力的佣人。应付功课之余,吴太太只需要留意,这一季,哪种颜色的口红最流行;下一季,将会时兴什么款式的裙子。贫苦人家的女儿长得漂亮,没准会让父母当做摇钱树;富裕家庭的美丽千金则如锦上添花,令玉堂生春。只要女儿们打扮得体面,做父母的就笑逐颜开。吴太太在娘家,连厨房的门也不大进。

  假如一直生活在香港,毕业以后,嫁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吴太太走的没准是:搓搓麻将牌,跳跳社交舞,逛逛大商场,喝喝下午茶,轻轻松松做个少奶奶这条路的。可是,就在她中学毕业前一年,因为姐姐的缘故,认识了一批思想左倾的朋友。
  那时候,他们这帮人,经常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会,会上照例有人散发各种各样思潮的讲义和小册子。其中有黑格尔、康德、罗素这些欧洲哲学家的书,更多的则是马恩列斯著作的简写本,中国***的宣传小册子。会上,常有热血青年做慷慨激昂的演讲。这批年青人的背景虽然各异,但是大都有个共同点:不满港英殖民地政府和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祖国虽然十分贫穷落后,但是他们坚信,在新政府领导下,通过他们这一代人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改变鸦片战争以来国家的面貌,重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当年的吴太太对其实对这些集会的意义并不很明白,她只是不由自主为大会的气氛以及那些神采飞扬的人物吸引。因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回国热,象海浪一般,自然而然地把她象鱼虾蟹一般给卷了进去。
  在这些人当中,姐妹俩先后遇见了自己的终身伴侣,从此,改写了她们下半生的命运。
  日期:2013-03-09 21:39:18
  (5)
  民以食为天。逛菜市场如今成了吴太太的一大爱好。有事无事总爱往这儿跑。家中偶尔缺棵葱,少头蒜,她也不愿意敷衍,常常不厌其烦地专门走一趟。如此大的变化,令她那些香港的亲友们十分惊讶。对此,她总是淡然一笑。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没在中国大陆长期生活过的人,是很难体会香港菜市场,水陆杂陈,集世界各地特产于一身的好处的。她只要一天没逛菜市场,晚上就会做这样一个梦:

  数九寒冬的凌晨,北风刺骨。惨淡昏黄的街灯下,只能看见自己嘴里哈出的一股白气和穿着臃肿棉鞋的两只脚。
  大得看不到边的菜市场,一排排空荡荡的水泥柜台上,胡乱地扔着几棵冻得透明的大白菜,一堆外表发黑,内里估计早已糠心的红皮大萝卜。这两种宝贝,不管你煮上多久,它们立场非常坚定,怎么也不烂。
  肉案子前一定是大排长龙,卖肉的师傅还没上班,因此秩序颇为良好。人们伸长了脖子,焦急地等待着——每人每月只有那么几两定量供应,买得着买不着就要看运气了。忽然,长蛇一般的队伍开始慢慢挪动了,人们交头接耳地传着小道消息:今天只有半片猪,排在某某之后的恐怕有危险。被点名的人大为恐慌,说是昨天白等了一场,今天难道又要空手而回?哟,卖肉的师傅上班了,赶紧往前挤呀、、、、、

  这梦境是如此清晰,简直和从前的经历没什么两样。吴太太每次梦到这里,照例被丈夫拍醒。吴先生没好气地笑骂道:“傻婆,又排队买肉呢?往里挪挪,都快给你挤到地板上了。”
  往常吴太太逛菜市场,不是个把小时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这些日子,除了儿子小桐,其他人都没什么胃口。尽管她挖空了心思变着花样,可是顿顿饭菜都剩下不少。这会儿,她挑了一颗大白菜,半斤韭菜,叫肉贩子绞了一块半肥瘦的猪肉。在牛肉案子前,她恋恋不舍地望了望那儿挂着的半边黑草羊。这个天气,做个羊腩煲倒是挺不错。她觉得外面做的羊腩煲很难如意,不是焖得太烂,就是不够火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