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凤和鸣》
第10节

作者: 稻穗麥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啊,现在的房子可是买不过。豆腐干那么一点点大,价钱吓死人!好在嘉轩眼光准。中英联合声明一签,人人都吓破了胆。说是,铁娘子摔了那么一大跤,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看起来还是斗不过邓爷爷这铁汉子。房子一下跌了好多。要不,以我们的能力,哪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幸亏没随大流去移民。孩子们出去见识见识倒也罢了。我们这把老骨头,可是再也经不起折腾的了。听说很多走了的,现在是进退两难。说是,在那边很难找到工作。回来吧,这边的房子又卖掉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嘛。有好工作也轮不到你外来户头上。只要自己的地方时局不太差,有个稳定的工作,积攒点钱买上房子,安居乐业的,比什么都牢靠。”古太太有个习惯,坐在那儿没事,喜欢用废纸折小船。没多大功夫,茶几上就摆满了大大小小她的作品。
  日期:2013-03-27 12:27:01
  (7)

  吴太太吹了吹手中的茶水,眼睛从杯沿溜向姐姐那双黝黑苍老的手,心中暗暗为她不值。
  姐姐姐夫年轻那会,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金童玉女。可惜的是姐夫脑子转得太慢,胆子也小。当初如果早点儿离开大陆,姐姐就不用受那么多苦了。他们一家在国内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政治运动中,因为海外关系担惊受怕,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才敢申请出来。回来的时候,真是人又老,钱又没有。姐夫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在为着个蜗牛壳般的住房苦熬苦做。虽然女儿嫁的不错,常给父母寄零花钱,姐姐倒也挺舍得买衣服首饰。但是一个女人的好年华,却不是金钱可以换回来的。想到这儿,吴太太忽然无端端的发起了感慨:

  “唉,做个女人呢,也真是麻烦。什么东西都靠自己,又觉得委屈。”
  她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古太太倒是能体会。
  “那也没办法呀。你记不记得妈从前常常跟我们说:娘家再好,也不是久留之地。再说,男女终究有别。生活可不是赌气。女人啥时候都是年轻漂亮的吃香,否则,就只好稍微委曲求全一点了。小杏就算是命好的啦,平平稳稳的。哪像小晨,跟着我们在国内东奔西跑的,吃了多少苦?连书也没机会好好念过。”

  “其实女孩子也不一定要读太多的书。那么辛苦读出来无非是为了赚钱。要是男人赚够家用,乐得做个贤妻良母。除非你有超人的精力。家里一摊子做完了还有劲头在外面打冲锋。女强人有时候真是自讨苦吃。把自己捱残了,老公又变心,真不知道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古太太停下了折叠小船的动作,定定地看着妹妹,嘴角微微往下撇,一丝不易察觉讥讽的表情慢慢地浮上了她的脸庞。
  日期:2013-03-27 14:20:53
  (8)

  吴家这引以为傲的公寓,没有吴小杏的参与,是绝对买不成的。关于这一点,吴家夫妇却不怎么愿意人们提及。当初他们坚持让中学毕业的女儿去读本港的商科学校,理由是,要把成绩不如姐姐的儿子送到外国去留学,两个孩子都去外面读书的话,实在负担不起。
  这件事,令孩子们的外公十分不满。黄老先生怒斥小女儿夫妇是一对糊涂虫,随即将一笔款子直接转到外孙女的账户上,吩咐小杏,自行申请外国的大学。吴太太知道了以后,却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成功游说了女儿把这笔钱投入吴家的换房计划上。
  因为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房价急速下滑。有了外给小杏留学的款子,吴家卖掉了之前居住的五六百尺的房子,在港岛一个旺中带静的地段,换了一套差不多两千平方英尺的公寓,当时的房价一百万有找。这套房子,他们一直居住到如今,是吴家迄今为止投资房地产最为成功的一次。当初买房子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赚钱。吴家夫妇喜欢热闹,买个大点的房子,至少可以留一个孩子在身边,将来有机会跟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把教育经费挪用为房地产投资,小杏主动向外公坦白:自己因为害怕外国冰天雪地的冬季,心甘情愿留在香港陪伴父母。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她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了好些年。现在每年一入冬,老人们总能收到她亲手编织的松软暖和的毛衣作为圣诞礼物。为此,她是最得老人疼爱的孙辈之一。老人家发了话:"既然不打算去留学,就留着那笔钱做嫁妆好了。"
  世事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自从,古太太就开始人前背后的埋怨起了自家的鸽子笼。
  这话听在老人的耳朵里就是不是个滋味。黄老先生心里想:问别人借钱通融一下总得陪个笑脸吧,这种歪心丧气的话谁要听?把你们养了一二十年,一个两个跟着个混小子跑了。光是三年自然灾害,给你们往国内寄油寄糖寄奶粉衣物,邮局的门槛都快被我们这两把老骨头给踏平了。
  老人家思想虽然新潮,骨子里到底还是个中国人。女儿一嫁人他就不怎么管了。加上有些名士脾气,老早就把生意交给儿子们去打理,自己则常年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不能说老人不公平,分财产的时候,他专门写信通知两个在国内的女儿。可是她们那会儿正头脑发热,义正词严地拒绝这种靠剥削得来的不义之财。等到她们两手空空,先后拖儿带女跨回罗湖桥时,家产大部分已落入兄弟的手中。
  兄弟到底不比父母,况且姐妹两个拒绝财产的联名亲笔信在人家手里攥着呢,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知了。除了一栋自住的洋房之外,老人家留给自己的现金并不多。内孙外孙一大群,自然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古太太把父亲的牛脾气激了上来,你越叫唤他也不理。为了这,姐妹俩不大不小的有了点儿心病。
  日期:2013-04-03 22:45:16
  第四章春风化雨(9)
  冬天的太阳升起的晚。已经十点多了,一轮金黄的太阳才如姗姗来迟的美人一般,从东边那一列象打开的屏风一般的山脉背后伸出头来。阳光照进吴家的客厅,屋子变得温暖明亮起来。古太太站起身来,走到阳台上,她把茶杯放在阳台的玻璃圆桌上,拉了一下筋骨。
  只见露台上的左边的纸盒里,放着一些漳州水仙头,还没有开始泡水。几盆黄色的菊花和鲜红的大丽菊已经打满了花骨朵,这是吴先生为春节准备的年花。左边一溜的大陶盆里,栽种着薄荷,九层塔,香茅,长得很茂盛。这几种做东南亚食品少不了的香草,是吴太太的杰作。古太太顺手把杯子里的残茶倒在一盆朱顶兰的根部。这种花最粗生,不用怎么管理,到季节就会开出艳丽的花朵,花期很长。

  吴家的房子向东南,客厅外的阳台向正东,近处是一个小山坡。华南的冬天,大部分的树依然郁郁葱葱,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绿色。只有一两棵树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树枝上停着几只鸟儿。树丛中夹杂着不少洋紫荆,现在正是洋紫荆盛开的时候,东北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
  吴太太提着茶壶,咯吱窝下夹着两个干净的椅垫,从屋子里出来。她把椅垫放在玻璃圆桌旁的陶瓷凳上,给姐姐的茶杯续上热茶。招呼道:“天气真好,姐,咱们就在外面坐坐,晒晒太阳吧。听医生说,咱们这个年纪,要多晒太阳,不容易得骨质疏松。”她进屋把全盒取出来,揭开,推倒姐姐的面前。只见中间的圆格格里放着山楂条,旁边的五个方格子里分别放着葵瓜子、美国开心果,瑞士莲巧克力、日本森永红豆奶糖、台湾八仙果。吴家在旅游上虽然节省,吃的上面则比较慷慨豪爽。客人常年如流水一般,因此家中的全盒经常是满满的。他们总是尽自己的能力买上等的糖果饼干瓜子蜜饯,并不限于新年期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