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2-10 11:02:00
序言
《论语真相》的目的当然就是还原《论语》的真相。之所以要还原真相是因为至今为止后人对《论语》解读有两个极端,一个是神圣化,一个是妖魔化。神圣化把《论语》看成是宗教教义,你只能猜它为什么是真理,不敢想它到底是不是真理。这样万一它错了,后面就是几亿人一起错。妖魔化则把它看成是垃圾和毒草,你只能想它为什么错,不会想它也有对的成分。这样万一它对了,你为了反对它就一定会错。两个极端当然都是错的,都不是事实的真相。真相是《论语》既不是全对,也不是全错。
有对有错是《论语》作为结果的真相,但这还只是表层的真相。这个结果真相的背后是原因的真相,这是深层的真相。原因的真相是孔子既不是神,也不是妖,而是人。《论语》不过是孔子及其弟子们作为人出于自己的立场说的一些言论。解读《论语》和孔子,一定要把这位古代教师及其古代学生们看成普通人,这样才有机会读懂读准读对《论语》,才有机会看到《论语》的真相。我不敢说我写的所有真相都没有失误,但是我敢说如果没有我这样的把孔圣人看成普通人的立场你就一点接近《论语》真相的机会都没有。
普通人有什么特点呢?会说错话,会前后矛盾,更重要的是会有自己的利益和私心。所以我在写《论语真相》的时候,除了用小小的调侃化圣人为凡人外,更重要地是从每一个《论语》故事的背景和情境出发,从《论语》主人公们的个人利益和私心出发,来解读他们为什么说那些话和为什么那么说。这个方法论也就是从深层真相出发来探究表层真相。《论语》的思想其实不像有些现代思想体系那么系统,所以《论语》的真相也是点点滴滴的,你必须看完《论语》的每一章或每一个故事,才能汇集出《论语》的全部真相。
物质条件或物质基础是《论语真相》方法论的另外一点。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论语》中的很多思想和表达,其实受限于或者取决于当时的物质条件。比如春秋时候没有阶梯教室和扩音器,所以孔子教学通常为小班,而且经常为一对一讲授,对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笔记本的学生来说,就只能在课后来回忆老师讲的内容,而回忆者的回忆同样受限于回忆者思维的特点、深度和记忆能力,这样的准确性、完整性都可能出现问题,结果也必然会损失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孔子的话,甚至会出现无意识的歪曲和误解。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中的经典,对中国文化影响极大。不知道或误会了《论语》的真相,就会误会中国文化,这样就会产生思想错误。进而,在中国文化里根据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出发来行动,就会在行动中失误,比如在从政的时候,在经商的时候,在打工的时候,在吃喝拉撒睡的时候。所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在中国的外国人,了解《论语》及其真相都大大有好处的。
由于长达2000年的历代统治者对《论语》的强制性宣贯,《论语》中的大部分话语已经成为汉语中的成语或套话。这样了解《论语》及其真相就成为每个有文化或希望看起来有文化的中国人的必须。
日期:2011-12-10 11:19:13
【学而第一】
《论语》是孔子也就是孔老师和他的民办大学孔子大学简称孔大的学生们的言论记录集,结构性不是很强,分篇规律也不是很强。各篇的标题通常就是该篇文字的前2个字,比如本篇“学而第一”就是《论语》的第一篇,“学而”就是第1篇第1章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的前2个字。另外,现在的习惯是用1.1这样的方式标记第1篇第1章,以后1.2、1.3等等以此类推。
日期:2011-12-10 11:29:11
【1.1】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并且时习,不也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真相】
本章的内容是3个反问句,要想知道本章的内幕真相,我们就需要把它们改成3个特殊疑问句,也就是问3个为什么,然后去找答案。怎么找答案呢?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方法就是玩穿越,假设你穿越到了孔子也就是孔老师生活的春秋时代的鲁国,也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圣人。你如果总想着圣人是一种比你高一级或N级的动物或植物你是不可能找到真相的,因为最基础的真相就是圣人是人你也是人,在动物学上你们是同一门纲目科属种的动物。你要是非坚持你是人圣人不是人,说不定哪个月黑风高天圣人就会穿越来质问你:你丫骂谁呢?
先看第1个为什么:时常或按时学习或复习或实习,为什么会愉悦呢?答案是这个问题与学习压力有关。你穿越到了春秋时代,你发现那时候的知识体系比现在要简单得多,没有数理化没有外语没有地理没有生物没有绝大多数现在的专业,就那么点东西却要反复学习或按时学习,而且不用担心高考公考择校考,那么学习压力就比较小,压力小了你自然就会愉悦。
再看第2个为什么: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快乐呢?答案是这与理财有关。你穿越到了春秋,发现那时虽然没有春运,但是交通不便,路费也不便宜,路远就更贵了。你算计了一下,知道去远方看朋友,费时费钱,见到朋友你就算笑得出来脸上肌肉也会费劲;但是如果朋友从远方自费而来,你省时省钱,你的快乐就会是发自内心的。
最后第3个为什么:别人不知道自己却并不生气,为什么就是君子呢?答案是这涉及到孔老师对“君子”的定义,而这句话本身也可以看成是君子定义的一个方面。这时候你的穿越要高级一点了,因为起码你要学会自己下定义,而大多数人在现实中都是按照别人的定义生活的。这句话说明,圣人所谓的“君子”是比较低调的,起码不是像芙蓉姐姐那样无论如何一定要出名的人。
日期:2011-12-10 11:48:54
【1.2】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为人孝父母敬兄长,而喜好犯上的人,很少。不喜好犯上,而喜好造反的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就产生了。孝父母敬兄长,是仁的根本啊!”
【真相】
这一章的话是有子说的。有子是孔老师的学生,他的话在《论语》里作为正面的话出现,说明这话是符合圣人的主张的,是集体智慧孔圣人思想的一部分。有子说的道理似乎是很自然的:在家里孝顺,在社会上就会尊敬领导;在社会上尊敬领导,当然就不会造反。所以孝敬父兄是“仁”的根本。
这道理其实是有问题的。孝敬父母是因为父母恩养你;社会上的地位高于你的人并没有恩养你,你为什么也一定要孝敬他们呢?所以这推理并不是中立公正的推理,而是某种立场上出发的推理。后面我们会看到孔老师的思想基本上是从周天子的利益出发的,这个推理也是这样。站在周天子他们家的立场上,你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我周天子一家。如果你的立场和孔老师不一样也就是和周天子不一样,圣人的道理当然就不对。
为什么孝弟是“仁”的根本呢?很简单,因为圣人所谓的“仁”是为周天子服务的。周天子统治的根本是什么,一个是证明他们家统治的合法性,一个是维护他们家的统治。孝弟的比喻可以用来证明这种合法性,因为父母统治你是对的,所以周天子统治你也是对的。孝弟的比喻还可以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因为你不能反抗父母,所以你不能反抗周天子。
所以,本章的真相就是这些话这些比喻不过是从孔老师从维护周天子立场出发的主张,而不是对所有人都正确的真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