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群---献给陪我们一路走过的那群人》
第8节作者:
枯荣长沙 这个办公室紧挨着老总办公室,是到大老板办公室的必经之路,我径直走了进去。办公室不大,好在只有一张桌子,空间也还显得合适,面门而向的大办公桌前有一位身着套装,扎着马尾辩的OFFICE小姐正在伏案写着什么。我留意到这间办公室还有一个小门与总经理室相通,难怪来了这么久我没看到总经理室的正门开过,原来是从这里进出啊。我这才意识到这里相当于总经理办公区的前台,嘿呀,看来见大公司的老板还真得过几层关卡才行。想必这位小姐应该还有着老总秘书的职能吧。
我在猜想为什么一般大公司的老总办公室都喜欢设计成套间的形式,而且外面一定会有个秘书或助理什么的做门卫呢?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可以用来挡驾:一是公司大了,难免琐事缠身,那些不喜欢接的电话可以不接,不喜欢见到的人可以不见;二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保员工里面几个有造反派遗传基因的家伙,在被扣薪水或被开除等这一类的事件的刺激下突变成恐怖份子,手持菜刀或斧头誓要冲进去找经理要个说法,这个时候老总就可以有机会从另一个门跑掉鸟……
日期:2012-08-01 08:29:53
“你找我有事吗?”正在我天马行空之际,马尾辫小姐抬头问话打断了我的思路。
“没、没事……”我的注意力显然被眼前这长清秀的脸吸引过去了,“……不是,我是来办那个入职手续的。”
这个不是在培训课上给我们讲公司规章制度的那位行政部经理吗?当时隔着较远的距离,只觉得她做培训时声音很好听,还真没仔细看清楚长什么样。
没想到这么年轻!
看上去和我们是同龄人,应该也就二十二、三岁左右。白净的瓜子脸,第一眼让人觉得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感觉,林黛玉长得是怎样的灵秀谁也比不过曹雪芹描写得恰当,不再赘言,有一点不同的是,她的眼睛里总是充满了甜美而明亮笑意。
还有,她是我喜欢的那种单眼皮女生,林黛玉是不是单眼皮我无心考证,记忆中小时看插图上的画像上好象是的,有时候我也很有好奇心,希望哪位红学专家可以告诉我。个人一向觉得单眼皮的女生很清澈,很精神,即有现代感,又不失女人味。那些去美容院的“快刀手”们和那些已经或即将去拉双眼皮的美女们,不要急着反对我,我先申明了纯属个人意见。
手续很快就办完了,我把填好的表格交给她的时候,她突然又看了我一眼,笑了。“你就是吕途啊?我记得你的名字,是挺让人有印象的。是谁帮你取的?人在旅途的意思?”
“谢谢,这我还真不太清楚,我外公取的,在我还没来得及把他的音容清晰的留在我的脑回沟里时候,他就到毛主席那报到去了,那时我才2岁不到。哦对了,领导,我还不知道你怎么称呼那?”
“呵,你还挺幽默的,我叫林姿,就叫我小林把,别再喊领导了,感觉我跟革命老前辈似的。”乖乖,还真姓林啊?那我姓吕,怎么唱歌不像吕芳,打架不如吕布呢?
师念告诉我林姿是行政部的副主任兼总经理秘书,她到公司才2年,是楚南大学外语系毕业的。给我感觉她是个聪明角色,一是她读书的年纪不大或是跳过级,二是职位升得挺快的,佩服啊,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日期:2012-08-01 18:11:19
今天总的来说心情不错,事情都还顺利,又新认识了两个美女,不亦乐乎?话说回来,在我们这两层办公楼里的美女还真不少,各个频道的广告部都有一两个,我想是传媒的行业性质和广告业务的职业需要造成的。有些还是那些撤换下来的过气栏目的主持人,这些昔日出镜率颇高的,总在抛头露面的大众红人们自然是有几分傲气的。可能是还久已习惯于把人们都当成是她们的“粉丝”,至今她们走路的时候仍然有用鼻眼来看路的后遗症。我们这些小罗卜头,虽然是有缘跟她们成了同事,可还远没到可以和这些“小腕”比肩的级别,基本上仍属于路人甲乙丙丁,不敢造次。
日期:2012-08-02 13:21:55
工作了毕竟不同于在学校,在校时你基本上是花钱的主,但到了单位上你想从人家身上拿钱装到自己口袋里,就得花点心思了。一段时间的新鲜劲过去后,大家这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大公司的光环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特别是我们这种业务型的单位,底薪少得可怜,头三个月800元,往后就只有300元每月的补助,也就是每天两个5元的盒饭钱,说出去人家都不信。你不努力行吗?你愿意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大鱼大肉,吃香喝辣,而自己去喝西北风?后来听同学说联想等大牌公司刚入职也只有八、九百块钱,心理平衡了些。当然还有比我们更惨的,一个姓李的女同学报名参加了一个国内著名电信企业的招聘,当时人山人海,聘上后以为自己抢了个金饭碗;三个月试用期起早贪黑的忙下来,硬是没发一分钱,说是几百元钱的工资抵消了服装费和培训费……你有意见?立马可以走人啊,本来就是试用嘛!我真想点播一首张学友的《你好毒》送给这位公司的老板。这年头牌子越响的公司,往往很黑,因为在外界看来它就是一盏明灯,总有那么多飞蛾要扑过来,不愁招不到人。
日期:2012-08-02 15:53:01
此时的我们这些人,用“楞头青”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每天像青头苍蝇一样嗡嗡的叫着到处窜,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甭说人家客户单位,就说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烦。一没本钱,二没关系网,一切都只能从头开始,更多的是听天由命。每天我们能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往外面打一通电话,有时查黄页,有时看报纸上的广告,还有的就盯着别的电视台上播放什么广告,然后广告上有企业电话就直接打过去,如若没有就先打114查询此单位电话,再找广告部或洋气点叫企划部之类的,如此这般。尽管这种方式的成功率很低,但似乎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了。也可能是职业病,搞得我好一阵子养成了看电视只看广告的习惯,一直以来和家人争看电视的矛盾就这样宣告解决了,长辈们看他们喜欢的连续剧,广告时间归我,分工明确。
日期:2012-08-03 08:35:02
黄跃和彭羽两人似乎是我们这群人里面最勤快的,他们更喜欢亦步亦趋的跟在那些老业务员后面,主要工作是提包。我一直没有采用这个方法,因为我一直没有想通这种方法除开吃喝玩乐之外究竟能学到什么?关键的操作手法和价格他都不会告诉你,关键时候还会毫不给你面子的叫你回避。来了不久我就告诉自己在这个竞争的环境里,你只有靠自己。
除开勤打电话,接电话是作为一个新人的另一项基本工作,一是要经得住寂寞,耐得烦;二是要学会大浪掏金,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来电进行跟踪。其实打电话来,多半是一些询问的,真正定下来要投广告签合同的几乎没有,有的话也肯定是小客户,因为几个重要的大份额的客户早就被几个“老口子”(本地话,形容入行早,经验丰富的人)瓜分掉了,只有他们看不上的才轮得到我们这些个菜鸟,否则想也别想。再者,有效信息大都集中在上午9点至11点,所以一般到中午,老业务员们就各自潇洒去了,也有可能是与客户“联欢”去了,下午基本上只剩下我独守。电话隔那么几分钟会响一下:
“喂,XX在吗?……哦,不在,那我打他手机。”
“喂,我找XX,出去了?那我下次再打过来。”
日期:2012-08-03 08:36:43
更有甚者,一问要找的人不在,立马就直接挂了。一上午,几十个找人的电话,这个世界怎么就没人认识我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