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群---献给陪我们一路走过的那群人》
第9节作者:
枯荣长沙 偶尔有一个不是直接找人的,“喂,请问是芒高卫视吗?”一个明显的河南口音。“是,是啊”终于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啊,我很激动,认为是来了个难得的机会。“是那个欢乐大本营栏目不?”
“恩,这里是芒高卫视,您有什么事?”
“主持人李香在不?我要找她……” 晕!
“喂,你好。”
“这里是芒高卫视广告部,您有什么事?”我不想罗嗦,主动告诉对方,意思是不是广告的事就免谈。
“哦,请问你们那能帮我找得到何灵吗?我想和他说几句……”
又晕倒之后再爬起来,强压怒火,“请您打总机。”
“总机是多少?”
“您打114吧!”我已经没有心情再重复的告诉每个来电话的人总机号了,我觉得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虽然这已经是个老号码了,栏目组已经换了新的电话,但还是总有热心的观众打电话过来,痴心不悔。开始我还很客气,可后来接烦了,特别是正在等业务电话的郁闷中,一接电话又是这样的主,你说我能有好心情吗?再后来我难得再回答,就直接挂掉了。
日期:2012-08-04 19:47:24
我和钱程等几个人因为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又聚集在会客区闲聊。会客区就在进出通道的一旁,用透明玻璃墙隔开的,进出的人都能够看到里面的情况。我们东倒西歪的躺着大摆龙门阵,还居然胆大妄为的睡在沙发上做白日梦,在不少老员工的眼里我们这种行为也是很嚣张的,据说也是本单位有史以来罕见的。其实我们早已摸透了公司领导的喜好,只要你每月能按时完成任务,才难得管你。如果需要解释,因为年轻,所以这样。
我们商量着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到哪里去打发时间呢。虽然已是九月,但星城还是盛夏的感觉,炎热的空气从窗外一阵阵的涌入,望着那白晃晃的太阳,我提议:去游泳!
日期:2012-08-05 10:06:38
“到哪里去咯?“王健问。
“我觉得游泳池里不太干净。”钱程补了一句。
“那就到河里去游噻”,唐璜也突然兴奋起来,“到橘子洲头去”。
“要得!”我们异口同声。
“师念,你会游泳不?一起去不?”,“一起去咯,下班后你再过来噻,等你一起吃晚饭”。大家还兴奋的邀请女同事参加。
“我不会游,你们去把。”
“不会游,就帮我们去守衣服,到时候请你客就是。”
“恩咯,到时候请你吃黄鸭叫来”唐璜还不死心。
“宝气哦,你们想得美,走走,莫影响我上班。”
“哈哈哈 ……那就算了。”
下午3:30左右我们借着谈客户的名义出发了。四个人,两部豪迈125的摩托,飞也式的穿过芙蓉路、五一路、湘江一桥,不一会就到了像一叶小舟样浮在湘江河上的橘子洲了,洲头遍栽桔子树,州名因此而来,本地人亦称桔子洲,水陆洲。桔洲名最早见于公元6世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桔洲。”洲对面,河东六铺街江边有一处渡口叫朱张渡。公元1167年,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洲造访张拭,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分别在河西的岳麓书院和河东的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因此两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而得美名。
日期:2012-08-08 10:18:32
儿时记忆里的水陆洲掩映绿树丛中,又临湘水,空气比城区甚至比郊野都还要清爽。橘洲东西两岸很多柳树,嫩绿茂密的柳条婀娜多姿,夏天震耳的蝉噪给人带来无比清凉。洲头至洲尾还有桃树、桑树、槐树、苦楝树、白果树、樟树……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在自然生长的本地各类树种,四季繁茂。记得读过一篇报载的郭沫若的文章,郭老在革命战争年月里也曾想过待革命胜利了,要选择水陆洲作居住地,可见是个好地方。
现在的橘洲上好象没那么多树种了,也没细心数过,我见得最多的主要是樟树和柳树。洲上大道两旁的树荫阻挡了直射的大部分阳光,洒下星星点点的光。 大樟树下是橘洲人乘凉、歇气的好地方。有渔民把小鱼船拖上岸,在樟树下铺开进行修整,孩子们光着脚在翻过来的船肚上面跳来跳去,再小一点的孩子就在上面爬着坐着。一路疾驰,河风扑面,烦恼被吹到脑后去了。路两旁的农舍、田园,和小饭馆里可爱的人们,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己都有一种错觉,今天是周末?买票进了公园就直接往江边跑,跳进了河里。旁边有一块不知什么时候立的“禁止下河游泳”的牌子,静静的站在那里,它倒是和游泳的人们相安无事。夏日的汛期,江水已经淹没了景观台下边的四、五级楼梯,但是靠岸的水也就只有1.5米深左右,并不是太危险。
日期:2012-08-09 20:41:23
集体下水罗。王健刚开始还坐在岸边帮我们看衣服,只是卷起裤腿把光脚炮在江水里,后来实在经不住轮番的水攻,也湿了身。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脚,既然洗了脚不如洗个澡。后来只能是四人轮流上岸看衣服,就这样在水中折腾了一下午。
上岸后,已是傍晚时分。江畔渔家已是炊烟袅袅。我们冲破了层层的揽客大嫂的封锁,来到了一家名曰“老字号黄鸭叫”的老店。也并不是说招牌写的老字号就真是那么回事,放眼望去各家各户都是写着“正宗”、“祖传”等,全信不得。我们几乎吃了一圈,觉得还是这里的口味最合适。“黄鸭叫”这种东西橘子洲的江边的特产之一,还有一种白色的叫白鸭叫(同类,只是皮肤颜色不同,象亚洲和欧洲人的区别),味极鲜嫩,比泥鳅大,比黑鱼小,其实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是有的,只是名字不同罢了。在江苏盐城的水乡这种东西是老人寿宴上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菜肴。著名上海作家陈村曾到橘洲做客,两三年后,还念念不忘的在他的长篇小说里提到星城人称之为“黄鸭叫”的河鲜。
日期:2012-08-10 10:58:35
“老板,给我们上两斤白鸭叫咯,多搞点汤,莫搞些鱼嗲嗲(读dia,老爷爷的意思)来嗒来,要嫩一点的。”说话的是唐璜,一个圆滚滚的小伙子,脸是圆的,肚子是圆的,大屁股也是圆鼓鼓的,就象是裤子里包着两半西瓜。天生的一副娃娃脸,看上去还是可亲可爱的。他的眼睛说实话并不算小,但是宽度不够,长度有余,除开晚上睡觉是月食,睁开眼睛就总是一对“上弦月”挂在那。他看人的时候就象古时的大家闺秀一样只能从门缝里看,竟然也会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羞涩,象是有话要说欲言又止,女孩子都也还愿意和他说话,难怪本地话说:“眯眯子眼睛会谈爱”,对女孩子很会“扔钩子”啊。
“老板,多来点瓶啤酒咯。”王健说。
“白沙的要得不?有瓶装的,也有散装的。”
“来散装的扎啤要得,先来四大杯。”看这架势今天好象又要大开酒戒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