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井口北门掩车。下班之后,到大姨家帮她收晾晒的麦子,今年大姨家的麦子减产严重,产量还不到去年的一半,况且大部分太湿,明天才能进仓,所以只有十几袋,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回来的路上,正碰着小表哥开着车回家,我也没时间搭理他,直接跑去打球了。
正在上网,突然接到李的电话,他是我的一个网友,虽然我们互相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但这还是首次听到对方的声音。他说他失恋了,对那个爱着他却又不能接受他的爱的人,他决定选择放手。对于此类感情纠结,我向来爱莫能助,当时他似乎正在忙着,电话里声音极为嘈杂,于是我让他等我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我再打过去,“半个小时啊?”他好像有些失意,“那就十分钟吧,十分钟后我就打过去。”他欣然同意。十分钟后,当我再打过去时,他的电话却突然停机了,怎么会呢?刚才不是说得好好的吗?难道会出什么意外?我的脑子一下子就乱了,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反复拨打那个不太熟悉的号码。
在天涯和QQ上都给他留了言,但愿他不会有事才好。恰好吴西也在线,就把我的担心和他说了,他取笑我杞人忧天,他说自杀也是需要勇气的,从我的描述看,那根本就不像是个会去自杀的人,让我把心放到肚子里,还是睡觉去吧。这家伙,简直是个冷血动物。
日期:2009-7-7 18:18:00
五月三十一日
上井口北门掩车。在去大姨家的路上,见到了妹妹,她说她家里又新买一辆挖掘机,大型的,一百零六万,除十多万首付外,全部银行按揭,今天晚上就可以送来了。我无言以对,只能祝她们一帆风顺,别出什么意外才好。
大姨已经把麦子聚成了堆,我只是把它们装进口袋,很长时间没干什么重活了,扛完那些口袋,我也累得冷汗直流。我有四个表兄表弟,但都有自己的工作,全都不能回来帮忙,而大姨和姨父年纪越来越大,这些地,恐怕也种不了几年了吧。大姨家如此,我们家也是同样,在如今的农村,这是个普遍的现象,危机还是生机,目前做断言,恐怕还为时尚早。
回来后继续打球。晚上上网,昨天“失踪”的那个家伙正在打游戏呢,原来是他的手机欠费了,虚惊一场,看来我也是有点神经过敏。想起吴西昨天说的话,我也觉得自己老像是惊弓之鸟一样,时时感到某种危机,总爱把事情往最坏处去想,看来这个毛病应该改改。
帮吕家宝报了两门课程,四月份我曾为他报了四门课程,结果呢,全部缺席,有点失望。犹豫再三,还是又报了两门课,考与不考,随便他吧,我只是想为他略尽点力。
日期:2009-10-15 8:59:00
大跃进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十四条(修正草案)》,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会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召开党的各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考通》(2008年版)173页课外链接,海南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有关60年死亡人数的历史纪录,故全文抄录,立此存照。原因无它,只因为那2158万或是约2000万冤魂中,恰好有几十个和我有些血缘关系而已。
日期:2009-11-3 19:18:00
论鲁迅小说“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鲁迅,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鼻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翻开煌煌数十卷《鲁迅全集》,诚如老舍所说: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假如从鲁迅一九一八年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算起,到一九三六年他逝世前两天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为止,他的创作生涯不过十八年而已,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就在这十八年里,除了校刊整理的古籍和翻译的外国作品外,他给我们留下了数以千万计的文字,体裁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书信、日记等等,实在让人叹为观止。鲁迅首先是一个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向来以深刻睿智著称,下面,我打算以他的小说作品为载体,从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这一主题出发,说说自己的几点心得和体会,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前辈不吝指教。
一;鲁迅的生平。
想去研究一个人的思想,尤其是一个已经逝去的人,仅仅依靠阅读几本专家的论著,或是打听些佚闻趣事、流言八卦,显然是不够的,首先不能离开这个人的具体的作品,其次必须熟知他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两相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鲁迅,我们更应该如此。下面,我将先简略的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
一八八一年秋天,浙江绍兴一户周姓人家喜得贵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鲁迅先生。周家是绍兴望族,鲁迅的爷爷周致福,字介孚,曾中举人、进士,官任翰林院庶士,授江西金溪县知县,捐升内阁中书。鲁迅的父亲周凤仪,字伯宜,闲居在家,管理家务。母亲鲁瑞,举人鲁希曾的第三个女儿,因自修而能看书识字,思想较为开明。
鲁迅曾说过: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1)。童年时的鲁迅并无过人之处,只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出生、成长、入学、接受教育。课余的鲁迅喜欢读些闲书,尤其爱看清人陈傒子的《花镜》,对养花特别有兴趣,并大量阅读了侠义小说和古典章回体小说。
如果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发展下去,或许鲁迅也会和出身于他那个阶层的人一样,读书、应举、入仕,然后平平淡淡走完他的一生,那么当然就不会有今天的“鲁迅”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注定会诞生一批让后世瞩目的伟大人物,而鲁迅,不过是其中之一。
一八九三年,鲁迅的祖父周致福函托浙江恩科乡试正考官殷如璋,贿嘱其为周氏亲族赴考者通关节,送书家丁被扣,科场舞弊案遂发。案后,周致福被收押在狱,周家典物卖田全力打点,总算保住一条性命。祸不单行,第二年,父亲周伯宜突然患病,先是腹胀不消,后呕血不止,为父亲治病筹措钱款还要为狱中的爷爷张罗费用,周家的政治、经济地位一落千丈。
鲁迅后来回忆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就在这惨淡的家境里,鲁迅一面挺起胸膛,用柔弱的肩膀帮母亲分担起家庭的重担,一面在三味书屋勤奋攻读,博览群书,为以后走向另一个广阔的天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