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45节

作者: 东野牧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14 16:28:57

  《人生的三个幸福世界》
  第一构建理性的世界。
  人通过构建理性的世界而掌握世间的规则。并且在构建的过程中会享受到无穷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仅持久而且拥有力量。所以一个人越早构建越有效果。由于理性的世界异常宏大,无论多么伟大的天才都不可能完成其万一,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天赋或者爱好选择。美学体系(也称价值体系)的各规则不是太清楚。
  不过真理体系的各规则中包括,

  个人结构,也就是分析一个人的各种行为动机。
  组织结构,涉及到一个组织的各种规则以及领导力。
  社会结构,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则。
  自然结构,整个宇宙的非人类运作模式。
  这里面最实用的应该是个人结构和组织结构。这两个结构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的社会利益。社会结构的力量只有在一定的层次中才会发生作用。而自然结构分析力很多时候难以直接使用在生活领域。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很多时候生活问题更差。
  因为自然结构是完全的建立在数学逻辑之上的,所以具有确定性。这样的逻辑你只要记住就可以了不用去思考。可是真正的逻辑分析力是一种权衡,或者说一种对于量的把握,更类似于一种哲学分析。很多人不会分析问题不是因为知识不够,而是没有一定的逻辑分析系统而已。当然美学上的分析又有一些差异,这就复杂了。
  我们中国教育的各科目大部分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上的,所以很多时候成绩好的人分析力反而非常弱就是这个原因。那句学习数学使人思维严谨,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品味自然科学的美妙,没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几乎不可能。
  第二体悟感性世界。
  之所以使用体悟而不是构建,在很多时候感性的力量不是理性那种复杂的模型。你可以使用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模型分析一个人的动机和行为,却不能使用任何办法剖析见到心动女生的感觉。有些人藐视感性的力量,有些人轻视感性的复杂。这都是不对的。感性不仅仅是看电影的时候哭一下,也不仅仅是沉迷于梦幻的爱恋中。感性有很多种,

  社会感,一种对于存在中间联系的认可。
  爱情,一种征服与束缚相交织,一种差异与同一相共存。
  亲情,友情,一种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的联系。一种归属,一种庇护,一种证明其自身存在的意义。总之说不清楚。
  一个人如果可以真的掌握感性的奥义,他所获得的力量不会少于理性的世界。甚至于更实用,更幸福。一直相信幸福来源于感性。有些女人喜欢工科男,不过是以为他们傻罢了,其实一个感性薄弱的人是不可能真的懂得情为何物的。
  感性的世界值得品悟一生,如果可以和理性的世界融合就更完美了。人的不幸福大部分来源于感性世界的错误,如果一个人说这是错的,没钱什么人都不幸福。那么这个人的思维层次也太低了。
  第三,将精神世界投射向物质世界。

  常听人说,一些大的富豪喜欢的不是金钱而是赚钱的快乐。听到这句话嘲笑的人,这辈子与大的财富也就无缘了。
  感性和理性的世界都是有力量的,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灵魂休息的地方。人们总是说思想出来的东西没用,那只能说你的理性体系或者感性体系太过于弱小。不过这种情况在中国太常见了,傻×的教育制度已经让很多人变成了被动的工具或者愤怒的蛮牛。
  一个人将自身的精神理念投射向现实的世界是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正如同一个母亲将全部的爱投射向自己的孩子一般。当一个人忽然遇到一个同精神世界虚拟形象一样的女人的时候,你为她做任何事都是幸福的。
  同样的道理,精神世界的理念,可以是一种管理模型,也可以是一种社交系统,更可能是一种美学体系。当一个人将他们在精神世界创造的东西在现实中展现出来的时候,那是一种难以描述的美妙。这就是创造性的快乐,一种来自于人权力意志的快乐。
  四,意志世界的锻造。
  帝道,吞噬一切,万物为我所用。我的意义就是世界的意义。这世间诸原则都是我的工具。

  王道,大气而恢弘,高雅而端正。不弱化自身,也不弱化万物。
  圣道,或自由而逍遥,或怜悯而多悲。世间圣人都是充裕的人故对于万物无所求。
  当然这三个境界并不能覆盖全部,甚至于难以遮蔽一角。人的境界实在是太多,甚至于这些境界与意志拥有怎样的关系也难以说清。之所以将人生的境界归于意志体系,主要是因为意志体现为一种力。感性和理性都是不具有力的成分的,他们更多的是信息的成分。而意志是一种冲动,而这种冲动也就表现为一种力。无论拥有着那样的境界的人都是有力的人。一种对于规则或者万物的意志灌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