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公孙鞅改革产生的三大制度。
制度不是用来欣赏的,制度也不会自动落实。为了推动改革措施的坚决执行,公孙鞅殚精竭虑,信赏必罚。
信赏——兑现重奖承诺,劝民竭尽所能。
改革措施出炉以后面世之前,公孙鞅担心官员和百姓不相信国家改革的情真意切,决定以行动而不是棍棒和皮鞭说服民众,支持改革,遵守新规。
他特意在雍都南门外竖立木材一段,当场宣称:“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可以得到十两黄金做为报酬。”
观者如堵,却无人相信公孙鞅会兑现承诺。
公孙鞅见状,认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立刻将报酬提高到五十两黄金。
围观群众的口水,顿时像锅里的滚水一样沸腾起来:“黄金五十两,我讨十个老婆都用不完!”
一名苦力当即越众而出,表示愿意抬走此木,希望当官的说话不要水分太多。
公孙鞅朗声回复对方:“欢迎在场的人们做见证!只要你能将此木搬到北门,我公孙鞅说一不二,定会悉数兑现承诺!”
闻言,这名苦力冲着五十两黄金,跟在公孙鞅后面,扛着三丈之木来到北门。
公孙鞅立即兑现承诺,宣布:“国家将要全面施行新的政策和法令,由我负责落实。希望全体国民坚决遵照执行,不要当作儿戏!”
通过此举,公孙鞅意在告诉民众:遵我令者,虽平民也会得到奖励,所以务必各尽所能,行我之令。
是为信赏尽能。
必罚——打击违法权贵,树立执政权威。
公孙鞅将新政公诸四方,贵族纷纷呐喊新政束缚手脚,损害国民利益,害人不浅,祸害四方。
一年以后,太子嬴驷带头犯法,贵族无不翘首以待:“狗仗人势的公孙鞅,看你敢将太子怎么样!如果你不敢动他,就别怪我们把你的新政当成屁放!”
太子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公孙鞅可不敢惩罚太子,毁灭国家的希望。
这一回,他算是遇上了真正的麻烦。
让贵族们扫兴的是,公孙鞅很快想出了应对之策,那就是让太子的老师依法承担责任。
因为,教不严,师之过。
太子之师,理应承担教训不严之责!
由于富国强兵心切的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依法行事,故贵族出身的太子之师嬴虔、公孙贾,全部遭到法律制裁。
消息传遍四方,官民深受震动:“贵族受罚,看来公孙鞅真的吃了秤砣铁了心,决意严厉推行新政!”
于是,天下官员这才开始锐意改革,落实新政策。
遗憾的是,公孙鞅不打老虎只拍苍蝇的举动,为其后来身败名裂留下了后患。
老师受罚,嬴驷自感面上无光,只能暗中磨牙;遭到新法制裁的贵族老师,也对公孙鞅恨入骨髓。
总之,这帮人全都面服心不服,静候雪恨机会光临。
后来,嬴虔再次违法,被公孙鞅公开处以割鼻之刑。
公孙鞅此举,意在警告官员和民众:违我令者,虽贵族也敢惩罚,拜托你们,不要心存侥幸低估新政权威,务必令行禁止。
是谓必罚明威。
正因为公孙鞅高调推动改革进程,秦国实现爬坡奋进,为未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制度准备。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有意做出样子的公孙鞅,不仅勇于改革内政,也希望自己能够带头勇立军功赢得奖励。
立什么军功呢?
当时,东邻魏国的将军庞涓,在与齐国军师孙膑的交手中阵亡,魏国大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血流成河。
曾经盛极一时的魏国,迅速走向衰落。
左顾右盼渴望立功的公孙鞅,决定对准落井的魏国,亲自抛下一块有份量的石头。
砖头太小,嘿嘿,拿它都嫌浪费时间。怎么也得抬几块石头丢下去,即使砸不死对方,也要让他伤筋动骨,元气难复!
公孙鞅主动向秦孝公请缨,要求带队东征魏国,并且阐明了必须采取军事行动的充分理由。
政治上,本人拟定的行政级别与战场功劳挂钩政策,需要带头得到遵守,并且本人也愿意做一个好榜样。
军事上,秦、魏相邻,不是魏国东风压倒秦国西风,就是秦国西风压倒魏国东风。
过去,我们常被对方仗势欺负;现在,风水轮流转,我们强大,魏国遭殃,正是趁火打劫的最佳时机。
如果不采取行动,那只能证明我们弱智!
反之,一旦战场得手,我秦国就能够占据黄河、崤山天险,为逐鹿中原经略天下,赢得有利的地理形势!
孝公点头,公孙鞅挥师东向,兵锋直指河东(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一带)。
魏王听说秦兵前来趁火打劫,赶紧安排平时被人捧得尾巴翘上天的本家公子哥儿魏卬,率部上前线主持防务工作。
这个魏卬,自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蜜罐子里泡大,要他翻嘴皮子还是挺利索的,让他带兵作战,好比以羊驱虎。
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此人领兵正是如此。
说白了,在以欺骗和血腥做为家常便饭的战场上,他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菜鸟。
管他什么鸟,反正这只俊得像超级男模的菜鸟,堂而皇之耀武扬威飞到了即将展开大规点击此处继续阅读》》》
日期:2013-07-22 23:55:30
第三章 以商人之道从政
经过商鞅的呕心沥血,国力强盛底气十足的秦国统治者嬴驷,自我晋级,开始称王,史称秦惠王。
再也无力独自阻挡大秦铁拳的战国六雄,被迫联手对抗强秦。正因如此,苏秦帮助列强想出合纵策略对付我秦国。
而张仪与范睢两位智囊,却相继帮我秦国设计出连横、远交近攻政策,巧妙地化解了合纵策略对秦国的巨大威胁。
道高一尽,魔高一丈,大概就是这个理吧。
之后的历届秦王,始终坚持张仪、范睢提出的军事外交政策,不断以连横和远交近攻策略对付列强。
这不,轮到爷爷的父亲主动向其父秦昭王提出,愿意安排一个儿子到赵国出差,执行远交近攻方略。
挑来挑去,本次出差任务,最终落到渴望父爱不想远游的爷爷身上。
这次出差比较特别,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是若干年,如果运气不佳,还有可能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打开天窗说亮话,爷爷这次出国,美其名曰出差,实际上是去做国家之间的和平信物,也就是人质。
那年头,国家之间今天握手言欢明天互扔砖头都是稀松平常之事。
所以,贵为国家人质,那是有性命之忧的。
为国家做奉献,本来也没啥好抱怨的,但是二十几个兄弟中,凭什么就非得让我去陌生的地方担惊受怕。
爷爷不甘心,也很恐惧,可又父命难违,只得怏怏不乐地踏上生死未卜注定孤苦的异国之旅。
来到赵都邯郸(河北省邯郸市区及西南郊),爷爷最初的日子还算凑合,毕竟也算秦国贵宾嘛。
然而,不知国内是忘记了我爷爷还漂流在赵国,还是对手存心要消灭我爷爷,反正,我秦国不久就与赵国翻脸,双方变成战场上你死我活的对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