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巅的生死较量》
第18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们膜拜周公,艳羡周王朝坐享江山八百年,并且认为周朝高寿的关键原因是封建诸侯,帮忙的多过抢座位的。
  他们还认为:“与咸阳隔着千山万水的燕、齐、赵、楚等偏远之地,如不一块土地摆设一个王爷,一旦遇上疯抢皇冠的野心家,皇帝就会因为缺少兄弟子侄的助拳而险象环生。”
  王绾未公开的第一层意思是:如果众建诸侯,我派中人就能找到更多的服务对象,得到更多的打工混饭机会。
  他未公开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天下会否因此而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关我鸟事,鬼才理它!
  王绾的分裂主张刚一露头,就遭到李斯的迎头棒喝。
  助我大秦完成统一大业以后,李斯希望争取到升官涨工资的政治机会,那就需要搬走现任右丞相王绾之类的绊脚石!

  为公,我要反对分裂;为私,我要反对王绾。总之,于公于私,我李某都没有不予迎头痛击的道理。
  当然,私心杂念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故李斯给出的公开理由如下:
  其一,周朝王爷多如牛毛,后代见利忘义,相互之间常为争田边地角打群架,砖头瓦片满天飞,各方都砸得头破血流;
  其二,众诸侯一门心思扩军备战,或者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根本就无法正常生产经营;

  其三,周王身为国家领袖,本应号令诸侯,却因为地盘严重缩水而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枯坐一边干瞪眼;
  最后,诸侯国因为相互撕咬而众败俱伤,给我朝奋力崛起创造出难得的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李斯宣称:“陛下废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收拾完折腾不休的各路诸侯,统一局面得之艰难,毁之容易。封王之举就是破坏统一,百无一利,绝不可取!”
  听完李斯的意见,父皇颇为狐疑。
  如果不将偌大的国家分割成若干小片,交由诸王享用和管理,我该如何稳坐江山?
  我总不能放任不管,听由异性拼抢吧。
  对此疑惑,李斯给出的解决之道,是始终坚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郡县制度。
  其理由是:

  在地方设置郡县,让皇子和功臣没有地盘,众人财不大气不粗,皇帝管理江山就会倍加容易,倍加有效,倍加顺心如意。
  李斯坚称:“那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有效方略!”
  父皇鉴于周朝最终亡于诸侯纷争,故接受李斯建议,宣布冻结封建制度,坚持郡县制度。
  郡县制的基本原则是地方服从中央、全国服从皇帝,官员情况如下。
  郡政府一把手为郡守,军事长官叫郡尉,监察官员叫监御史,而监御史是中央特派员,有权监督郡县一把手。

  县政府一把手,管辖万户人家以上的叫县令,万户人家以下的为县长。
  挽总规定是:以上地方官员的去留,统由皇帝一人说了算,以便切实保障大秦王朝的团结和统一。
  千言万语一句话,你们地方大员都是打工仔,你们的总老板有而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我嬴家内选的皇帝。
  郡县主要官员,不管你们在当地如何呼风唤雨,在职的时候都必须服务于听命于嬴家皇帝,谁不服从就请滚蛋!
  此外,县级政权机构之中,除县令或者县长,还有协管军事的县尉,负责司法的县丞,均由县令或者县长任免。
  至于县级政府之下,那些乡长、亭长、里长之类不入流的小吏,上台只需要县政府认可,且多由中小地主出任。
  当然,县官不如现管,小吏也是有一定权利的,如代收农业税或组织义务劳动,顺便谋点私利也算家常便饭。
  摆平地方,接着就该放平上面。

  父皇需要不同的人办不同的事,也需要安置、奖励统一大业的有功之臣。
  为此,他建立起皇帝统一领导下的中央政府机构。
  父皇判定:
  全国分为郡县,地方政府辖地最小化,地方重要人事权力上收,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统一、政令畅通;
  要确保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必须实现政令统一;
  要实现政令统一,必须建立起说话有人听的强大中央政府。
  言而总之,中央政府一定要有权威!
  在李斯的协助下,父皇英明地建立起以后世所谓的三公九卿为主体的中央政府机构。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其中,丞相分左、右,以右为尊,算是皇帝之下最大的两个官,负责处理中央日常政务;太尉掌握有限的军权;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如果将我们大秦比作未来社会的集团公司,那么皇帝好比是公司总裁,而三公好比各管一摊的副总,下面提到的九卿算是部门经理。
  皇帝是唯一的老板,其他员工即使像天上的星星那样耀眼夺目,也只能算大秦公司的高级打工仔,亮不过皇帝这弯明月。
  九卿:负责宗庙礼仪的叫奉常,掌握皇宫警卫部队的为郎中令,管理宫门事务的是卫尉,负责皇帝车马的为太仆,管理司法事务的称廷尉,负责外交和民族事务的是典客,管理皇族事务的叫宗正,掌握财政大权的为治粟内史,管理税收和皇帝开支的称少府。
  需要强调的是,三公九卿只是中央政府主要官员,各卿还有不同级别打下手的官儿,时名列卿,例如负责咸阳治安的中尉,专管工程建设的将作大匠,等等。
  三公九卿之外,还有类似于未来政府参事的官员,那就是术业有专攻兼职参政议政的博士官。
  父皇确定如此细致的中央官员体系,意图自然是要官们捣蒜剥葱各管一工,除皇帝紧握乾坤外,谁也别想乾坤独断。
  同时,父皇并不完全信任官僚的忠诚以及革命自觉性。
  所以,父皇既让官员们分工负责,也让他们相互制约,谁也无法一家独大威胁皇权。
  当然,要想嬴家坐享江山一万年,仅有官员之间相互制约是不够的,还须随时让百官清醒认识到谁是当今世界的老大。

  于是,父皇英明地集权于一身,让文武百官全部听命于服务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和罢免,对皇帝负责,听皇帝指挥,坚决跟皇帝一条心。
  天下官员的心要往一处想,劲要朝一个方向使,随心所欲搞单干是不行的,个人英雄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说白了,管你三公还是九卿,都必须牢记游戏规则——你们只是我嬴家皇帝的打工仔,打工仔要有打工仔的样子。
  无论你们平日如何人模狗样,都得听老板的,为老板服务也是必须的。
  否则,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从我手里领取工资?
  父皇实行的这套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皇帝统领全国的政权体制,被后人冠以“封建中央集权”之名。
  对于中央集权,有人踩它,也有人捧它。
  踩它的人认为:如果最高领导想干损人利己的事,越集权破坏性后果越严重,最终结局必然是分崩离析国破家亡,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嬴胡亥那个蠢货。

  我呸,居然拿我当集权制度的反面典型!
  唉,也罢,人类就这样,对失败者,什么屎盆子都会扣到他头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