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巅的生死较量》
第27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人们约定俗成地称谓男性公民为主要劳动,女同志只能愧居附带劳动地位,半边天的说法不知在哪里凉快。
  同时,除了刘一、刘二和我之外,爸妈后来又给我添了一个宝贝弟弟,这就是刘四。
  从爸妈给我们兄弟所起的大名,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文化水平,还能从中品味出老刘家最初的社会地位——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家庭。
  真正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不会给子女起阿猫阿狗阿大阿二之类的代号。
  因为,大户人家,有的是时间、精力以及资本,给宝贝儿子精心起个好名字。
  普通人家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份闲情逸志,也没有那么高的文化水平,更无那个浪费精力的必要。
  男孩好啊,家中又添一个主要劳动。既然是主要劳动,改名之时,自然要体现我劳动人民的风采。
  劳动,是要讲究成果的,而劳动成果嘛,不过就是一堆现实的数字,如一二三之类。得了,我也没那个空心思,就给儿子起名叫一二三吧。
  响亮,直白,省事,好记。
  用文化人的话,叫通俗易懂。

  嗯,这个主意不错,充分体现了咱劳动人民的实实在在的最高级别的务实水平。
  其他名字纯属扯淡。废事,不好记,也不好懂。
  名字,不过是人的代号而已。
  人,本质上其实也是动物的一种。亲爱的动物们可以用一二三计数,人类为什么要搞特殊呢?就这么的吧。
  再说,前面的弟兄叫刘一刘二,第三个儿子不叫刘三,难道还能叫刘能干?
  总不会因为父母别出心裁,儿子就真能与众不同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共同心愿,可真正能圆梦的,又有几人?
  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也罢。
  于是,我的刘三之名,呼之即出。

  只因为本人后来改名刘邦并且成功当选开国领袖,故见得观众的新名字闹腾得家喻户晓,本名反而默默无闻。
  既然家庭核心成员都弄了一个类似于脸上贴金功能的含意隽永的好名字,其他重要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老婆、孩子等等,也不能在名字上表现太落后。
  你们,总得跟着我这个核心成员共同追求进步。否则,会给我这张富贵老脸抹锅烟灰的。
  于是,沾我刘邦混得功成名就大红大紫的光,我一家老小甚至连同日出生的本村玩伴卢绾,最终皆在名字上脱贫致富。

  继续讲我出生时候的事儿。
  大凡一个名人的出生,据说都会伴有异常的自然现象。
  比如,人称晚清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传说出生前夕,曾家蓬荜生辉,一条巨蟒盘旋于其父母卧室的房顶。
  因此,时人煞有介事地宣称:“曾国藩绝非浪得虚名,而是大有来头,人家是蟒蛇化身,而非凡夫俗子!”
  按照晚清时期官场与民间的一致说法,曾国藩既然如此与众不同,不想有一番作为都难。
  与此相似,我的出生,后来也被传得神乎其神。具体怎么个神法,且听本人的正宗口述。
  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最崇拜那只见传说不见真容的神秘无比的龙,故中华民族整体自称是龙的传人。
  从秦始皇到我,以及后来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们,大多争先恐后地,要与伟大光荣神秘莫测的龙沾上边。
  如果换作是二千年后存在恋父情结的美利坚人,开国领袖绝不会叫龙呀祖,直接叫父,也就是国父。
  所谓国父,意思是国家乃此人缔造也。
  国民党羡慕美国的强大,故尊称党魁孙中山先生为国父。
  然而,我这个时代的人是不知国父为何物的,大家眼里所见心中所想的,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神秘传说中的神龙。
  因此,我参加革命以后,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出生之前,老妈王美女某天上山砍柴,因为困倦而枕着山石小憩,结果她老人家梦见红龙附体,于是乎怀上了本人。
  在迷信盛行的封建时代,人们往往认为帝王并非有手有脚的凡夫俗子,而是腾云驾雾的真龙转世,故皇帝的另一称谓叫真龙天子。
  比如,秦始皇就被我们冠以祖龙之名。所谓祖龙,其实就是龙的祖宗,也就是第一条龙的意思。
  既然人家嬴政是我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皇帝,而皇帝又是龙的化身,当然该叫祖龙了。
  祖代表第一个,这从我的子孙们后来硬塞给我一块金字招牌“汉高祖”能够体现出来。
  不但叫祖,同样是统一王朝第一任皇帝,我还叫高。
  高的意思,是比秦始皇的“祖龙”这个祖还高,两层意思合而为一,那就叫高祖吧。
  不只我的后人认为我比秦始皇高明,后来被儿孙拍马尊称高祖或太祖的开国帝王,还大有人在。
  由此可见,喜欢戴高帽是人类的共性。人家不夸,就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自夸,谁知道我的货好还是孬!
  而我刘某也难免俗,所以只得自称是红色的龙。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豆腐渣。如果赤裸裸地喊出来,少了多少趣味,我还是说得婉转些吧。
  于是,红龙盘身的故事成为久远的传说。

  我不好意思明说的言外之意,是我乃红龙转世,而非造反起家的草莽英雄,江山美人注定是我刘某怀中的宠物口中的美食。
  总之,管他英雄狗熊,反正我蹦跶到了这个世界。
  既然是大驾光临地球村,就需要一个正规点的代号。而我伟大的爸妈,特意给我的名字,是小名小三儿,大名刘三。
  后来,我刘某为了革掉暴秦的命而流落江湖之上,战友们送给我一个了无新意的称号——刘老三。
  再后来,推翻暴秦革命大功告成,我荣任汉王,于是“刘邦”一名应运而生。

  成为“刘邦”之前,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请朋友们接着欣赏我从小三儿到刘三的传奇故事。
  当时,战国七雄正像饿狼一样拼命互咬。
  我父母早已看厌了砍砍杀杀,尝够了被统治被欺负被压迫的滋味,难免产生望子成龙莫走父辈老路的心思。
  养子不教如养驴,有书不读子孙愚,还是让小三儿识几个字为妥,别像那帮没教养整天砍来砍去的兵痞。
  老两口商定:“我家小三儿年纪还不大,帮忙耕田种地暂时指望不上,让他读两卷书,学点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十岁那年,我被送到私塾先生处接受教育。
  见我背上了书包,天天一块玩的卢绾也嚷嚷着要与我同窗读书。卢家父母为了耳根清静,只得如了卢绾的意。
  然而,我们的老师呢,不是秦朝政府重视的法家之人,而是官场斗争失败受到无情打压的儒家文化人。

  儒家老先生,自然是“君子言义,小人曰利”、“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那一套文绉绉酸得让人想掉牙的古董。
  而我,身为劳动人民的一员,要的自然是能够活学活用的东西,而非平常人根本不知所谓的旧玩意儿。
  所以,课堂之上,顽皮的我,瞅着老师那张奇丑无比的苦瓜脸,感觉浑身不自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