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万修坟苦力,转瞬之间转编为政府军。不拿铁锹拿刀箭,武器在手,全部跟我走!
在章邯的坚强领导下,政府军迎头痛击张楚革命军。
虽说双方都不是训练有素的精兵,而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疲劳状态,但是章邯占有绝对的人员优势,并且相对于一边爬坡一边砍人和防人砍的周章部队,也算得上是以逸待劳。
此战,劳工们将平日的怨气,悉数撒在革命军身上。
革命军想不通,垂死挣扎的腐败秦,怎么会突然钻出奇形怪状的百万杀人狂魔,一声不吭,血红着眼,逢人就砍。
这里,我要指出的是,所谓百万秦军,不过是章邯先生的对外宣传,意在先声夺人以吓为先。
虽无一百万,但数十万大军,在总人口仅有二三千万的当时,瞧起来仍然规模巨大足够吓人。
更何况,四十万重体力劳动者,对付十万长途征战疲惫不堪的乌合之众,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结果,义军战士没能吃上敌人的大米和馒头,却遇见迎面而来的大刀和长矛,被杀得血流成河,周章落荒而逃。
幸存者仓惶东奔,途中感觉草木皆兵,逢人便讲百万秦军如何敢于拼命如何刀枪不入如何杀人不眨眼。
这些道路消息,闹得西征军人心惶惶斗志全无,周章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只能狂奔而已。
对陈王而言,坏消息并不止这一条。因为,在此之前,革命阵营内部的投机分子就开始暴露无遗。
这,成为陈王起义迅速走向失败的一大因素。
最先暴露的投机取巧者,正是那曾经一脸忠诚主动请求率师北伐给力西征的张耳、陈馀二位革命志士仁人。
八月,一路顺风的张耳、陈馀,因为怨恨陈王出于不信任而未将北伐指挥棒交给他们,并且料定革命军主力西征,大本营必定空虚无力他顾,因而极力鼓动武臣自立为王。
武臣认为油水在眼前,捞了不白捞,所以欣然抛弃革命友谊,接受巨大利益的诱惑,自封赵王,开始独立闹革命。
成功策划窝里反的张耳、陈馀,从武臣处得到的厚报,分别是丞相与将军头衔。
这里需要罗嗦几句。
关于武臣称王的时间问题,《汉书》中是前后矛盾的。
张、陈传记中记载二人听说周章兵败之后趁火打劫,我的传记中却记载赵国独立在前,周章兵败在后。
意图不言而喻。
做为我的家谱,《汉书》刻意丑化我的对手甚至后来的大臣也算天经地义之事。
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显得他人大多热爱落井下石,从而衬托出本人的一贯伟大光荣正确。
在此声明,那些事儿,全部是崇拜最高权势的后代文人干的,与偶无关,特予披露,大家别冤我。
再说赵国独立的消息传到陈县以后。
陈王大发雷霆:“武臣,你这狗娘养的,本王真心拿你做朋友,没料到,你竟然是披着羊皮的恶狼,气杀本王也!”
他愤怒得想发狂,下令灭掉猪狗不如的叛徒家属,发兵教训阴谋投机革命的武臣以及那群助恶匹夫!
部下劝陈王不要蛮干,愤怒不能当救生圈,动粗会在革命阵营内部掀起腥风血雨,并将新生赵国变成另一个强秦。
大敌当前,自树强敌,那等于是白白送给混世魔王秦二世以可乘之机,革命生意绝不能如此做法!
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如寄封贺信稳住武臣,同时劝说武臣火速进攻秦军,让秦军代我们教训不义之徒。
秦、赵势必两败俱伤,我们可从中渔利!
陈王当即转怒为喜,并且认为舍不得食宿费就套不住灰太狼,故派兵把武臣的家属强行拉进王宫做客。
同时,他安排专员,前往热烈祝贺赵国中央政府成立,极力诱导赵军入关攻打人民公敌。
张耳、陈馀私下分析,一致认为赵国独立陈王不爽,派员祝贺赵王不过是笑里藏刀,点击此处继续阅读》》》
日期:2013-08-04 12:13:06
第六章 闻风而动
此时,困居山中的我,得知陈王挥舞反秦第一刀的英雄壮举之后,挺别亢奋,认为猛捞革命油水的时机成熟。
孔子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到中年阅历颇丰的我,不可能再像年青时候遇事就卷袖子那样冲动。
一方面,我急于实现从山大王到革命者的伟大转变;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一露头就被敌人打成革命烈士。
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混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
因此,我决定观望观望再观望,等适当时机再出山。
在等待的日子里,经过冷静思考,我认识到陈王之所以能够称王称霸,那是因为他充分利用封建迷信捡到了便宜。
所以,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认为本人那档子旧事,继续做饭后谈资是浪费资源,不如奉献出来,做一篇大文章。
于是乎,本人红龙转世的故事,像长了脚一样,传遍四方。
我后来得知,雍齿因为红眼病而对此极为不爽,认为那不过是生活中的盐而已,我怎么能弄假成真拿他当饭吃?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误导人们信以为真。可不是么,附近的流浪汉大多认为我很神奇,主动跑进深山,请求拜倒在我的斧头下,同甘共苦,占山吃饭。
我的逃亡队伍,迅速扩编到上百号人。
力量稍稍壮大以后,我开始蠢蠢欲动,打算乘机出山,踹暴秦几脚,然后宣布革命成功,捞上一碗革命油汤尝个鲜。
但是,我仍然深感手下区区一百余号人太微不足道,出山等于是送菜给秦军,而且可能连塞对方的牙缝都不够。
我被迫继续缩头等待出山时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