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个高,确实是高。我甚至怀疑,我们深厚的官场酒文化就从此演变而来。去招聘,能不能喝酒相信是很多应聘者遇到的一个问题,不能喝,创造条件也要喝。先喝酒,在谈事。领导来了,先要接风洗尘,这吃了人家的,嘴能不软么,啥机密,不是在酒场中不自觉透漏出来,回去好好准备,要检查了。谈生意,签合同。先去高档KTV。喝点唱点玩点才是朋友嘛,朋友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嘛。不过最好别谈判,对手还清醒,你却晕了,当个冤大头可不好。最好是没晕还让对方以为你晕了,凡是留个余地。这样才最好。说话公款吃喝7000亿。我看这个还挺直呀,这不吃不喝,还招什么商引什么资。领导怎么提拔。这个官场体系就瘫痪了。说句玩笑话,老赵人家这是手腕,你一个普通小公务员,学得了么,不是浪费纳税人钱么?
最后,还是不得不说,老赵,这次公关真漂亮。简直就是公关的标杆,哪天你穿越过来了也不愁找工作,你的子孙们早已经把这项传统发扬光大了。来混个公关经理绝对饿不死。
还是回归到明星大腕儿的问题上来,老赵这几杯酒可折射出大宋王朝三百余年的政治传统了。重文轻武,凡是都是有利有弊的,讲究平衡,一旦有所偏颇,必然会闹出事情来。
北宋建立后,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可儿皇帝石敬瑭先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还没收回,西夏日益崛起,还有吐蕃等,可以说,在名义上的大一统国家中,宋的领土最少,大概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不仅和以后的元差别甚大,可汉唐也有不小距离。可是宋持续三百年,竟然没有完成整个中国的统一,在当时看来是不幸的,是在历代皇帝喉咙里的一根刺,可对于人民,却是幸运的,甚至对于整个中华文明,都是幸运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日期:2011-6-1 20:46:00
首先与太祖皇帝的征辽失败有关,还有与宋恪守的重文轻武有关,老赵是马上出身,自然知道军权旁落的危害,哪怕受外人欺负,也不可让内人夺权。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900多年过去了。这下的外族可不是那些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少数民族,而是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者。蒋介石的对外必先攘内政策虽说不是重文轻武,可依然是宁肯民族受辱,也不想让共产党人强大起来。如果说让我佩服蒋介石的战略眼光的话,这点是我很佩服的,可历史的潮流始终是逆转不了的。抗战胜利了,大中华战区总司令的政权丢了,虽说和国民党自身的腐败有必然联系。可和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崛起也有不小的关系吧。因为在中国的领土上,如果真的出现两股实力相当的力量,一般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缺乏民主的土壤。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大地上曾出现了那么多小国家,可都自命正统,各代都把统一当成最大的一件事来看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两股力量和在一起,共同为人民服务,因为,人民总是习惯被看做当权者的奴隶和玩物。不能不说是种悲哀。
不扯远了,再扯就被枪毙了。重文的传统,还有太祖的遗训:“建言者,无论何人,不因言获罪。不杀文人。”这成了多少文人的保护符。如果说唐朝的文化高峰和社会的开放有关。那宋代的文化高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沾了太祖遗训的光。所以才有了王安石的流放,苏东坡的流放,辛弃疾的流放,流放的人不计其数,哪怕真的惹怒了皇帝。可文人的命,总是贵的。才给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伟大的风流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当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涂地死了。976年,他刚刚50岁。虽说,官修《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种各样的
遮掩和粉饰,但仍通过形形色色的破绽证明: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匡义谋杀的。
宫廷疑案,玄机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摸“狐狸尾巴”。老谋深算的赵匡义怎么能躲开这些穷追猛打的诘问呢?说他是“窃国大盗”,自然有几分道理。
关于这些,稗官野史会有很多记载,在此就不多赘述。可一代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可历史的荣光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不仅缔造了伟大的大宋王朝。更为中华文化达到有一座巅峰埋下了伏笔。
老赵,好样的!相信那些无数的明星大腕儿们都会感谢你的。中华文化和历史更不会忘记你。大宋的明星大腕儿,你列第一,我估计他们也不会又太大意见。反正又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你说你是穿越的,估计也没人会信。 读者有意见倒可以商榷探讨。
日期:2011-6-1 23:11:0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必没几个人会不知道。对于范仲淹,我们大部分人知道的或许也只有这么多了。
让他不是苏东坡那样豪放时如大江东去,柔情时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不如欧阳修那醉翁来的惬意。也没有王安石变法那样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所以,对他敏感的人少也怪不得我们了。因为他是一个政治家,刚直的政治界,而人们,一向对这种没有花边,没有绯闻,一脸严肃和说教式的人物是没什么兴趣的。
可是如果说小范同志连岳阳楼都没去过就写了《岳阳楼记》的话,你会是什么反应。
日期:2011-6-1 23:57:00
第一反应,是惊愕。第二反应,太TMD坑老子了。这是虚假代言。就像明星,代言的产品基本不用。
历史无法考证他之前或之后去过岳阳楼没有,但有一点,他不是因为观赏岳阳楼有感才写《岳阳楼记》的,而是朋友藤子京请他做文记录他重修岳阳楼的盛事,派人送一幅《洞庭晚秋图》——就是重修后的岳阳楼、洞庭湖给范仲淹参考,范仲淹因藤子京对他的看重很感动,喝完酒,乘酒兴写下这篇留芳百世的散文。
最近知道这一典故,发现,历史,真会骗人。但,历史骗人是通过文字来实现的。
一件事情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候根本没办法想象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等屡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已经发生了。后知后觉的人啊!
而这个滕子京是什么人呢。和小范同志是同年进士。当初的进京赶考不像现在的高考,一千多万,吓死人呀。能中进士的都是各地精英。小范同志这么有才的人,36岁才中进士。而且还有共同理想,那可是肩并肩的战友呀。说不定哪次风花雪月,一起去逛逛逍遥乡什么的。那关系必然铁的要死。
可是子京同志有些背运,传说因为经济问题被贬,文人被贬,那就该豪放点,做做诗,玩玩乐什么的,也是不错的选择。估计也有搞搞形象工程的因素吧,总得把城市名片打造好,也是个造福一方百姓的事,这是好事,小范同志也乐于做个顺水人情。看了一幅图,就写出了千古奇文。那没办法,我就算去个百八十次,也写不出来个一二三来。这就是差距。谁让人家是范仲淹呢。
记得当初是很恨他的,闲的没事干去写篇《岳阳楼记》,写了也就算了,还写那么长,写的长也算了,还写那么好。写得好也无所谓了。就是老师非下死命令让我们一字不漏背下来。就像当初被“三个代表”及其意义似的。仿佛他们就是闲的没事干,专门和学生作对的。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背的还真殷勤。
可到现在,记住的也只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就是题目,岳阳楼。和武汉的黄鹤楼 ,江西的滕王阁一样,几篇文章和诗就让他们从一座普通的楼变成了名胜古迹。
看来有句话说的真好:
不在乎是什么庙,关键看庙里供的是什么佛。可惜那时候名人不能拉赞助,也不能代言,要不然这篇文章得收多少代言费呀。起码在京城弄栋大房子是没问题的。可惜了,范先生一生清廉,是真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