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明星大腕儿们》
第13节

作者: 闲云逸鹤1990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日期:2011-6-6 1:32:00
  5.欧阳修----大宋文坛的老大哥
  好不容易轮到前面所说的欧阳老头儿了.估计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醉翁亭记》了。尤其是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难道他真的是在乎山水之间么?看不出被贬了心态还这么好。
  可是那时候的他才36岁,干嘛称自己老翁呢?是不想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刚二十岁就口头禅地来一句。“哥老了,姐老了。”

  估计了解再深点的也就是那个“庭院深深深几许”了,三个深字名次动词形容词一网打尽,比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有难度多了。如果记忆力再好点的话,那就是高中那篇让我背的都快吐了的《伶官传序》了。
  可如果真的只有这么点本事,能被称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有两个原因。
  1.北宋的其他文人都太菜了。
  2.我们对他的了解太少了。
  通过我初中学习的反证法得出,因为其他人都很强。所以第一条不成立。证明得出
  结论:我们对他的了解太少了。

  我们的欧阳老头儿虽然在《醉翁亭记》里是个可爱的醉老头儿。可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很严肃的一个人嘛。要不文坛老大哥哪儿来的威望呀。必然属于那种德高望重的人。可是却闹上了和侄女儿媳有染的绯闻。到底绯闻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他也太不像话了。如果是假的,又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误会还是有人陷害?
  作为北宋文坛和政坛承前启后的大人物,他和其他那些明星们的关系如何?
  在正史上有记载,欧阳修和另外一大忠臣名将出现了矛盾,并成了狄青郁郁而死的刽子手。这又是为什么?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史书是有欧阳老头修的。一下子占了十二分之一呀。怎么他又编起史书来了?
  关于欧阳老头儿的东西,太多太多,下面让我一一道来。
  日期:2011-6-6 10:21:00

  还是先从家世说起吧,别看这欧阳老头儿日后声名显赫,可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可怜孩子。四岁的时候老父亲就去世了。这算是一小就成了单亲家庭,在那个思想还比较落后的时代,死了父亲。母子俩的艰难程度还是可想而知的。
  既然他都成才,那我们这些家庭好好地孩子就跟没有堕落的理由了,多看历史,会发现有好多励志片,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强和乐观。
  还要有个好叔父,孤儿寡母也不算没有依靠,可还是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的。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丨革丨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这昌黎先生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韩愈,就是那个《师说》的作者,《东游记》里韩湘子的叔父。他领导了唐代的“古文改革运动”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尤其受后人爱戴。这欧阳修打小就爱上了韩愈的作品,看来三岁看到老还是有点准的。果然,在日后的生涯里,他做的好多事情都和韩愈类似。
  比如官职,都做过副宰相。都写过有名的散文,都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一唐一送,一韩一欧阳,在唐宋遥相呼应,在中华历史上熠熠生辉。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在23岁的时候就步入了帝国的最高人才层,中了进士的话,就代表着官运来了。
  这是因为在唐时,科举录取每年的都不多,一般几十人左右。还不能及时当官,得补空缺,老的不退休,你是没机会的。所以唐朝的官员制度还是比较精简的。唐朝的动乱主要是地方势力坐大,尤其是各镇节度使权利太大。“安史之乱“就这么来的。
  可到了宋朝就完全变样了。吸取了历史教训后。赵氏王朝就大力削减武将的权利,扩大中央集权。即中央控制军队的政策。这就是不重武了,那自然就该重文了。前面说过,文人治国嘛。
  而且还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一下子上升到300多人,而且还都能安排。刚开始还好。对帝国人才的补充很有利。可到了仁宗这代,官员越来越多。又不好得罪文人。这老的退不了,新的还得安排。这一下子就来了很多问题。
  问题归问题,后边要讲的,可是进士们可高兴了,马上就光宗耀祖了。

  这中进士是第一步,到了繁华的汴梁城(今开封,去过开封,感觉和我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再看看清明上河图,才发现当年的汴梁城是如何繁华)。这人生地不熟的,总该拜拜山头吧——就是京城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看来有点走后门拉关系的意思。
  日期:2011-6-6 13:10:00
  当时的文坛领袖是前面所说的老范,政坛上也颇有影响力。去打算去拜访下老范,可是当时老范只是个谏官,四品的。属于不大不小的吧。
  于是欧阳小子就想,这个官不大不小,我想写个拜帖吧。很为难呀,写大了,人家说我拍马屁了,老范怎么说也是个正直人,估计不好这口。可是不拍马屁,去批判一下,人家也没心情和你闲扯淡。更别说帮忙说两句好话,提拔一下。反正就是很纠结。
  想呀想呀,终于想出来了。还是得写,而且马屁还得拍,但是要拍的有理有据,不露痕迹。其实谁不喜欢戴高帽呢,关键是马屁不能拍到马脸上,那不成骂人的嘛。

  信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我初到京城,人生地不熟的。但是一向很仰慕您的才学,对您的政治主见也很认同。先站好队,我是和你一伙儿的。
  然后到了正题:您现在是个谏官,这个官不大也不小。但是,我感觉却很重要,这是为什么呢?
  1.天下只有两个人是可以影响到天下的局势的,一是宰相,二是谏官。为什么这么说呢,宰相是主管天下大大小小事情的,制定政策。而谏官是议论天下形式的,对天下要有个全局的认识,然后才能提出好意见。
  2我甚至认为谏官比宰相还要厉害。这个又是为什么呢。宰相是政策的实施者,在政策的制定中,谏官的意见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据理力争,对形势判断失误。必然会对朝廷的政策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谏官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的。
  说到谏官,我突然想起了现在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会议上就是要敢于争论,发表不同意见,总后权衡改进,才会制定出最有利的政策来,可现在多少人完全沦为打酱油的角色。甚至以追求全票通过为荣。我想以后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要不要先读点史书。看看人家谏官是怎么做的。就不会出现某某人自豪说:“我当这么多年代表,还没给国家捣过乱,投反对票。”人民给你的权利,你不用,还真想学老子的无为而治呀,关键先照照镜子看自己够不够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