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苏大帅哥和欧阳老头儿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更不要忘了还有写《资治通鉴》的大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那个砸缸的司马光。
他几乎站在了整个大宋文坛和政坛的对立面。
如果按照好人的对立面就是坏人的话。那王安石可真是坏的不折不扣了大坏蛋了。还有后世无数文人的辱骂,王安石真的是一个无耻下流的小人么?那为什么又会被列宁毛泽东和梁启超大力赞扬。
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成效如何,为什么失败。关于王安石的一切,是非曲直,就像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在每个人中国人的心头久久盘旋着。
记得当初看《尼采传》的时候,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
“尼采不需要辩护,只需要理解。”同理,王安石,也不需要辩护,需要的只是理解,就让我们慢慢播散历史的疑云,看看一个真实的王安石。
王安石出生的比苏东坡早了16年.比欧阳修晚了14年.即公元1021年.前面说了,欧阳老头儿接了老范的班,苏大帅哥又接了欧阳老头的班的。结果王安石同志,夹在中间。
虽然你很有才,可哥比你更有才。所以王安石同志是没机会坐这大宋文坛的头把交椅了。但是当时的文人对他评价都颇高。
王安石出生于一个一个地主家庭,老家是今天的江西省抚州市。老爸王益,是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官。
可是这个官也是和其他人有区别的。因为他的父辈们多数曾在南唐当官,虽然当时已经统一了。但是当权者对南唐的后裔们还是不放心。再加上当时南方比较落后,又被称为蛮夷之地。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原南唐地区的后人很难当上大官。
大凡历史上厉害点的人,后人都要给他的身世安排的离奇一点。仿佛这是天命注定似的。假如你那天成了大官,估计也会有人给你编写连你自己都不知所云的精彩事迹,世人却看的不亦乐乎。
那是个什么故事呢?
传说他出生那年,有“神狐”出现,民间的说法就是狐仙托世。刚好他老妈吴氏也很信奉道教,又有个好朋友叫李世宁,此人是一著名道士。因为唐朝时候信佛。那唐朝灭了,佛教不可不免地没落,受人批判。此时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个李士宁传说当时已经300岁有余。
大凡是名道士,没活个几百年,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那个陈抟老祖不是还活了800岁的嘛。
于是就被请来给这孩子看看相,以后有没有前途。这个王益虽然信儒,可是想一想,现在都社会主义社会了,不还是有家长找人给孩子看看相的,就图个乐,心理安慰。没太大的价值。
这个“狐仙”托世的说来就是从他口中来的。于是就给他取了个小名“獾儿”。看来还确有此事。
这种事情,爱信者信,不爱信者不信。就是名人轶事嘛。
在幼年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的因素。到了另一个影响他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江西庐陵。这个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六祖慧能所传道的地方。
如果对六祖慧能不了解的话,那总该对达摩老祖熟悉吧。达摩是禅宗的创始人,六祖就是第六代传人。
可能在那个阶段,在整个社会排佛尊儒尚道的环境下。接触到佛教,也对他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随着老爸的官做到不同的地方,王安石也分别去了不同的地方,江西,京城,长安,洛阳,四川,岭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虽然那时还小。可走过的路多了,见识也就多了。视野广了,同时对当时宋朝“积贫”“积弱”的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更能考虑到全局,对他日后在政治舞台的崛起做了铺垫。
好了,小时候那点事没什么好拿来显摆的,反正长大后的事地价值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要不最多也只是《伤仲永》了。
日期:2011-6-8 12:21:00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那年他21岁。按理说是正是我上大三的年纪。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因为宋朝的进士中了就有官职的,这也反映了后面所要说的问题。
1058年(嘉祐三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上万言书。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他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官吏应从基层(“乡党”)选拔。
为什么,祖宗的法好好的,变个哪门子发呀。是不是他闲的没事干,还是为了吸引别人注意,给自己增加曝光率。好让领导认识自己呀。
都不是的。这和当时整个大环境有关。
自公元960年,老赵小玩了个病变,就让皇帝换了个姓。
到了王安石的中进士的时候,已历了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真宗赵恒,已经到了仁宗时代。时间已不知不觉过了将近100年。沧海桑田,更别说一个国家的形势了。
随着大宋王朝的建立和一系列政策的积极实行。到了仁宗时期,宋已经到了高度繁荣的阶段。可对于一个已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的社会,发展遇到了瓶颈。而一些政策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到底大宋王朝出了什么毛病。王安石会是那个良医么?
先看一下北宋的基本国家资料。
1、宋代,北宋的城市化比率: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包括开封、杭州等。十万户以上四十个,古代一户约5人,40个城市达到了50万以上人口。加上小城市,北宋的城市总人口达到2500万左右。北宋的总人口在7000万到8000万。北宋的城市化率达到30%。
2、宋代主要产品的产量12万吨。也就是2400万斤。除此以外,其他所有矿产品,均是宋代最高。
3、宋代税收,北宋时达到1亿两白银。全国人口7000万。清初为3000万两,到1900年才8000万两。也就是说,1100年1900年中国的国家税收在原地踏步。而宋代的人口只有7000万。
4、宋代的税收结构,北宋中期后,农业税仅占30%。工商业税占70%。
这些政策只要有:
1.重文轻武。
我们说过,赵家王朝来路不正。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历任皇帝对自身正统的不自信。
如果说自己正统,那太祖就不是个忠臣。如果说太祖是个忠臣,那就证明自己不是正统。这就像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问题。始终萦绕在历任皇帝的心头。
所以太祖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讨好士大夫阶层,即文人阶层。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这一向是文人的标签。哪怕你权利再大。没有兵权,就造不起反。
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就像当年四人帮如何嚣张,叶帅牢牢掌握着军权,该让你怎么死还得怎么死。
而一大批文人被授予官职,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你让他当了官容易,再让他退了,就会损害他的既得利益。又因为形成了传统。这中了进士的你不给官当,这群人也是会不满的。谁都以为自己理所当然。谁会体会下朝廷的难处呀。
那朝廷的难处在哪儿呢?
众所周知。我们的公务员数量是应该保持一定比例,并稳定地运行才是最好的。可是这旧的还没退,新的又来了。哪有那么多职位安排呀。很明显,公务员供大于求,那还是的给他安排工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