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 婉约词 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们会不会还记得,还有那个“隔墙送过秋千影”的风流才子“张三影”呢?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日期:2011-7-6 22:41:00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记得学晏殊的词,应该是高中的时候。好像是《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当时也确实不怎么这首词那里好,反正就一个感觉:读着舒服。
我想这就是大部分人对词的直观了解吧,不管自己懂不懂说的什么意思。读着舒服首要条件。就像找女朋友,第一眼看上去感觉没有眼缘的的话,那以后成的概率就很小了,也失去了去交流和深入了解的机会。
后来,就慢慢听老师解析,自己揣摩。总是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可能那时候表达能力比较差。但,对这首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日期:2011-7-6 22:47:00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喜欢你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不喜欢你了,任何理由都是借口。”还好,我一直处于前一种状态。
其实赏析也是为自己的喜欢找一个借口。就像要对女孩子表白的时候,总是想把话讲的感动些。其实,如果她也喜欢你的话,说太多也没必要。需要的只是一句话而已。她不喜欢你,你感动的只能是自己,她最多也只会留下感动的泪水。最后还是要说声:“对不起。”
所以,这首词。我不想解析。因为他简单,只有几句。所有的东西是我们自己读出来的,不是别人能告诉我的。我不想成为老师,只想成为一个和大家分享的人,分享的是感觉,而不是感受。
如果这是写作文的话,在这个地方貌似应该转折了。前面好像是起引子的作用,更标准点应该说是承上启下,下面应该讲晏殊的事了吧。不过好像没有看过这样转折的手法,只当个人标新立异一下。(我感觉这是我遇到过的最拙劣的转折手法了,说不定会把高中语文老师气死)
虽然晏殊后来位极人臣,做到了宰相的位子。可是人家可是更红苗正的贫一代。991年,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县),一个普通的婴儿降临在平凡的家庭。
可是年幼的晏殊就在学习上显出了非同凡人的天赋。聪明好学的他,5岁就能作诗。有“神童“之称。
不过江山代有神童出,在秦时,就有12岁的甘罗当宰相。就前些天不还出过一个几岁就看《人民日报》,小小年纪就当了大队长,发表有关国家大事论文的“五道杠少年”嘛。看样子真该是为我们的民族庆幸呀。不过,5岁喜欢写诗,这个我信。人家骆宾王7岁就写出名篇。后来也成了名扬天下的大诗人,不知道我们自幼喜欢政治的“五道杠少年”日后能有何成就。
日期:2011-7-7 9:29:00
而“神童”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呢?如果凭空咱给人家加个“神童”的名号那就绝对是拍马屁啦。
据说,晏殊到了5岁还不能说话、走路。贫寒的父母正想抛弃他,小晏殊却跌跌蹱蹱地,用脚丫子在沙地上划了个模糊的字迹。家人大喜,便专门请老师教育。果然,小晏殊非常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不久,也能说话走路了。于是乎,“神童”之说不径而走。
看来是因祸得福,我甚至怀疑。那个小脑袋瓜子5年来一言不发,是不是一直在研究者什么。然后就想武学高手一样,突然道某个境界,一下子如醍醐灌顶,任督二脉打通。立马练就绝世武功。
只可惜,我小时候不笨也不傻,一切正常。看来是真没有顿悟的机会了。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晏殊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
在他14岁那年,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张知白。
张知白恰好出任江南,任临川知府,听说此事,召见了晏殊,并作为“神童”推荐给真宗皇帝赵恒,进行重点培养。
景德元年(公元1003年),赵恒在皇宫主持千余人的进士科考,14岁的晏殊也要求参加,并“神气不慑,援笔立成”。赵恒十分欣赏,想赐他“进士”出身。时任宰相的寇准歧视南方人,坚决反对,大声说:“晏殊是长江以南的人,不可取!”赵恒呵呵一笑,回顾周围大臣,道:“唐朝的张九龄是一代名相,不也是长江以南的人吗?”
这就涉及到了“南人”的概念。为什么寇准说“南人”不可取呢?
虽然我们现在南方比北方发达很多。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往珠三角,长三角跑。可这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由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达,北方占据着全国大量的人口,南部人烟稀少,加之自然环境恶劣。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北方有很大的优势。
还有一个原因,就扯到南唐上去了。宋统一前,南方有很多国家并不服从。大多是后来武力征服的。再说当初南人普遍对前朝抱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有起义活动。这个自然不能让朝廷放心。
日期:2011-7-7 9:30:00
可是老寇可能没想通,你越不用他,他就越可能对你造成威胁。消除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为你所用,而不是继续制造歧视和仇恨。
可以说,可能晏殊是第一个免试通过的进士。而且估计也是整个宋朝年龄最小的进士。可以说,他在科举的领域内,创造了几项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记录。
在他中进士这件事,还有一则趣闻呢。
当皇上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如果他不说他做过的话,可能他还会中进士。甚至能的很高的分。可是,他换不来真宗的敬重和刮目相看。
听过一个故事:
日期:2011-7-7 11:00:00
应图书公司要求做一个人简介和作品简介绞尽脑汁真是难呀
大家给点意见
作者;闲云逸鹤,
自由诗人,擅长歌词创作。从小酷爱历史,高中曾参与创作诗集《野孩子》,大学不慎陷入理科陷阱,所幸未丧文学之志。混迹天涯数年,谋得青春文学版主一职,偷得天涯牛人之雅号。专攻歌词诗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