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晏殊去世后,赵祯因未能亲见最后一面,一直深以为憾。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可是有人说他是太平宰相,富贵闲人。这点我倒不认同,能在这么多年的政治漩涡中屹立不倒,并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这么多的实事。比那些逞一时之能的人强多了。怎么能只凭几首词就这样妄下评论呢?
虽然他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可我们却忽略了这一身份。他文学上太过辉煌而把这一方面给忽视了。所以他是作为“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载入史册的,“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尤擅作词,有“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并被戏称为中国唯一的“词人宰相”。
其中最得意的就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了,关于这句子的来由,还颇有一段趣闻:
据说,《浣溪沙》晏殊写了好几年才写成,相传晏殊在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句时便写不下去了,只好搁笔。几年之后,晏殊赴杭州做官,途经扬州时住在大明寺,他看到墙上有许多题诗,就叫侍者诵读,但不许念诗的作者姓名,让他先体味诗意再说。侍者诵读了一首诗 “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春。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晏殊听到后连忙说道:“作者是谁?”侍者说:“江都县尉王琪。”“快请他来吃饭,我要向他请教。”
日期:2011-7-8 9:39:00
晏殊跟王琪一聊,挺谈得来,两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决心向王琪讨教,“王琪啊,我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妙极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地喜欢,所以在《浣溪沙》里就用上了王琪的那一句 “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词虽说词的情调不太高,不过,写得情景交融,艺术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晏殊太喜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了,后来他在一首七言律诗里,又用了这两句。这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还是不多见的。
晏殊也自视颇高,特地给自己的词《珠玉集》,自诩“珠圆玉润”的精美词句。他虽出身贫寒,但入仕后生活富贵奢华,诗词文章里也自然透着一股悠闲富丽之态。在做诗词文章时,他主张要以“气象”取胜。晏殊尝览李庆孙写的一首《富贵曲》,看到“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的语句时,大为摇头,道:“此乃乞儿相,未经历富贵者也。”而他作的诗词,如“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无一句金玉锦绣之言,而富贵优裕的生活却自然流露。晏殊以此句示人,不无得意地道:“穷苦人家,可有如此景致?”
这首《浣溪沙》也能体现晏殊词“唯取气象”特点:气象恢宏,意境壮阔,写景状物不堆砌锦玉之句,却能把环境写得博大华贵,充满富贵气象: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日期:2011-7-8 9:41:00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抒发时光易逝、酒筵易散、美景不再的淡淡闲愁,寄语及时行乐、聊慰此生之慨,语意温婉而不凄厉哀伤。吴梅《词学通论》,格外欣赏这两句,认为较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
而在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中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道是不是受此影响。
《蝶恋花》深婉含蓄,是描写贵妇闺怨离愁的名篇,同样享誉词坛: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白描简练,伤感迷离而不纤弱颓靡,显现高远寥廓的境界,成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之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一境界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而《珠玉词》,确实是首首如珠玉,在星光灿烂的大宋文人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哪天闲来无事,请我们也放下忙碌的脚步,卸下都市人的包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听首曲子,得几知己,对酒当歌。来个一曲新词酒一杯,好不惬意!
日期:2011-7-8 13:28:00
晏几道——明月曾照彩云归
读宋词,不觉读到《临江仙》: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当读到去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心不觉颤了一下,忍不住一遍一遍读了起来。想体会那种意境,落花时节,一个人孤独无依,看着窗外蒙蒙细雨,却是燕儿比翼双飞。
鼻子一酸,竟不能自持。可能是天生对忧伤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可我喜欢,我愿意被这样凄美的词句感动。
读到后边,似懂非懂。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写给初恋情人小苹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可惜,现在明月依在,彩云又在何处?
按照文港当地的传说,晏几道这首代表作《临江仙》,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有一年,晏殊带着几道回故乡省亲。正巧,抚州知府和晏殊曾同在京城任职并相交好。于是热情邀请晏殊父子去家里做客。那时晏几道才十四五岁,在当时知府衙门后的“金园”中,第一次见到了知府十四岁的女儿小萍。自那天以后,晏几道经常到金园来玩,和小萍之间渐渐产生了感情,但两人都年幼羞怯,谁也没有开口说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