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随笔:宋词是一朵莲花》
第11节

作者: 孟斜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06 09:55:16

  那南唐国原本就处于江南富庶之地。经过南唐烈祖李昪实行不生战事、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而到了中主后主两朝,朝野上下开始弥漫奢华之风。《尧山堂外记》卷四十一记载,南唐后主的内宫从来都不点蜡烛,每到夜晚就会悬起一颗大宝珠,照得一室光亮如同白昼。不知道这夜明珠是何种宝物,只是看这亮如白昼的情形很象是今天的电灯。据说那些在南唐后宫服务多年的宫女,后来被北宋的王公大臣们挑去了。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宫女们,竟不习惯汴梁城那些王公大臣之家夜里点蜡烛,说是熏得眼睛疼。有文人把这写进了笔记小说里,惊叹南唐国的富庶和奢靡。

  可见,李后主和大周后的宫庭生活应当是浮华而快乐的。那些宫中那些梦幻般的日子里,大周后娥皇小姐深谙化妆养颜和服裳秀姿之道,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朵”等时尚形象设计品牌。可见大周后不单是能歌善舞,通晓文史,还对时装设计和美发化妆也颇为精通。可以说女孩子不会的她也会,女孩子该会的她则是独领风骚。
  透过那些简古的文字记载,想象中的大周后云髻高挽,鬓角蓬松微翘,插上翘起的首饰,在鬓间簪上一朵硕大明艳的红牡丹。这样的簪花秀发的盛妆也是颇让人惊艳的。而细腰窄袖的紧身裙衫,勾勒出这位绝代佳人纤丽袅娜的美妙身姿,尽显倾国倾城的绝世美色。大周后这样的潮人时装在当时南唐的时尚界,也许就象今天巴黎时装节的T字台上或奥斯卡电影节的红地毯上那些盛妆一样吸引眼球。这大周后既是一国之尊的皇后,又是颇有创意的时尚潮人,自然成为赚足了人们眼球的时尚风向标。当周娥皇那“纤秾挺秀”、“高髻临风” 的身影在宫中飘然而过时,人们远远望去竟以为是仙女下凡。于是,不仅宫中女子都竞相效仿,也成为南唐少女们街头巷尾争相模仿的时尚潮流。在那个时代的江南金陵城里,大周后娥皇的魅力是不可抵挡的,就象当年那位风靡世界的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其皇后的尊贵身份感中,又自有一番女性的清新与妩媚。这样的女人堪称是至尊权杖上一绺漂亮华美的流苏。

  李煜是眼光不俗的诗人、艺术家,对美的鉴赏力当然是敏锐独到的。当他看到大周后的惊艳时装时,难掩心底的欣赏和喜爱。他当然知道“女为悦己者容”,对大周后的时尚之举赞赏有加。
  李煜和周娥皇的宫中生活更是日日曼舞,夜夜笙歌: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金红色的和暖阳光已经高悬在天际,照亮了南唐后宫高高低低的宫殿和花花草草。一切都在阳光下那样明朗、清晰。宫女轻轻地往香炉里续燃着香料,红锦地毯随着脚步的走动而微微翻起了细纹。这“红锦地衣随步皱”写出了宫庭生活的生动细节,可见李煜笔触之细腻。
  李煜想起了昨夜的欢情饮宴,尽兴歌舞……,昨天那佳人踏着节拍起舞,优美的舞姿和舞步令人心醉。舞蹈中的她娇喘微微,水袖飘飞,金钗斜溜,仿佛听得见她轻轻翕动的鼻息。她因饮酒过量感到有些醺醺然,不时拈起一枝花来闻闻,以花的清香来醒酒提神。这时殿外隐约传来了丝竹箫鼓合奏之声,那是宫庭乐队在演奏周后新谱的舞曲。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酒恶”就是中酒,酒喝多了,喝过量了。据宋代赵令畤的《侯鲭录》记载:“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后主词:‘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因为南唐在金陵建都,金陵人都把醉酒叫做“酒恶”。后主这句“酒恶时拈花蕊嗅”,是用的是当时的金陵方言。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读出南唐宫中那通宵达旦的歌舞场面、奢靡繁华的生活。李煜就是这样一位不知治国、醉心艺术的非典型君王。他宁可骑着白马穿过茂盛的丛林,俯下身去轻嗅一朵花的气息;宁可醉倒在温柔旖旎的红绡帐里,为她弹琴谱曲,或者为她梳妆描眉。对于红尘中的那些繁杂政务却无心打理。
  不过,这首词中的舞者,那位“金钗溜”的佳人到底是谁呢?舞者不仅在宫中舞蹈,还可以饮酒,而且喝得醉步不稳。也许她就是那位艳冠后宫的大周后。但斜阳以为,“佳人舞点金钗溜”中的一个“点”字,可能说明这位佳人跳的不是一般的舞蹈,而是以足尖跳的金莲舞。而这金莲舞的创舞者就是来自波斯的混血女子窅娘。
  据说,“三寸金莲”的起源就与南唐宫中这位舞姿独特、步步金莲的窅[yǎo] 娘有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