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29节作者:
长安江伦
总体看来这项制度的实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有着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最初实行的几十年里。均田制是一项神奇的制度,它的实施缓解了土地兼并的形势。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但限制他们占田过多。在授田时先给穷人再给富人,还限制百姓出卖自己分得的土地,以期农民也能拥有一定数量的生活保障。它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编户齐民。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缓和农民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最终,巩固了李世民以及整个唐朝前期的统治。
但是,这项制度也有一些无法弥补的缺陷:
其一,政府手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土地才能实施均田制。而用来授田的土地只能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在相对和平时期,缺乏无主土地,所以均田农户实际授田则很少。
其二,均田令规定的受田数量,指的是应受田,也就是按政策、在理论上受田的最高限额。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人口不断增加,再加上“永业田”又不退还给政府,迟早会有无田可授的一天。所以,均田制从一开始就普遍达不到应受额。口分田虽然规定年老、身死还给官府,但实际上能还田的很少。
其三,按理说这些国有土地是不能被兼并的。但是,农民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微遇到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还有些无法无天、神通广大的地主老财什么的,通过各种途径对均田的土地进行侵吞。导致土地逐渐集中到一些大地主手中,而这些人大多财大气粗又或者与官府有勾结。从而,使政府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没法推行下去了。
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北齐、北周、隋朝等朝代都在推行一段时间后遭到破坏。唐朝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终于在坚持实行了160多年后,以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为标志,宣告废止。
政通人和,行政效率提高;物阜民丰,人民生活稳定。就这样,在李世民及其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点滴的积累、勤恳扎实的工作,一个万众注目的盛世终于要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日期:2013-07-31 22:35:37
2.12大唐第一盛世
皇帝的政治业绩与他获取权力的途径是否合法,绝对没有直接关系。李世民以其巨大的建设成就威加海内,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也赢得了当时及后世万民的尊敬与膜拜。很少再有人追究他“玄武门之变”的“微小过失”了,因为他确实是一位千载难逢的伟大君主。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李世民就是这样视臣子如手足臂膀,视百姓为权力基础的圣明之君。他是唐朝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堪称古代皇帝中的全才和佼佼者。由他开创的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是盛世中的典范。他为大唐长达130多年的盛世,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并将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推向鼎盛繁荣。
“盛世”,当然是一个人人向往的时代,但又不一定人人有幸遇到。“盛世”两个字,是中国古代对一个时期全方位鼎盛的最高肯定,可不是什么人想这么叫都可以的!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盛世呢?
“盛世”一定要符合以下标准:总体看是一个安定兴盛的时代,指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具体来看:
其一,内政方面
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生安定、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民族凝聚力强等。
其二,外交方面
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对外交流活跃、影响力大、外邦臣服等。
虚算起来,4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据称有过不少盛世:
上古时代的尧舜盛世;
夏朝的少康中兴(少康);
商朝的武丁中兴(商高宗武丁);
西周的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
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武帝盛世(汉武帝刘彻)、昭宣中兴(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
东汉的光武中兴(汉光武帝刘秀)、明章之治(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dá〉);
西晋的太康繁荣(晋武帝司马炎);
南朝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刘义隆);
南朝齐永明之治(齐武帝萧赜〈zé〉);
南朝梁天监之治(梁武帝萧衍);
北魏的孝文中兴(魏孝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
隋朝的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
唐朝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武周之治(女皇武则天,又称“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元和中兴(唐宪宗李纯)、大中中兴(唐宣宗李忱);
北宋的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仁宗之治(宋仁宗赵祯);
南宋的乾淳之治(宋孝宗赵昚〈shèn〉);
辽朝的景圣中兴(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
金朝的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颜雍)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颜璟);
明朝的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弘治中兴(明孝宗朱佑樘)、万历中兴(明神宗朱翊钧);
清朝的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等。这已经是33个了!但是,这里边的水分很大,真正货真价实的连一半都不到。最起码南北朝和辽、金、宋都只是局部统一,怎么能算是盛世呢?有些材料上甚至把更多的时期也算了进来充数,好像脸肿了就真成了胖子。比如,同治、光绪时期所谓的“同光中兴”,连国家主权都被破坏了,割地、赔款的,怎么敢称自己是“中兴”呢?我真替某些虚荣的人感到惭愧啊!
所以,公认的著名盛世也就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时期了。当今,有舆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繁荣昌盛,正进入继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雍乾盛世”之后的“第四个盛世”。按照我们所说的标准,今天的中国无疑属于盛世。但是不是第四个?这就不好说了。这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吧,我们不必细究了。
贞观之治确实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开创了基业。那么,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隋唐更替之际战争频繁,一方面人少地多客观上为实施均田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心思定的大好局面。盖世英主李世民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了他的统治政策,纠正了隋朝的种种引起民愤的暴政。27岁的李世民,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勇于纳谏,又要求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在大唐君臣和全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以李世民年号命名的伟大的时代,终于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下如约而至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