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46节

作者: 长安江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蹴鞠皇帝:唐僖宗李儇(xuān)
  唐朝倒数第三位皇帝李儇,酷爱骑马、斗鸡和蹴鞠(cù jū,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他曾得意地说:“我要是参加‘击球’的科举,应当是状元。”他有时一玩就是四五个小时,连吃饭都忘了,身边的太监、侍女急得团团转。他还多次下令地方官员举荐球技高超的青年进宫陪他踢球,有不少人因为球踢得好而被任命为封疆大吏。“最佳射手”陈敬碹,就被封为西川军政长官(西川节度使,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但正是在他执政期间,先是发生黄巢起义,起义好不容易平息后又出现宦官田令孜专权。他在和亲信们谈起朝政时泪流满面,又无可奈何。885年,军阀李克用进兵长安,他不得不四处逃命。888年,李儇在忧郁和愤怒中死去,十几年后唐朝灭亡。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朱由校,不喜欢皇帝本专业,却整天沉迷于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忙得不亦乐乎。他会做些精巧的木器、小宫殿等,技巧娴熟,属于专业级别的、罕见的能工巧匠。当时,内有山东徐鸿儒起义、陕西王二起义,外有后金侵扰,他都置之不理。
  当他正在兴头的时候,宦官魏忠贤就会抱来一大摞奏章让他批。他极不耐烦,就说:“我都知道了,你看着办就行”。时间一长,魏忠贤的势力就急剧膨胀、直至“九千岁”。奸臣们悄悄地挖空了帝国的墙脚,十多年后明朝灭亡。

  象棋皇帝:唐肃宗李亨
  象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历史悠久。这一娱乐项目,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在中国普及率很高,是普及性很高的棋艺活动。东晋谢安、三国诸葛亮、明初功臣刘伯温等历史名人,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决胜”,处于国家动乱中的李亨好像也不不甘示弱呢。
  象棋起源于中国(近年来,也有人认为象棋起源源于印度的恰图兰卡,经丝路传入中国),是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实际上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六博戏,宋玉《楚辞?招魂》中有“菎蔽象棋,有六博些”。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戏、北周象戏、唐朝象戏(宝应象棋)、北宋象棋。北宋末年,经过改造的象棋逐渐定型,形成现在的中国象棋。这一过程,已被广大专家接受并逐步形成共识。

  象棋在北周称为象戏,意思是象征的游戏。北周武帝宇文邕(561- 578 年在位)根据当时的象棋编制了《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戏因此得名。象棋发展到唐朝,整体形制开始清晰起来。现存文献、考古资料和少量实物遗存显示:唐朝宝应象棋,形式为八乘八的黑白棋盘,棋子为立体造型。释念常《佛祖通载》卷22记载,“开始用车、马、将、卒,代替日、月、星、辰的人是牛僧孺(唐朝后期宰相)。”牛僧孺也在自己的《玄怪录?岑顺》里,记载了当时唐朝前期象戏形制,即棋子用金属制成,有王、车、马、卒、士、将6个兵种(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但没有“炮”。并且当时的棋子放在方格之中,不同于现代象棋子是放在十字交叉点上)。因为牛僧孺所载事迹在宝应元年(762年),所以后世称唐朝这种象戏为“宝应象棋”。

  唐朝人下象棋的风气很浓,诗人白居易在其《和春深二十首》中就有:
  何处春深好,春到博奕家。
  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

  鼓应投壶子,兵冲象戏车。
  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
  在这幅繁华长安市民生动、绚丽的世俗游乐画卷中,象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唐朝宫廷中,象棋活动也很盛行,李治和与武则天、李隆基与杨玉环、李亨与张良娣都是有名的棋迷。安史之乱发生后,李亨在和张良娣西逃途中,还念念不忘象棋。李亨经常置堆积如山的军情战报不理,而与张氏整天下棋作乐。以至于他的智囊李泌进劝道:“要是再不悬崖勒马,就有重蹈‘马嵬坡事件’的危险了。”但他还是毫无收敛。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他命宦官将金属棋子换成了木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上台伊始的李亨,就没有雄主贤君的气魄。反而是靠这些掩耳盗铃式的小聪明,虚耗时日、渎职懈怠。

  李亨在位时间不长,但乱象已出。他不仅痴迷象棋游戏,而且还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了是非不分和不负责任。例如,被载入《古今笑史?迂腐部》的一则 “贤良相面”的典故。形势危急、人才奇缺,国家正在用人之际,李亨开始向天下征集贤能之士。有个人第一个前来应征,他非常高兴,当即召见并进行考察。他连问了几个问题,这个人都答不上来,只是一直看皇帝的脸,像是给他看相一样。看了半天,那个人终于开口:“我有一些见解,您知道吗?”李亨回答不知道。那人憋了好久才说:“我看您比在灵武时瘦多了。”李亨没好气地说:“这都是我废寝忘食,为国事操劳所导致的。”(要是朝堂里都是些这样的人,恐怕皇帝不累死也得被气死)满朝文武都大笑不已。李亨也知道这个家伙是个无知妄为的人,但唯恐堵塞举贤纳才之路,所以仍然给了他一个县令的官职。明知此人没本事,还把一个县交给他管理。只怕这位只关心皇帝肥瘦的仁兄,会不管百姓的肥瘦和死活啊。

  耽误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耽误自己的时间就如同慢性自杀。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的日子长得没有尽头,所以拼命浪费、消磨。李亨受多年压抑,刚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与优越性(想干啥就干啥,不想干啥就啥都不干呗),只想着开始自己的优哉游哉。岁月匆匆、白驹过隙,浑浑噩噩间,他6年的任期和52年的人生道路,就快要走到尽头了。
  日期:2013-08-01 11:23:40
  8.10皇帝被吓死了
  叛军一方甚嚣尘上,安禄山父子烟消云散后,史思明父子又开始疯狂作乱。而唐朝一方也乱成了一锅粥,局势动荡加剧。在朝中,李亨任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同时,他又宠信张皇后,纵容其干预朝政。张皇后与李辅国里应外合,控制政权;李辅国也加紧和张皇后勾结,为所欲为。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功臣将相,都是欲除之而后快。李辅国想成为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但遭到了宰相萧华激烈反对。李辅国就设法陷害,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并将其逐出京城。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最初的权利斗争中,李辅国与张皇后不分彼此、互为援手。例如,他们曾一起在李亨面前诽谤李亨第3子建宁王李倓,结果导致其被赐死。

  可是,到了762年年初,李亨一病不起,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随后,他颁布诏令让太子李豫监国。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两个都想大权独揽的人是不可能永远和平相处的。在李亨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决定由谁继承大统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而张皇后支持越王李系。张皇后嫉恨李辅国专权,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便密谋杀掉太子,扶植越王继位,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等开始对立。这两股政治势力分道扬镳,对此后唐朝政局的走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