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48节

作者: 长安江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01 11:24:30
  第九章 唐代宗李豫时代
  9.1李豫的接班之路
  李豫,本名李俶,开元十四年(726年)腊月十三日生于东都洛阳上阳宫的偏殿,这一天在他登基以后被定为“天兴节”。他的母亲吴氏(后被追尊为章敬皇后),是其父做亲王室的姬妾,并在他4岁多时(730年)就去世了。作为李亨的长子,他被先被封为广平郡王,后改封楚王、成王。在李隆基大帝的100多个孙子中,他是最年长的嫡皇孙,因此从小备受恩宠。李豫生来聪明宽厚、博闻强记,少年时代就精通《易经》。因为母亲去世很早,所以他形成了坚强而内敛的性格,显得少年老成、很有城府,喜怒都不表现在脸上。

  先是他父亲李亨的地位不稳固,直接导致他的前途未卜。父亲称帝后,他就要面临和兄弟们的较量。这就如同一场考试,他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排名”,才能在最终的斗争中胜出。虽然他作为长子长孙,地位很特殊。但是,他的几位兄弟要么表现也很突出,要么生母出身高贵而有权势。所以,李豫的接班之路,也是历尽坎坷,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他一个个的去排除,一步步的去争取。

  一号竞争者:李倓(?-757年)
  李亨第3子,生母为张宫人,被封为建宁王。他是李豫最有力的竞争者,也是李亨最有才能、最具魄力的儿子,颇有李世民遗风。但是,经过那起冤案(建宁之祸),他被父亲赐死,就此遗憾的被排除。
  二号竞争者:李佋(zhāo,753-760年)
  李亨第12子,生母为张皇后,出身最高贵。他的才能和性格我们都不甚清楚,但母以子贵、子助母威,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加封不断,一度有取代李豫的态势。757年十二月,不到5岁的李佋被封为兴王。760年四月,他又兼任凤翔军政长官(凤翔节度大使)。因为他是张皇后所生,而枕头风的力量又是强劲的,所以李亨对他特别喜欢。好几次都想废黜李豫改立李佋,从而对李豫造成了极大威胁。

  不幸的是,这是位短命的皇子,天不假年啊。760年六月二十六日,年仅14岁的李佋去世。八月,李亨追封他为“恭懿太子”。十一月,葬于高阳原(在今陕西浦城)。就这样,张皇后精心呵护下的实力派接班人,被自然淘汰。李亨和张皇后悲伤欲绝,李豫一生的命运也就改变了,他意外地绝处逢生。除了这两个最大的“敌人”,余下的几位就相对好办多了。
  三号竞争者:李侗(生卒不详)
  李亨第13子,生母为张皇后。同样出身高贵,也有很大的立储机会。757年十二月被封为定王,但是他在宝应初年(762-763年)夭折。张皇后诡计多端、计谋长远,无奈亲生儿子们的身体不争气,接连早薨,给她留下了巨大的遗憾。看来,老天硬是不给她做武则天的机会。这个可恶又可怜的女人,也只得另觅代理人了。
  四号竞争者:李系(?-762年)
  李亨次子,本名李儋(dān),生母为孙宫人。他最初被封为南阳郡王,757年十二月进封赵王。759年七月,唐朝九节度兵败河北,朝野震惊。随后,李亨命令李光弼代替郭子仪统领各路军队,而应李光弼之请被任命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天下兵马元帅)的人就是李系。李光弼为副职负责实际工作,李系则留在长安做挂名司令,但这也体现出他在父亲心中地位的迅速攀升。九月,史思明攻陷洛阳,李光弼领兵与之周旋。十月,李亨决定御驾亲征,在谏官的反对下才作罢。李系请求代父出征,也被拒绝。760年四月,他被改封为越王。

  张皇后在亲生儿子都去世后,就想扶植别的皇子作为自己将来的依靠,于是她相中了李系。762年四月,在李亨弥留之际,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太子李豫的矛盾激化。张皇后结交李系,计划诛杀李辅国。事情泄露后,李辅国、程元振“挟持”太子李豫发动兵变。四月十八日,张皇后、越王李系及其同党都被李辅国派人杀死。从此,再没有谁能对李豫的皇储地位提出挑战了。
  得益于李辅国、李泌等人的扶助和天意(如李佋夭折),几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纷纷被淘汰。乾元元年(758年)十月,33岁的李豫被册为太子。762年,他父亲李亨受惊吓而死后,他在李辅国的保护下于父亲灵柩前按照遗诏即位(既然是惊吓而死,李亨还有时间留遗诏吗?都是李辅国,事后补办的“遗诏”吧)。他在心惊胆战中度过了看似短暂实则漫长的4年后,终于顺利接班。由此,他也成为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虽经艰难,也属幸运。

  即位之初的李豫内外交困,身不由己。他既缺乏皇帝必要的威严,一时也无法拨乱反正、扭转时局。叛军的威胁时隐时现,大唐离稳定还有一段距离,更别说繁荣了。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有一件大喜事能让人精神振奋一下了,给刚接班的李豫来了个开门红。那就是,历时近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了!
  日期:2013-08-01 11:26:11
  9.2平定安史之乱
  所谓“国之大事,戎马为先”。李豫亲政以后,发布的第一道诏书(762年四月二十五日)就是委任他的长子、奉节郡王李适(kuò)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天下兵马元帅)。看得出,李豫确实把平叛当成了首要工作。在部署平叛的过程中,他也对朝廷上下、宫廷内外的人事关系进行了调整。五月,他在大明宫丹凤楼颁布大赦的诏书,为祖父李隆基时代被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永王李璘等,都一一恢复了封号或平冤昭雪。甚至,还给早年夭折的四弟李佖追封卫王,八弟李荣追封为郓王等。他的良苦用心似乎是,通过对皇室成员的安抚来梳理祖父、父亲时代遗留的政治问题,从而实现内部的团结、寻求开拓进取的途径。假如他能够沿着这一思路顺利地进行下去,再利用父亲平叛时期图谋中兴的惯性,未尝不能获得一个有所突破、全面中兴的良机。但是,由于内政繁杂、外患交困,特别是宦官势力过于膨胀,致使李豫的努力在刚刚闪过一丝希望后随即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大唐帝国的悲剧。

  虽然唐朝政府和军队有不少弱点,但安史集团内部更是矛盾重重,难以取胜。当代学者李敖有句名言:“弱者多不得好活,强者多不得好死。”这句话说得真好。这不,在唐朝就应验了。试想安禄山、史思明都是一代枭雄,他们发起的一阵阵冲击波,把个好端端的大唐盛世差点弄得散架了。但是,到头来这两个家伙居然分别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史朝义给杀掉了。宿命否?报应乎?谋害父亲夺位的安庆绪本人对朝政并不感兴趣,每天只是饮酒作乐。他最倚重的亲信严庄,在他退出洛阳后就投降唐朝了。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严庄就是。这株“墙头草”,心狠手辣、八面玲珑、狡猾无比。该弑君时就弑君(757年正月,他伙同安庆绪、李猪儿谋杀安禄山),该揽权时就揽权(安庆绪登基后,他任伪政府丞相,独揽大权),该背叛时就背叛(757年十月,唐军光复洛阳后他向唐军投降,被任命为唐朝农业部部长〈司农卿〉)。这个混乱的时代,好人不得好活,可恶的严庄总能逢凶化吉,这可能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李亨也是用人失察,连这样罪大恶极的败类都收入麾下,真有些饥不择食的意思了。在此后150年的唐朝历史上,从一而终的人当然不是没有,但像严庄这样的滑头却遍地都是。安庆绪的另外两名大臣高尚和张通儒,争权夺利、互不相让。较有才能的蔡希德所部战斗力很强,但是由于敢于直言,得罪了张通儒。所以在其诬陷下,被安庆绪所杀,部下自行解散。安庆绪也曾任用掌握实际兵权的崔乾佑,担任他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天下兵马使)。但是,崔乾佑刚愎自用、专权残暴,将士们敢怒不敢言,心中并不服气。这个小朝廷一天安分日子也没过过,在安禄山死后再也没人能将人心聚在一起(就像1100年后的袁世凯死后一样。枭雄在世,天下虽乱但其反动军事、政治集团内部尚能“铁板一块”。枭雄一死,树倒猢狲散,猴子称大王)。没过多久,安庆绪的地盘和兵马就都被“世交的好叔叔”史思明接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