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55节作者:
长安江伦
765年九月,不甘心失败的仆固怀恩谎称唐朝皇帝李豫去世、局势混乱,再次勾结回纥、吐蕃30余万来犯。这股强大的叛军,使得李豫坐卧不宁。他紧急下令郭子仪率军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进行抵御。但是,郭子仪麾下仅1万多人,很快就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接下来,郭子仪一生最传奇的经历就要上演了:
在平定安史之乱期间,郭子仪与回纥军团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他在回纥人中有很高的威信,回纥人一向尊称他为“郭令公”。仆固怀恩为煽动回纥,曾谎称李豫和郭子仪都已经死了。李豫是不是活着,对回纥来说意义不大,或者说没什么威慑力。皇帝是只纸老虎,郭子仪才是真猛士。毕竟纸包不住火,一个大活人是不会被凭空说没的。当一个活生生的郭子仪站在回纥人面前时。回纥人听谁的,这将是不言而喻的。郭子仪深知只有争取回纥和唐军联合,再重点打击吐蕃,才能取得这场反击战的彻底胜利。否则,力量对比悬殊,长安将危在旦夕。所以,他当即决定部将坚守城池,自己则亲自到回纥军营走一遭。部将都劝他别去:“游牧部落的人没有信誉,您还是别去为好!”郭子仪说:“敌军是我们的几十倍,现在靠实力是无法取胜的。精诚所至可以感动神灵,何况是区区戎狄!”大家又说:“那就带上500名护卫,以备不测。”郭子仪说:“那就显得不够诚心,反而会弄巧成拙的。”说完带就只带了几十个随从,准备出发。这时,他的儿子赶来,拦住马头哭道:“回纥人像虎狼一样凶狠,您身为元帅怎能冒这个险呢?”郭子仪说:“现在国家危急,我要以至诚相待,亲自去劝说回纥退兵。如果能使国家转危为安,还有什么可顾惜的?”他的儿子还是拦着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就朝儿子的手上打去。随后,绝尘而去。
日期:2013-08-03 09:35:00
(续9.4郭子仪只身退强敌)
回纥首领药葛罗看到唐营开来的这支小股队伍,担心是唐军的计谋,赶紧叫部下摆开阵势,做好战斗准备。郭子仪远远看见这场面,干脆脱下盔甲、扔掉武器,继续接近回纥营寨,并向其喊话:“老朋友郭子仪来了。”回纥人不信,说:“都说郭令公去世了。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来进犯?要是郭令公确实健在,我们怎么有脸面见他?”郭子仪对此毫不介意,他对回纥人讲道:“老朋友们,别来无恙?我们曾共同为忠义而战,没想到今天会以这种方式见面啊。”回纥首领听到这里,都纷纷放下武器,下马向他跪拜。郭子仪将他们一一扶起,大家一起进帐痛饮、叙旧。没多久,郭子仪又派人送来绫罗绸缎,宾主甚欢、和好如初。郭子仪对回纥人说:“吐蕃和大唐,本来是外甥和舅舅的关系。现在,大唐没有辜负他们,但他们多次发难,这就不再是亲戚了。如果我们联手,乘其不备发动攻势,对付他们就不费吹灰之力了。他们羊马遍野,这是上天赐给你们的,千万不要错失良机(这招一则可解大唐之困,二则可以弥补回纥人出兵的成本,大唐又一毛不拔,郭子仪真乃神算)。我们共同赶走言而无信的吐蕃人,两国重修旧好,不是天大的好事吗!”他们一听,郭令公替自己考虑的这么周全,那还有啥说的?回纥与吐蕃本来就没什么“传统友谊”,翻了脸自己也没损失!于是,药葛罗和郭子仪洒酒盟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郭子仪单骑退回纥”,也称“免胄见酋”。比起关羽单刀赴会更凶险、更霸气、更真实,因为郭子仪要见的是拥兵数十万的回纥首领,而回纥首领对其跪拜在地。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在正史《旧唐书》上有明确记载,而关羽单刀赴会之事则是后世小说家虚构的。
面对数十万凶悍的回纥军队,郭子仪从容镇定、肃穆而诚恳,表现出了豁达大度、义薄云天的一代名将风范。恰好,十月初八叛军主谋仆固怀恩暴死于军中。一代名将悲喜交加的一生就此结束。吐蕃、回纥撤军后,李豫听到仆固怀恩暴死的消息后,遗憾地说:“仆固怀恩可能没有反意,他只是被手下人所蛊惑罢了”。仆固怀恩全家有46人为国捐躯,两个女儿牺牲个人幸福为国远嫁和亲,可谓满门忠烈。可惜这样一个忠勇之人却不被朝廷信任,最终被逼谋反并被史学家载入《叛臣传》,真是令人无限感慨和同情!郭子仪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合兵一处,准备迫使吐蕃退兵。吐蕃军团怀疑回纥已被郭子仪说服,并极有可能袭击它,就要倒大霉了。并且,郭子仪手里有了兵,就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那还打个什么劲呢?于是,吐蕃人当天夜里就拔营撤退。白元光部和回纥人对其穷追不舍,郭子仪大军紧随其后。最终,在灵武附近大破吐蕃,斩首5万,生擒上万人,释放被其虏掠的士人和妇女4000多人。缴获的牛羊驼马,300里内连绵不绝。平定仆固怀恩,是郭子仪的又一大功绩。他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成功地游说、拉拢了回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
郭子仪一生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作乱等诸多事端,战功显赫,享有臣子中无人能及的崇高威望。他历经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4个时代,其中李适尊他为“尚父”(像当年的姜子牙、诸葛亮一样)。很多民族的人们都非常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大唐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有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猛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部将去见他,田承嗣不仅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并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令公下跪。”郭子仪麾下的老将军有几十个,都是王侯级别的达官显贵,但是他们甘愿就像奴仆一样地听从郭子仪的安排和指挥。
此外郭子仪还极富德行和远见,这是众多将领所无法做到的。他长期担任唐军副总司令(副元帅,但有实际最高指挥权),功勋卓著,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几十年的安宁。他因功被晋升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李豫还想为其加授尚书令,但郭子仪认为这项官职自太宗李世民以来就没人担任过,所以自己坚决不能接受。这种对官职不留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君臣之间的猜忌。他虽然在外手握重兵,但是一旦接到皇帝的诏令,当天就能赶回。从而给皇帝以心理上的安慰感:“好歹还把我放在心上,没有拥兵自重的嫌疑,可以留用。”这一点南宋的岳飞做得就很不好,不管形势如何,皇帝12道金牌都召不回你,不是“欺君罔上”是什么?这样,没事儿都会变成有事儿,“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成了必然。郭子仪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善于左右逢源、纵横捭阖。他既在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又尽量避免功高震主而遭皇帝猜忌。所以,他能够善始善终,其他军事将领很难这样。他长期掌握军政大权,“权倾天下但朝臣并不嫉妒,功高盖世但皇帝和同僚都不猜忌,富贵奢侈但再没受过贬谪”。历代名将高官能如之者,仅郭子仪一人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