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60节作者:
长安江伦
刘晏还可以通过这套系统,随时了解各种商品价格的动向。然后,在东西便宜的时候买进,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卖出。这样既可以方式商品滞销,又可以防止不良商家囤积居奇,而政府也可以从中正当获利。《旧唐书·刘晏传》记载,“他全面掌握了商品的供销动向,政府获得了重大的利益,而市场波动则得到了平抑,这是真正高明的治理之术”。中唐在“安史之乱”以后,没有陷入更大的混乱,与刘晏以果断的经济政策迅速改观了中央财政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其五,改革漕运,保证供应
764年,刘晏受命督办漕运。唐朝漕运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粮食通过水路从江淮运到长安。当时漕运阻塞,造成关中粮食供给困难,缺粮缺口在上百万石,粮价暴涨、饥荒四起。所以,这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人民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于是,他果断提出了一个疏浚河道、南粮北调的宏伟计划。他在给宰相元载写的报告里,表明自己的决心:“我看见有一条河不同航,就愿意自己扛着工具去疏通;看见一粒米运不进来,就愿意自己把米背进来”(见一水不通,愿荷锸而先往;见一粒不运,愿负米而先趋)”。
日期:2013-08-05 17:07:05
(续9.7天才的理财大师)
当时漕运的主要问题在于4个方面:
问题一:安史之乱后,中原人烟稀少,500里之内仅有1000多户人家。人少就意味着劳动力短缺,粮食就是运到这里,也根本找不到人来搬运;
问题二:汴水(大运河通济渠的一部分,主要部分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境内)一带水利设施因为战乱失修,河岸崩塌,难以行船;
问题三:运河两岸没有军事守备,盗贼密布,粮船时常遭到盗贼袭击;
问题四:粮船途径各藩镇地盘,常常遭到截留。
由此,造成粮食转运速度迟缓,运输成本极高,损失浪费惊人。往往一船粮食如果能有八成运到长安,主管就要受到奖赏。以前的转运使,都对此束手无策。刘晏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小时候正字,成年后要正江山!他不仅谋划得当,更注重实干。他采取了4项措施,使漕运面貌很快得到改观。
措施一:积极组织人力逐段疏浚河道,整顿漕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组织运输,而是用政府的盐业收入雇用船夫,再由有军官负责押运。每10艘船为一个船队,10次运输都平安到达的会受到重赏。不过,高薪也是高压力,漕运主管在运输途中都格外小心,运完几次粮之后,几乎个个都头发斑白了。
措施二:采取“因地制宜、分段运输”的办法,费用花销由逐级核算到汇总核算。刘晏发现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文条件各不相同,于是他决定改变原来一路运输到底的做法,而是建转运站,分段运输:长江的粮船只到扬州,汴水的粮船只到河阴(今河南孟津),黄河的粮船只到渭口,渭水的粮船运到京城的太仓。四段水运如同接力赛一般,将一段的任务分成四段来完成(当然,每次装卸的工作量应该是很惊人的),压力和损耗当然小得多。但责任明晰、水路熟悉,还是提高了运粮效率,并杜绝了翻船事故。
措施三:改进运输包装,改散装为袋装,大大减少了损耗。还在沿岸河道交界处的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地设立粮仓,储存粮食,以备转运。
措施四:重金造船,降低运粮成本。运输路程改革了,接下来是物流交通工具的质量问题。刘晏在长江流域的扬子县(在今江苏扬州)建立了10个大型造船厂,投入巨额资金(每艘1000缗,即100万文钱),打造了2000艘坚固的大船。当时有人提出异议:“1000缗钱造两条船都够了,这样太浪费了吧。”刘晏则不以为然:“要成大事就不能太过于抠门,凡事一定要为长远考虑。”他认为重金造船,才能造出坚固的官船。结果自那以后,每年从江淮运到长安的百万石谷米,没有一斗翻到河水里的。效率的提高、效果的改善,就等于降低了成本。
由于采取了这些得力的措施,不仅加快了运输速度,而且极大地降低了运输费用。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40-100万石。过去由扬州运粮至长安要花9个月,沿途损耗达20%;改进后仅需40天,而且几乎没有损失(号称“千里运粮,不损一斗”)。关中粮荒的解决了,还有所储备。人们都将刘晏当神看待,长安粮价也日趋平稳。当第一船粮到达长安时,皇帝欣喜万分,专门组织乐队到渭桥迎接,盛赞刘晏“你真是我的萧何啊!”漕运改革,还免除了江南人民一项旷日持久而又十分艰辛的劳役。真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西汉的桑弘羊、唐朝的刘晏、北宋的王安石,都是古代杰出的理财家。但刘晏的成果更突出一些。桑弘羊首倡盐铁专卖,功不可没。王安石进行的是以理财为中心的、比较全面的社会改革,而刘晏的理财水平绝对不在王安石之下。因为时势变化,刘宴理财的效果还远在王安石之上。因为,王安石仅仅是在理财,而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的很少。因而,官员地主和老百姓,都觉得王安石刻薄。他的变法只对国家有益,并不能实际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或是给老百姓带来便利。而刘晏的改革在其400年前就已立下标高,若是王安石的理财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那么恐怕中国古代史上能比得上刘晏的经济学家还真不好找了。
刘晏理财的效果十分可喜。他主持财政工作之初,天下户口200万户,国家财政收入400万缗;到779年、刘晏去世前一年,全国人口达到了300万户,国家财政收入则达到1300多万缗。从某种意义上讲,唐朝正是靠着刘晏的改革和东南经济的发展,才又支撑了100多年。
日期:2013-08-06 21:06:35
9.8 李豫才能一般般
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心态和作用,大都受到三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一是所处的历史时代,二是社会地位和阶级,三是个人的教养和特殊性格。李豫不是杰出的天子,但也不是昏君。他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下滑时期,活动在社会剧变的历史舞台上。安史之乱前,他是唐明皇李隆基“百孙院”(李隆基为他众多孙子而建立的住所)中的佼佼者,是其最钟爱的嫡长孙,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安史之乱初期,他是统率千军万马平叛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天下兵马元帅);安史之乱后期,他被立为太子,进而在政变中即位。
他执政的18年,别具特色:
其一,厌倦战争,姑息藩镇
李豫即位之初,正是安史叛军最后垂死挣扎的关键时刻。为了早日平叛,他对安史降将姑息纵容,以致于形成了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给继任者留下了难以彻底消除的祸患。不过,安史之乱毕竟是在李豫时代平定的,这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事情。
那么,李豫为什么对降将加以纵容呢。实际上,他如此决策也是出于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