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游泳池》
第29节

作者: 绝壁松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08 10:02:44
  纳薇塔的这番话,立刻拉进了我与她感情上的距离。虽然年轻,她已经历了许多不测风云和人生磨难,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成熟的心境与情怀。
  洛杉矶,有一个很大的伊朗移民社区,主要分布在城市高层次、高消费的临海西区。
  他们大部分的成员,是追随巴列维二世的贵族、社会要员、眷属和在石油危机中发了横财的金融和商业巨头。他们购置了横向贯穿洛杉矶城市威尔逊大道两侧的高耸富豪公寓塔楼,炒高了比弗利山庄、布莱尔及威斯特伍德小区的房产价值,扰乱了曾一度追崇低调做人的那些欧裔白人绅士家庭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氛围。
  久而久之,起初的同情和怜悯,渐渐地变成了嫉妒和蔑视。伊朗新移民的生活方式和癖好,甚至他们的作息习惯和厨房异味,也遭到白人邻居与业主的流言蜚语。在尊贵的当地白人业主与伊朗新富移民之间,隔着一条无形和隐晦却又明显和不可否认的等级分割线。这种等级分割线的存在,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浅规则。这个“浅规则”,在伊朗新移民的内心深处,从新蒙上了一层心理和情感上的阴影,使他们在这个新的社会里,总觉得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日期:2013-06-08 13:06:07
  从小,我就喜爱读世界历史。在家里,常常偷听《美国之音》的英文短波节目,从那笨重的老式无线电匣子里,几乎天天听到关于伊朗人质问题的报道,所以,对伊朗的近代史和政治,有一种特殊的好奇心。出国前,我跑遍了整个中国图书馆,逛了王府井、西单和首都其它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买了各种人文、艺术与历史丛书,包括世界近代史、美国历史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大包小包的行李中,一半儿是沉甸甸的中文书籍。上飞机前,在中国民航的柜台过了磅,超重。要不是那漂亮的空姐对我眨了眨眼,高抬贵手饶了我这个穷留学生,不然,要付上百美金的超重费。

  看到我对伊朗文化的话题感兴趣,纳薇塔从她戴金链的黑皮古驰挎包里,取出了一张黑白的全家福照片。
  照片里,她的父亲倔强地站在前排的显赫位置,浓眉大眼,嘴唇上方,留着一个小胡须,两边的髭角,故意往上翘着,身着西装,一派中东绅士形象和自尊气质。那种气派,有点像巴列维二世穆罕默德。母亲,站在父亲的身旁,肩上围着一条浅色的真丝围巾,头发微微地染成了欧洲女人那种浅色,一表贵夫人的模样,仿佛是费里尼意大利现实主义影片里的一个女主角。她的哥哥和姐姐,都身着西服和学生装,非常欧派,与他们家族的伊斯兰信誉具有相当程度的反差。当然,那是在巴列维二世独裁专政和西方之上思潮影响下的产物,难怪遭遇了年轻一代德黑兰大学伊斯兰信徒的抵触和不满。

  虽然少年时的纳薇塔站在照片里的一个犄角,她的眼神像是微微火焰,是最夺目和引人入胜的家庭一员。身穿一件浅紫罗兰色的连衣裙,头发梳得,像是《星球大战》里的白雪公主莉娅。她的眼神和尊贵的少女容颜,更像少年时期的巴列维公主垡拉娜,一股才华洋溢和自傲的个人优越感。
  日期:2013-06-08 16:24:26
  在西方文化里,紫罗兰色,是皇族的象征。
  她说,他父亲一生最崇拜的人,是第一任民众选举的伊朗前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我说自己也非常钦佩这位伊朗的领袖。

  虽然摩萨台有皇族背景,他的政治生涯全靠自己的打拼和民众的选票。他在欧洲留过学,在巴黎学过政治经济,在瑞士学过法律,回国后,在德黑兰大学教过书,之后从政。伊朗和波斯湾,是一个盛产石油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可是,那个时代波斯湾里的石油,统统被老牌大英帝国和及其归属的英伊石油公司所垄断,源源不断地运送海外。
  一九五一年初,摩萨台出选首相后的第一个惊人壮举,就是对伊朗国家管辖地区的石油实施国有化。
  英国政府对摩萨台的新政策大为恼怒,企图勾结华盛顿和中央情报局策划颠覆和推翻摩萨台的新政权。摩萨台一眼看穿了伦敦的幕后黑手,当即宣称大英帝国为伊朗人民死敌,与伦敦断绝了一切外交关系。一九五三年三月,美国国务卿杜鲁斯指令中央情报局策反颠覆摩萨台的政府统治。那年八月,巴列维二世暗中同意了中情局的策反计划,首都德黑兰发生了八月军事政变。十月底,摩萨台涉嫌所谓的“叛国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最终,死于监禁。同年十月,他的政治盟友被一一处决。

  我记得临死前,摩萨台曾这样说过:“我一生的过失——我最不可赦的原罪,就是我触犯了世界最强大帝国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国有化了伊朗的石油工业。我用自己、家庭、我的个人生命,甚至我的尊严和财产,当了赌注。上天之灵和人民的意志,给了我反抗独裁国际阴谋和殖民主义势力的力量…… 我深信我的命运,将给如何终究解脱奴役中东人民的枷锁和殖民主义,带来启发。”
  几十年后的中东,照样是一片混乱。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流血、战争、区域性冲突、起伏的国际油价和势力瓜分。
  一度曾与美国中情局勾结推翻了摩萨台政权的巴列维二世,也在一九七九年的伊斯兰革命运动中发现自己的性命难保,被美国抛弃,匆匆逃往国外,隐身过着凄惨的流亡生活,最终,死了开罗。
  日期:2013-06-08 17:49:41
  纳薇塔哽咽地说:“可能,这也是父亲不愿意离开德黑兰的缘由。他看破红尘了,认为美国人,是靠不住的。如果有一天,被人暗算,即便是死,也要像摩萨台那样,死得有点男人气。死后,埋在自己的黄土地里。”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父亲是个中庸的人,没有太多癖好。偶尔,在酒吧和老朋友聚聚,喝几杯威士忌,抽一根古巴雪茄,看一部好莱坞电影,在家的屋顶上驯养几只信鸽…… 当今的德黑兰,这些平常的爱好,成了不法的勾当。”
  我无奈地看着纳薇塔茫然的样子。
  “算啦。”她说。“那都是政治上的事儿,我一个女孩子家,也无法介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