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巅的生死较量》
第37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项羽一听兵圣孙武即将粉墨登场,立刻大喜过望。
  项梁的本意,自然是希望项羽先将《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然后深入探讨掌握战争之道的精髓。
  不料,项羽人小主见多,拒绝朝着叔父大人指引的学习方向奋勇前进。

  别说背诵,连熟读他都不肯,了解兵法大意就完事,其余时间用于自创自练拳脚功夫,甚至将手戟改为长戟使用。
  这还没完。项羽人虽小,却学
  日期:2013-08-09 21:04:22
  第十章 项氏崛起
  陈王率先拿起武器,各地闻风而动。

  秦朝行将就木,国家快要改朝换代。
  公元前二百零年九月,听说全国不断掀起反秦**,项梁不肯坐失复仇兴楚的大好时机,开始捕捉革命机会。
  此时,会稽郡守殷通,面对秦王朝深陷于革命战争汪洋大海的不利时局,不是伸手救援,而是拨弄起他的小算盘。
  服务多年的破秦朝,如今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老鼠打了不白打,那就趁势扛起反秦大旗,狠狠捞他娘一把!
  换言之,殷通决心学习变色龙投机玩革命。

  参加革命绝不是目的,只有博取富贵才是!
  为了避免引起他人合理怀疑,精明的殷通,高调亮出正当防卫旗号,集中三千士兵在郡府大院待命。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殷通环顾四周,希望就近找到足以助他一臂之力,成就反戈一击大业的帮凶。
  经过反复分析,他认定草莽英雄项梁,就是他背叛秦朝的最佳搭档。
  他密派亲信带兵,将起义决定通报给项梁,并且叮嘱亲信注意项梁的反应:“如无异议,带来见我;一有迟疑,就地正法!”
  项梁瞅着来人凶神恶煞的表情,意识到不点头就会打草惊蛇,让殷通提防自己,故立刻对本地父母官的弃暗投明之举表示坚决支持,然后携项羽随来人前往郡政府驻地。
  途中,他兴奋不已,决心牢牢抓住主动送上门来的复仇兴国机会:“天与不取,后悔莫及。我不想后悔,我要抓住这难得而易逝的机遇!”
  到达郡政府门外,项梁留下项羽,独自拜见殷通。宾主双方就反击暴秦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会谈中,项梁高度赞赏殷通的远见卓识,因为秦朝气数已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赶紧起义是正确的选择。
  殷通闻言,顺势亮出会谈意图:“听说先生是楚将世家,我能依靠的人也就是你了。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创大业!”
  项羽的回复是:“闹革命离不开本地奇士、江洋大盗桓楚做为得力帮手。不过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有我侄儿项羽知道他的行踪”。
  殷通赞成对方的意见,命亲信通知项羽面谈。项梁当即提出:“项羽性格倔强不大听话,只有我才说得动他!”
  殷通信以为真,同意项梁出门通知项羽参与会谈。

  叔侄俩见面以后,项梁低声鼓励项羽:“抓住千载一时的良机,看我眼色,刺杀殷通,接管会稽。”
  项羽默默点头,随叔父雄纠纠气昂昂跨入殷通办公室。略坐片刻,项梁目视项羽,示意对方赶紧动手。
  项羽心领神会,飞速拔剑请下殷通的人头。政府工作人员见状,惊慌奔走,大院之内顿时乱成一锅粥。
  项梁手提殷通人头,项挂官印,昂首迈出办公室。
  虎虎生威的项羽紧随其后,边走边吼“愿意和老爷一起闹革命的,赶紧到院内集合;不怕死的,纳命来!”

  官兵见状,像群狼见到山羊一样迎面扑上。
  二十四岁的项羽大发神威,见一个砍一个,来两个砍倒一双。众兵这才闹明白,对方是披着羊皮的猛虎!
  十分钟过去,活下来的士兵认输听命,政府大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收拾干净大院,项梁立即派员,召集平时结识的各路好汉开群英会。
  会上,项梁慷慨陈词,鼓励人们踊跃投身革命洪流。
  众人双手赞成,愿意誓死追随项家叔侄俩。

  项梁当即调兵遣将,分头开展招兵买马工作,而他定下的招兵原则是果敢之士留下,畏缩之人滚蛋。
  最终,意气风发的项氏叔侄,精挑细选组建起八千人的精锐骑兵队伍。
  骑兵,堪称冷兵器时代最具杀伤力的兵种,在当时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未来世界的先进战机、航母、核弹。
  因为,以骑兵对步兵,好比菜刀切豆腐——毫不费劲。
  而项氏叔侄精心打造的这支骑兵部队,即将成为纵横四海无敌于天下的超一流队伍。
  项梁之所以高度重视骑兵,应该说是继承家族传统,深受战国重视骑兵之风的影响。

  在策划起义的长期过程中,叔侄俩梦寐以求的,就是组建一支专业骑兵队伍,让楚国军旗迅速飘扬到全中国。
  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其后的革命战场之上,连续赢得重大胜利,建立丰功伟绩。
  也因为如此,他们忽视步兵建设,导致攻克坚垒强攻险要最终成为楚军的致命软肋。
  因为,骑兵利于纵横平原,不利于山地作战。
  骑兵部队的这一局限性,终将演变为制约项家叔侄成功登顶的重要因素!
  不过,起兵之初的项梁,并不能预知未来会一一得到验证的事情,他当时知道的是,一流队伍离不开悍将。
  我就是悍将,悍将手下无弱兵。
  我就是统帅,统帅手下无懦夫。

  当今之世,革命统帅,舍我其谁!
  所以,项梁当仁不让地扛起会稽革命领袖的重任,自封会稽将军,内定项羽为副手,委任豪杰之士为军官。
  随后,他出兵抢占会稽全境。
  固守会稽,绝非久远之计。因此,项氏叔侄一面巩固既得革命成果,一面寻求拓展业务范围扩大生存空间的机会。
  机会属于有心之人。项氏叔侄出人头地的机会很快降临。

  公元前二百零八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陈王麾下将领召平不请自来。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召平正是有所求而来。
  他求项梁什么事呢?
  原来,召平奉陈王之命攻击浙江广陵,未能如愿破城。
  他请求陈王增兵助战,却得知领袖兵败,章邯将到。
  人贵有自知之明。召平自感本人绝非猛章邯的对手,故有意就近寻求革命同志的火力支持。

  当时,南来北往的人们,无不传说项梁为人英雄。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召平决定亲自探一探虚实。
  为此,他单人匹马渡过乌江(安徽和县东北),来到会稽郡。
  经过实地考察,召平目睹项家骑兵事业蒸蒸日上,于是假传陈王之令,晋升项梁为楚国上将。
  晋职仪式结束,召平开始神侃:“陈王久仰你的英名,加之大家都是被压迫者,故陈王希望与你联手完成灭秦大业!”
  召平话锋一转,鼓动项梁赶快率部渡过乌江,痛扁暴秦流氓兵!
  召平之举,让人感觉就像为人父母者,手持一柄引得小孩儿直流口水的棒棒糖,诱导对方帮忙做事。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被召平兜头套顶大高帽的项梁,心里很是受用,认为带头向强秦叫板的陈王,竟然知道我项某的大名!

  因此,他与项羽火速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意气风发渡过乌江,向西阔步迈进。
  当然,除了喜欢高帽,项梁还有深层次的打算。
  陈王之死,政府为了造势需要,闹得尽人皆知。可项梁并不肯拆穿来宾谎言,而是带兵过江。
  因为,他认识到:国家不可一日无领袖,革命军也不能没有领头羊,而当时的革命军,正好急需一名敢作敢当的新带头大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