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陈馀营地旁边的时候,张敖一行与先到的陈馀产生同样的恐惧感。
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父亲的性命与自己的性命之间,他选择保全自己,自觉地挨着陈馀营地埋锅造饭。
做为围城中张耳的吻颈之交,陈馀其实也面临着内心道德底线的无形压力。
见死不救,心肠发臭。有无救人能力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面是你有无救人之心或者行动。
为了当众表现替朋友两肋插刀,陈馀开始自欺欺人,公开宣称本军正在准备相机搭救领导和战友。
他难以启齿的潜台词是:“既然是准备,那就需要充分的时间,估计一两年都难说。”
而陈馀所谓的救援准备工作,其实并不复杂,也就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革命同志。
等打架的朋友凑齐了刀磨光了,我才有底气与万恶的秦朝狗腿军,真刀真枪对着干。
陈馀之举,从朋友的角度来看,显然不够朋友,不符合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道义要求。
从军事角度分析,其举动却符合绝不从正面以弱敌强的战争之道,因为“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陈馀身为战场指挥官,自然要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
当然,无所作为也是万万不可的,毕竟唇亡就会齿寒,兔死将要狐悲,城内革命军不能完蛋,否则将会导致全国革命军信心动摇,人人都免不了要挨秦军那一刀。
所以,人是必须救的,但力量还不够。
为了壮大救援的声势,陈馀积极安排能说会道之人,南下搬取各个山头的农民革命军做为救赵之兵。
当时天下,最有能力当消防员的,非楚怀王莫属。
在革命队伍里,兄弟你官帽最大,领导能力
日期:2013-08-09 23:37:10
第十三章 西征之路(一)
同时代的人们特别是丰邑老乡,以及项羽这个四肢发达的小喷青,总爱嘲笑老子是老混混老流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终呢,江山还不是成为我刘某人的囊中之物,哈哈哈……
那么,我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先于群雄意外闯入关中并且取下强敌秦朝的鹿头呢?
难道我统帅的西征军,特别强大特别能战斗吗?
事实上,由于本次战争目标的主次差异,楚怀王派给我的西进部队,较之北上的大队人马,那是存在天渊之别的。
西征军在渊,北伐军在天。
那么,我刘某为什么能够率先将暴秦装进棺材?
经过梳理相关史实之后,后人归纳出若干要点。
外部因素。
其一,秦朝反动政府本身,因为胡亥与赵高两位政治大师的拼命折腾,已经变成一面千疮百孔的破鼓,而破鼓是经不起重锤的。
其二,陈王、项梁相继挥舞大铁锤,将秦朝政府敲成支离破碎的破烂,欠缺的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三,最为关键的外部因素,恐怕还是项小娃领导的北伐军消灭掉秦军的两大王牌主力,让我需要面对的秦军相对不够强大,并且没有后顾之忧。
自身因素。
要分析清楚这个方面,恐怕还得好好回忆史实。
所以,欢迎各位听我将入关灭秦情况细细道来。
第一步,决意西征。
公元前二百零八年闰九月,我意外收到楚怀王的西进关中给力北伐的命令后,也曾犹豫过甚至愤怒得差点跳脱裤子。
言而总之,我非常不满意最高层做出的这一邪恶安排。
我的不满不是一般而是相当强烈,并且自有一番道理。
项梁刚被送入地狱,秦军声势正雄壮。
面对这一不利的战场情况,我怒骂楚怀王是小乌龟混账王八蛋,竟然强迫老爷到老虎嘴里去拔牙,显然是存心拿老爷当老二愣子看待。
入函谷关好玩,你自己怎么不去,不怀好意!
萧何分析敌情我情以后,不肯苟同我的悲观论调。
他认为,西征是一个不钻白不钻钻了不白钻的空子,一个千载难逢出奇制胜抢得肉包子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他的分析是:
我方,项梁趴下,各地革命军为了保住项上人头,必须联合起来拼命对抗秦军,团结就是力量,拼命也是力量;
敌方,主力被宋义率同项小娃、范老头牵制在河北,关中兵力必然不足。军事圣人讲过,避实击虚是制胜的法宝;
当然,入关也不是一点阻力都没有的,个把小敌还是需要认真对付的。但是,要想吃蜜,别怕蜂叮。
听完老萧的想法,郁闷的我,满脸阴霾迅即一扫而空。
百个懦夫百回头,一个英雄照样走。
妈了个脚,反正一无所有,老爷狠狠赌上他娘的一把!
若能成功,就升级做关中王;倘不如意,上山打游击!
于是,我果断拉上队伍,向西挺进。
第二步,招降纳叛。
西征路上,初期的我,领导淘金队伍,打得力量薄弱猝不及防的秦朝守军鸡飞狗跳。
我认为,人多力量强,狗多咬死狼,仅仅战胜敌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扩充我的队伍。
因此,西征军不分敌友,望见部队就动刀,其中多有革命力量被我收编的故事发生。
通过此举,我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
对此,封建历史学家给的美名是“招降纳叛”。
下面,专门对招降纳叛策略的利弊做一总结。
这一手,从单纯的军事角度分析,符合《孙子兵法》主张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胜敌而益强”等等战争原则。
从政治角度探讨,一方面符合五湖四海壮大我军的联合阵线原则,另一方面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革命战争的目标是革故鼎新开创太平,而招降纳叛的利益在于迅速壮大队伍,弊端在于陈规陋习也顺势涌入。
这个道理,好比清晨打开窗户透气一样,涌入室内的不只是新鲜空气,还会存在五花八门的虫子。
后人认为,革命有开门主义招降纳叛的必要,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思想改造,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
然而,客观的现实状况是,成人思想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并非易事。
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一旦进入观念定型的成年阶段,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想转过弯去,实属逆水行舟之事。
换言之,成人思想教育的效果,客观上微乎其微。而现实生活对人们的影响,比单纯思想教育深刻得多,管用得多。
所以,招降纳叛策略,尽管有利于一时之胜负,但是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看,它恰如病毒侵蚀肌体。
成也是它,败也因它。社会就是如此矛盾的集合体!
历代政治家特别是多如牛毛的乱世枭雄,重视长远,更重眼前,故招降纳叛的养眼节目不断上演,代代相传,并且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闹话题。
对此,后人的看法是:
招降纳叛具有立竿见影的政治奇效,不可弃而不用,道理与不宜因虫子会借机涌入而不开窗户透气一样。
因此,问题只能是如何克制这一手的流弊。
而这,恐怕必须将主要希望寄托在制度方面。即便是相应的思想改造,也应该放在制度框架之内来进行。
扯远了,继续前面的话头。
第三步,赢得彭越的支持。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春寒料峭。
我在攻打昌邑(山东济宁市金乡县)的时候,得到当地一名绿林好汉的鼎力支持。
此人,名叫彭老二,后来改名彭越。
彭越的英雄事迹,值得本人给予认真回顾。
他的老本行,最初并不是造反,而是常在附近的巨野河中打鱼谋生。打鱼日子虽然清苦,但尚能勉强糊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