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战国》
第19节

作者: 老铁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前361年, 在秦国步步上升的时候,秦献公死了,儿子秦孝公即位。此时秦孝公面临的局势虽然比秦献公时代强多了,但仍然不被山东诸侯看好。魏国已经在西河稳住阵脚,并修建长城将秦国隔离起来,山东诸侯自恃文化上的优越以蛮夷之礼对待秦国。受过中原文化熏陶的秦孝公被深深地伤害了。有时候最伤人自尊的并不是来自一拳,一脚的身体伤害,而是那种埋藏在骨子里的蔑视,而文化上的差距总是会成为蔑视的缘由。

  面对诸侯的鄙视,秦孝公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时候争论是没有用的,当你实力不济时根本吵不赢,当你强于别人时根本不用吵。
  秦孝公决心变法以自强,东方人搞的那个王道,霸道,秦孝公知之不多也不感兴趣,秦国人的追求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要土地、人口、统治权。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将要诞生。
  于是秦孝公发布招贤榜愿以土地换取天下士人富国强兵的方案。天下士人闻风而动。
  此时将要书写历史的商鞅正在魏国展示他的逻辑学知识呢。商鞅同学智商挺高,学业也不错,学校毕业的时候政治学、逻辑学、心理学分数都挺高,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法律学(刑名)。
  在魏国的时候商鞅就名声在外,相国公孙痤非常赏识商鞅,委派他管理家务,商鞅的理财能力一流,将财物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巧的是还没有来的及将他培养成接班人,公孙痤由于吃败仗生病了。魏惠王前来探病,同时也是来要听听公孙痤对他的接班人的看法。

  公孙痤说了一段很值得玩味的话:“小鞅同学是个人才,你把国事交给他准没有错”。 魏惠王很不以为然,心想:“一个毛孩子能干了啥啊?况且你贵族了一辈子,怎么会推荐个平民小青年做接班人?”
  公孙痤看出来了,接着又说:“你要不能用他,就马上把他咔嚓了。”魏惠王一看老头儿说的声色俱厉,口头上就答应下来,心里面难免怀疑这老头儿是不是生病说胡话,一会让我用一会让我杀的。到最后还是把公孙痤的话放在了一边。
  公孙痤出于爱惜人才和私人交情的考虑告诉商鞅:“你快走吧,否则魏王会杀你的。”商鞅用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反向推理法,马上证明出魏惠王既然不能用自己,也就不会杀自己,所以自己是活定了。
  同样的一句话从公孙痤的嘴里说出来分别进入魏惠王和商鞅的耳朵,竟然演绎出三个意思,公孙痤意在使魏惠王认识到商鞅的重要性,魏惠王得出的是公孙痤生病说胡话的结论,商鞅看出了魏惠王的有眼不识人才和自己的安然无恙。
  公孙痤的左右逢源和公私兼顾历来倍守推崇,不过事情就怕从相反的方面看。从公论,公孙痤私下向商鞅通风报信,是要把人才送入敌国,为魏国培养潜在的敌人;从私论,公孙痤向魏惠王建议不能用就杀死商鞅是对不起朋友。不过好在魏惠王无动于衷,商鞅安然无恙,公孙痤的美名才得以保全。以逻辑学成绩而言商鞅最好,公孙痤次之,魏惠王基本上是零分。

  秦孝公求贤的风吹到了商鞅的耳朵,既然在魏国看不到出头之日,商鞅决定到秦国碰碰运气,于是打起背包向西方走去。
  日期:2008-05-28 22:18:40
   2.磨合
  伟大的秦国张开双臂欢迎商鞅的到来,不仅是商鞅,任何一个有志于建设秦国的东西方士人,秦国都将给以热烈的欢迎,接待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山川道路以及各种标志性建筑上到处是标语旗号,什么“欢迎您到秦国来,这里的世界很精彩”,什么“山东比较乱套,风景这边独好”,什么“Welcome to West Chin”,再经秦国媒体的大事宣传和炒作,搞得山东士人人心惶惶,诸国政府纷纷提高各级公务员待遇以稳定军心。

  结果人还真来了不少,特别是一些民间士人和政府里的失意官员,带来的各种发展规划也太多了,秦孝公应接不暇,只好设立专门机构招待这些士人,士人到这里得先报道,然后按照程序一步步进行面试。有合用的就留下,不合用的直接pass掉,一般人想见秦孝公并不容易。
  难道不是么?秦国招贤就像今天一家中型企业高薪招聘高管。天下人才岂不望风而从。要知道如果能够得到秦国offer,获得的将是实实在在的土地,实实在在的权力、地位。以山东诸国文化之发达,人才之茂盛。来碰运气的自然不在少数,滥竽充数、以次充好、唱高调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初步的鉴别工作交给手下人好了,秦孝公只接见那些才能卓卓越、见解不凡的士人,问题是这样的人才太少了,简直比大熊猫还少。“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诚如斯言。结果不少士人又失望地踏上返乡之路,秦国政府也为人才难求头痛,旅游业却大赚了一把,秦国老百姓也小有收获,土特产品卖出去不少。

  商鞅来到接待处前,看着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张口帝道、闭口王道的所谓士人,心里泛起一阵蔑视的感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绝大多数都是蝇营狗苟争一时之长短,众生之中目光深邃,见识深远,有独知之虑,敢于大博名利者能有几人?商鞅站在士人们的身后,冷笑了几声,直到最后也没有加入到等待应聘者的行列中去。

  在那个操蛋的年代,只有傻瓜蛋才按部就班按照既定规则行事,强者从来是为别人制定规则,给别人树立榜样,成为别人的梦想。商鞅根本不屑于与秦孝公的代理人聊什么治国之道,就算他们有心情想知道,商鞅还不敢让他们知道。商鞅的话说出来就是祸,说出来能点得着火,你别看500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
  他的变法主张决定了只有君主本人能够理解,只有君主本人能够支持。难道让商鞅和面试他的大臣说秦国应该限制大臣权力,进行君主集权统治?如果商鞅这么说,不管是哪个大臣听了都定会把他赶回家去,弄不好还要骂他个狗血喷头。
  商鞅与所有法家弟子一样能否发挥出能量全在于君主是否支持。秦国的国情是实施法家变法的大好土壤,商鞅唯独缺少的是一个机会,一个与秦君单独会谈的机会。然而这样的机会天上不会掉,地上不会长,拦个驾吧,嘿嘿,这招都被别人用滥了。一开始,秦孝公每次外出都能碰到十好几个拦住车驾上书进言的,害得车队像公交车一样走走停停,后来秦孝公干脆不出门了,每日处理完公事如果没有遇到什么人才就喝喝小酒、泡泡mm、将晚上的时间打发掉。

  商鞅从人们的口中得知秦孝公每次喝酒、泡妞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个人疑似男人伺候着,他的名字叫景监。原来秦国的头号人物秦孝公是个景监同志引起了商鞅的兴趣。商鞅准备从他身上打开缺口,使之成为自己与秦孝公之间的铁杆联络人。
  搞颠同性恋患者是一个难度系数极大的技术活。好好的一个男人成长过程中受到不恰当的教育或者内分泌上的障碍,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长大后性观念便出现倒错。商鞅在求学期间比较特立独行,曾经写过一篇心理学论文《论同性恋患者的心理》,由于其选题的新颖,论述的充分,见解的独到,结果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嗤之以鼻,但商鞅也不生气,说不定这玩意什么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呢?  在《论同性恋患者》一文中,商鞅认为同性恋在心理上受过强烈的刺激,原本就是最需要人们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比较非常敏感,性格非常乖戾,倾向于斤斤计较和睚眦必报,心思比女人细,手段却比男人狠,一般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总之是a kind of difficult person。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